史婷 坚守传统让其焕发新生
史婷 坚守传统让其焕发新生
学生作品《福》
吉祥
吉祥如意(古币款)
十二生肖之蛇
十二生肖之猴
十二生肖之鸡
生命树
如意
生命之源
连生贵子
昭君
抓髻娃娃
童年趣事
■人物简介
史婷,生于1973年。副高级剪纸艺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86年在庆阳地区举行的剪纸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9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建校50周年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 2007年,在甘肃省迎奥运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三八妇女节”作品展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参加第五届甘肃文化博览会荣获金奖, 2012年,作品《中国龙》在甘肃省第五届文化博览会“2012创意甘肃”首届剪纸大赛中获金奖。
史婷从小就聪明伶俐、心灵手巧,传承了外婆、母亲剪鞋样、鞋垫及枕套图样、窗花、结婚的大红喜字、儒事上用的献果五彩盖花等剪纸艺术,她从小就酷爱、沉迷、执着、永不停息地追求剪纸艺术,历经40多年的潜心学习,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个人魅力的民间剪纸风格。
史婷在中学时,就经常参与办黑板报、宣传栏,平日里还为青年教师结婚剪窗花和大红喜字,并喜欢给自己和同学课本封面和日记内容剪图案或者勾画图案,还为同学的妈妈画各种刺绣图。为了不影响学习,语文老师和中学校长也为此和她谈过话,让她暂停这些业余爱好,以学业为重。
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史婷却睁着大眼睛莞尔一笑,点了点头、随之又摇了摇头,委婉地流露出她内心中与生俱来的那种倔强和执着。今天看来,正是她这种执着追求的倔强性格,才成就了她现在的成果和事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从小喜爱剪纸艺术的史婷在一次作品展览中“崭露头角”,也是这次机会,她认识了甘肃庆阳民间艺术大师齐秀梅。作为传统庆阳剪纸艺术的传承者,齐秀梅的作品保留了庆阳剪纸原生态的文化内涵。
“我从一开始就深受她的影响,作品最初也是这种原始和传统的。”之后,在经历了一系列转型之后,史婷也开始和大多数剪纸艺人一样,选择剪当下流行的现代题材作品。史婷说:“时间长了我就开始困惑了,不知道剪什么了。敦煌壁画、奥运会、‘福娃’等等,经过无数次尝试之后,我还是决定再从头开始,找回自己最初的风格。”
“现代题材的剪纸作品,较于传统题材来说,的确有更高的观赏和装饰价值,可是对于研究和传承剪纸文化,却没有太多益处。”她说:“很多朋友看了我的剪纸之后,就建议我,剪我最初剪的那些东西,那才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于是,我便重新开始思考,怎样把原生态的剪纸元素更完美地呈现出来。”
在她其中一幅作品里,传统图腾或是一些象征美好寓意的剪纸元素,都是在遵循原始状态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组合、创新之后完成的,与之前的单幅剪纸作品相比,更具气势,也更完整。
“剪纸的技艺是比较容易学的,可是对于作品的构思和设计才是灵魂的东西。”为了构思一幅完美的作品,史婷经常在凌晨时分从梦中惊醒,只为将突然迸发的灵感记录下来。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史婷说:“有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让其焕发新生。”
2011年以来,凭借她扎实的剪纸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剪艺形式,她先后应邀在国内外开展剪纸艺术讲座,传承和传授中国非物质文化的剪纸技艺,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只见一把剪刀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技艺纯熟的她几分钟便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公鸡图案。对于自己的剪纸技巧,拿了40多年剪刀的史婷颇有几分自信。
史婷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除了传统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外,还不断探索和创新剪艺的现代艺术表现,尤其在作品的欣赏和内涵上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多表现在人物头像的刻画、大型多元图案的设计、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等等。
“艺术当随时代,作品为人民服务。”浏览史婷的剪艺作品,表现和反映时代气息、为人们喜闻乐见,是她剪艺作品的突出特点,其中又不乏古朴平和的传统痕迹。她的作品之间跳跃着传承之美、艺术之美、时代之美、视觉之美,广泛流传在城乡之间……
史婷的剪纸艺术题材多体现在祈福求安、避邪娱乐、孝道祭祀、喜事庆贺等等,例如五福娃娃、连年有余、大红喜字,剪纸风格也多样化、多元化,初期作品主要是以对称图案为主。到了中后期,便主要发展成人物头像、大型复杂图案及反映和宣传时代气息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多元素图案,也将古代艺术和现代特征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艺术美、社会美、时代美的视觉欣赏、其作品渐趋成熟,秀美遒劲,雄浑大气,让人爱不释手。
多年以来,史婷不但以剪子为刀枪,以纸为笔墨,绘出了丰富和精彩的艺术人生,而且还著书立说,为剪纸艺术的发展传承贡献了珍贵的经验和成果,也因此成为了令人喜爱的艺术大师。
史婷为人随和、温淑贤亮、聪慧过人、平易近人,且不拜金、重情重义、有求必应,因此她的人缘也非常好,在亲人、朋友、邻居里的口碑甚佳。她的不少作品已经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珍品,被好多单位收藏,可凡是同学、亲友、群友、乡邻及熟人向他索要作品,她都毫不吝啬,无私奉送。
所以,截至目前,她的作品无论是在城市或者乡里,都依旧广泛流传着,也让她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金剪刀”、“巧媳妇”。难怪,有许多老奶奶第一次见她的时候,都要把她的手拿来细细看看,就想知道她的手到底巧在了哪里。
除了日常的工作,剪纸几乎占据了史婷全部的业余时间。家里的沙发上摆放着肩颈按摩仪,史婷说,除了影响视力,肩膀和颈椎也在长期端坐案前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实在疼得不行了,就用按摩仪按一按”。
眼下,史婷还将剪纸艺术带入了小学生的课堂,通过亲身讲解,将自己多年实践得来的心得和对剪纸文化的理解传授给她们。“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这样我就可以把我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也可以教更多有兴趣剪纸的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1-04-08甘肃的红色资源丰厚无比——访党史专家范圣予
- 2021-04-08庆祝建党百年“梅花”绽放金城 秦腔名家五一演出周4月底拉开帷幕
- 2021-04-08敦煌研究院专家做客兰州理工大学
- 2021-04-08甘肃省陇剧院“红色文艺轻骑兵”陇东唱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