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非遗提振群众文化自信 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甘肃省非遗工坊建设工作持续发力

21-01-28 09:06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兰琴

陇周刊(2021年第4期)

  本网记者 张兰琴 通讯员 祁晓亮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文旅部门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持续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甘肃省建成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止2020年第4季度,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239户20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均收入1958元,线上线下累计培训1080期、16492人次。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已成为甘肃省文旅工作新业态和新亮点。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和积石山县列为全国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设立了两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18和2019年,文旅部连续为这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下达专项经费共计180万元,用于支持工坊建设。

  同时,省文旅厅也重点扶持,于2018年指导临夏州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协调成立兰州交通大学驻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进一步推进两个工坊的建设;2019年又从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100万元,委托兰州交通大学组建临夏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文创开发团队,扶持临夏州开展非遗扶贫工作。在完成前期调研考察销售市场、设计产品、打样生产等准备工作后,驻站院校兰州交通大学于2020年6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临夏砖雕和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2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最新文创产品。下一步将通过帮助工坊改良制作工艺、搭建宣传展示销售平台,推动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确保临夏州非遗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文化十分”《中国日报》《农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扶贫》《中国旅游报》、光明网、中国手艺网、文旅中国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临夏州临夏县、积石山县,开展了“非遗+扶贫”主题采风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国家重点支持地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情况和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报道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先进经验,传播、展示非遗和传统工艺的魅力,探索了“非遗+扶贫”的有效工作路径。

  充分用好全国展销平台

  借助2019年全国曲艺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契机,甘肃省部分优秀非遗扶贫工坊于8月23日和9月7日,连续两次参与文旅部非遗司在济南市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的非遗扶贫展销活动。甘肃省有7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145款、500多件产品进入济南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展示展销,并有69家非遗扶贫工坊的产品上线销售。2019年10月17日至10月22日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甘肃省部分优秀非遗扶贫工坊传承人携带1000余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参加“非遗+扶贫”展销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众多媒体记者的驻足拍摄与采访。

  2020年春节前夕,在兰州举办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销活动中,甘肃省15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张掖路隍庙进行了为期7天的示范性产品展销,销售额共40余万元。

  2020年4月,依托兰州文理学院旅游智库秘书处在全省开展评估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契机,甘肃省文旅厅开展了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暨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推介工作,有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68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入驻甘肃省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涉及产品种类约200种。通过上述举措,将全省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脱贫攻坚。

  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扶贫”“扶智”

  目前,甘肃省有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文理学院、陇东学院四所高校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开展教学。

  近五年来,各高校共举办研培计划21期,培训学员748名,其中50%以上的学员来自“两州一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等贫困地区。

  如西北民族大学举办的唐卡培训有94位学员,大部分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举办的古建筑修复、木雕等培训班,74位学员大部分来自临夏州;举办的2期临夏砖雕培训班,有82人参加培训。

  兰州交通大学专门举办了“丝绸之路染缬临夏对口扶贫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地区人员40人。

  兰州文理学院举办了2019年“非遗+扶贫”培训和巡讲活动,对来自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等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传承人群共计60人,以非遗传播和市场营销为重点开展培训,培养了一批“非遗+扶贫”带头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4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当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21人,其中“两州一县”学生51人。

  2020年8月4日,由兰州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四期丝绸之路染缬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如期开班,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也在2020年下半年陆续开班,针对剪纸类、雕刻类等非遗传承人群开展研培教学。

  多年来,甘肃省研培计划承担高校帮助各级非遗传承人提升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提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设计创作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非遗传承人变从业者,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对接协调各大电商平台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开展“非遗购物节”的通知》(非遗函〔2020〕11号)相关要求,甘肃省文旅厅多次与省扶贫办、省商务厅等部门对接协调,与阿里、京东、快手、拼多多、美团、淘宝等文旅部非遗司重点推荐的网上销售平台进行充分沟通,甘肃省相关非遗企业还加入了淘宝613非遗传承人商家群,帮助48家省级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各大线上平台共开设67家网店进行销售,并协调联系京东、快手、拼多多开设甘肃非遗委托代销店铺,将未上线的其他43家省级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按委托代销产品的形式推动上线销售。

  今后,甘肃省将持续推进非遗产品网络销售工作,因地制宜组织展开网络销售培训,指导并组织本地区非遗传承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及非遗企业开设网店,深度参与线上销售。

  召开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2020年6月13日,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前提下,甘肃省文旅厅组织全省各级文旅部门、部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并邀请省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在临夏市组织召开甘肃省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

  全省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大会

  会上,省文旅厅在报告中梳理了甘肃省近年来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成效,部分单位和工坊做了交流发言。截止2020年第4季度,我省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239户20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均收入1958元,线上线下累计培训1080期、16492人次,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文旅“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成效和作用。

  举办“非遗购物节”线下宣传活动

  从2020年6月12日起,由甘肃省文和旅厅主办,省商务厅、兰州市文旅局、兰州市商务局、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协办的甘肃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遗购物节”线下宣传活动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各大牛肉面馆、住宅小区精彩亮相。为营造全民参与非遗购物节的良好氛围,省文旅厅专门设计制作了甘肃省“非遗购物节”主题宣传横幅、海报,自6月12日开始悬挂、张贴在兰州市各大牛肉面馆及市内部分住宅小区显眼位置。6月13日“非遗购物节”当天,各牛肉面馆运营商家同步开展“吃牛肉面送鸡蛋、送小菜”让利惠民活动,广大市民群众接踵而至,纷纷为此举点赞,进一步推动首届“非遗购物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树立甘肃非遗品牌形象。

  推动各类非遗店铺线上销售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200余家非遗网店,在2020年“非遗购物节”(6月13日)当天,共接到订单12271单、销售总额1222312元、产品销售总件数18717件、网店访问总流量8085.7252万人次。同时,甘肃省文旅厅与甘肃省扶贫办多次对接、反复沟通协调,按照属地化原则,组织安排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向所在县(区)扶贫办申报消费扶贫产品,线上线下填报申报材料,由各基层扶贫办初审后,将逐级上报至省扶贫办汇总复核,推荐纳入全国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和数据库,推荐线上销售,进行政策支持,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  

  积极参与“非遗云探店”活动

  根据文旅部非遗司工作通知精神,结合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实际,按照甘肃省临夏、甘南、陇东、陇中、河西的分区,甘肃省文旅厅推荐了洮砚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庆阳香包绣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陇西刺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山丹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传统当归加工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6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分工坊介绍、产品信息、人物故事三个专题拍摄整理视频、图文素材报送至文旅部非遗司;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由中国旅游报、新浪微博、中国手艺网遴选剪辑优秀视频图文,全面开展了“非遗购物节”云探店系列宣传报道活动。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