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三八特别报道·巾帼风采】让梦想在守护里开花——军嫂闫慧支持丈夫岗位建功实录

2021-03-05 14:38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本网记者 屈杰文  

  采访感言  

  军嫂,天底下一幅最为绮丽多彩的风景,像是一轮皓洁的圆月,月光里,男儿豪饮孤独当酒,笑对星辰写春秋,她们却在坚守爱情、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时光里褶皱了额颊。军人家庭,有小家的温馨,更见证了为家国无私奉献的忠诚!

  军人,卫国戍边奉献;军属,顾大局识大体。对于武警甘肃总队警官刘治涛来说,妻子闫慧的默默守护,就是他扎根岗位最有力的一针“强心剂”。

  为爱坚守:无悔初心  见证爱情真谛

  刘治涛和妻子闫慧通过网络相识,那时刘治涛在西安武警工程大学读书,闫慧在山东青岛的一所大学上学。随着交流的深入,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虽然远隔2000多公里,一年难得见上几面,距离却丝毫阻挡不了他们之间的爱慕之情,他们靠着电话、网络互诉衷肠。这场异地恋一谈就是6年。

  2011年,恋爱之花结出了美丽的果实,两人结婚了。当时,刘治涛已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了武警甘肃总队临夏支队,而闫慧毕业后则在山东老家找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为了照顾刘治涛,结婚后,闫慧辞掉工作,用“嫁给军人,再苦再累决不后悔”的爱与执着消除了2000多公里的距离,离开家乡,成为一名军嫂。

  对于闫慧的选择,许多亲朋好友不理解:“军人工作十分忙,大都顾不了家,而你还要放弃一份好工作,远嫁千里之外,这值得吗?”她说:“军人诚实可靠,踏实稳重,嫁给军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相识、相知到结婚,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非但没有改变闫慧对刘治涛的爱,反而使她更真切地认识到,爱一个军人,就应该理解他的事业、支持他的工作,让他安心服役、为国尽忠,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婚后,闫慧始终给予丈夫默默的支持和积极的鼓励,刘治涛在基层任职,工作很繁忙。虽然不能天天回家,但只要两人能待在一起,就让闫慧感到幸福和满足。闫慧从不拖丈夫的后腿,践行着结婚时许下的“嫁给你,就要支持你的军旅事业”的诺言。

  怀孕后,为了不给丈夫添麻烦,闫慧孤身回到山东老家。在辛酸艰苦中她安慰丈夫说:“战士们比我更需要你,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家中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能照顾好自己。”

  刘治涛本人因工作出色,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被甘肃总队表彰为“十佳政治教员”,所带中队连续3年被表彰为先进中队。军功章的背后,凝聚着刘治涛本人的不懈努力,凝聚着总队官兵的关爱,更镌刻着闫慧这位军嫂的坚韧与付出。

  替夫尽孝:无怨守候  筑起坚强后盾

  闫慧十分勤劳贤淑,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双方父母照顾的无微不止。儿子不在家,媳妇比儿子还体贴地对待自己,婆婆很满意,逢人便夸:“能娶到这么个儿媳妇,是我做婆婆的福分啊。”

  对此,闫慧却说:“儿子尽不了的孝,就让我这个儿媳来承担吧。”刘治涛的父母住在甘肃白银,而闫慧的父母远在山东淄博,平时小两口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等刘治涛休假时两人就回去看望他们。

  2014年,闫慧的母亲不幸出了车祸,当时伤势十分严重,伤及头颅,发生了脑出血,对于能否挽救生命,医生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情况紧急,刘治涛立即向单位请假与闫慧赶回山东。

  三天后,闫慧母亲的手术顺利完成,刘治涛因为工作原因返回了部队,留下闫慧独自照顾老人。

  在手术后的危险期,闫慧和父亲轮流守在母亲的病床前,她喂母亲吃饭,给母亲梳洗,观察母亲的恢复情况,经常是彻夜不眠。一个月过去了,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稳定了,一家人终于放了心。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每次跟家里打电话,都会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原则。但不是军人的闫慧也时刻恪守这个原则,家里公公婆婆身体不太好,有些突发的疾病都是闫慧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或是在家精心照料。家庭与单位,处处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洗衣做饭孝敬老人,都是她一个人干,从没喊过苦、叫过累,有时候她也会偷偷抹着眼泪自言自语:“谁让咱嫁了军人呢?军嫂也姓军,他的战场在国家,我的战场在小家,一个前线,一个后方,谁都不能泄劲……”

  从渤海之滨到陇原腹地,9年来,闫慧精心侍奉双方父母,她敬亲孝亲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她本人被评为“武警部队十佳军嫂”、武警甘肃总队“十佳军嫂”,一家人被临夏州妇联表彰为“最美家庭”。面对荣誉,闫慧说:“生活虽艰辛,但我不后悔成为军嫂;责任虽然重,但我仍会坚持不懈,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我要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独挑重担:如磐信念  支撑温馨小家

  结婚后,儿子的降生为小家增添了幸福和欢乐。可谁知,孩子3岁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笼罩在命运的阴霾下。

  2015年12月,细心的闫慧发现孩子的左眼看东西时有些斜视,本以为孩子只是斜视,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这是一种眼部的恶性肿瘤。据医生介绍,此病易发颅内及转移,常危急患者的生命,早发现、早治疗对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十分关键。

  情况危急,孩子必须马上进行治疗,不能耽误。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有两种:摘除孩子的左眼或是进行化疗控制病情。想想孩子还小,全家人决定采取保守治疗,让孩子在北京的一家医院先接受化疗。第一次化疗,孩子就持续输液26个小时。看着孩子输完液肿胀得不成样子的小手,闫慧伤心地流泪了,但作为妈妈,她必须选择坚强。

  在北京接受化疗时,闫慧和刘治涛得知美国有一家专科医院,专门治疗这种疾病,技术比较成熟。闫慧想办法联系到曾经去那里治疗过的孩子家长,询问具体情况。虽然医疗费用高昂,但为了孩子,全家人决定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带孩子去美国治疗。亲朋好友纷纷慷慨解囊,为孩子治病筹钱。刘治涛所在支队官兵得知这个消息后,也纷纷捐款献爱心,为孩子治病尽一份力。刘治涛不能出国,他们双方父母的年纪也大了,去美国看病的任务只能依靠闫慧去完成。

  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闫慧联系好了医院,签证也顺利地办下来。2016年元月,闫慧带着婆婆、孩子,踏上了赴美治病的旅程。此时,她或许也渴望有丈夫相伴,但她深深理解丈夫,把那份苦苦涩和柔弱埋在了心底,选择用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

  来到美国,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难题,在一位华人司机的帮助下,一家人得以顺利找到住宿的地方。闫慧把孩子和婆婆安顿好,只身寻找医院的地址。凭着大学英语的一点基础、手机翻译软件、导航和好心人的帮助,闫慧总算找到了医院,确定了孩子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根据孩子的病情,闫慧每个月要带孩子进行一次介入式化疗和至少两三次的复查,她和孩子就这样奔波在医院和住地的路上。为了不让年幼的孩子觉察到病情的严重程度,闫慧把压力装进心里。

  为了省钱用来治疗,一家三口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闫慧还利用点滴时间做代购来补贴开销。孩子的病情牵扯着她,经常让她难以入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个月的化疗后,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医生告诉她们可以先回国了,然后定期复查。阴霾散去,曙光初现。得到这个消息后,闫慧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这泪水中包含了太多太多难以言表的情绪。

  武警甘肃总队为了减轻刘治涛一家的经济负担,每年都给予他们家特困补助。如今,孩子快乐活泼,时间缓缓流淌,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平静。如今每当提起这件事,刘治涛总会对别人说:“如果没有妻子闫慧的付出,真不知道当时全家人能否挺过来。”

  闫慧的“慧”,是智慧,更是贤惠。她究竟吃了多少苦、度过了多少孤寂的日子,都无法计算,可她以实际行动,描绘出新时期军嫂好样子。梦想在守护里开花,她无怨无悔。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