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敦煌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原标题:传承敦煌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参观游览。张晓亮摄/光明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坚定“四个自信”背景下对敦煌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重新检视和把脉,同时是对敦煌文化赋予的新时代定义。这一重要讲话对敦煌文化保护和敦煌学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重要指示,也对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明确指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而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因此,必须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强化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强化历史文献研究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重要途径。敦煌藏经洞中收藏有5万余卷六朝、隋、唐及宋代的写本,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文化、民族、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研究空间浩瀚无比。为了更好地让世界认知中国,应该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出土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让千年前的文献重见天日,不断梳理出藏于字里行间的无数个中华优秀文化因子,使其活起来,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敦煌·慈悲颂》演出现场。资料图片
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要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并对此提出明确要求:“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从而,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
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敦煌学研究要与目前兴起的吐鲁番文献学、藏学、西夏学等相关学科相互借鉴,要通过利用敦煌、西域地区出土文物与传统历史文献,将西北边陲与内地文化交融互动的历史轨迹清晰展现出来,推进以敦煌学为基础和串联的多学科融合研究,多措并举构建敦煌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不同学科文化的交流互动,讲好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通过提升敦煌学研究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做足历史文献储备、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人民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互鉴。因此,要将敦煌学研究放在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互动,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西域地区的影响这一宏观历史背景中,进一步扩展内涵、拓宽领域,取得新进展与新突破,牢牢掌握中国学者在敦煌学研究方面的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方面贡献力量。
加大国际交流合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化既蕴含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丰富思想,又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要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依靠多样互动的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面向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需要“以讲代说”,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作为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结晶的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文化包容、文化自觉的真实写照,要向世界讲好敦煌文化,需要运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载体、话题等元素充分挖掘敦煌文化蕴藏的中国故事,让敦煌文化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使海外受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郑炳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2日 08版)
相关新闻
- 2020-11-20以敦煌文化为媒 谋美育教育之彩——西北师范大学开了一门敦煌壁画临摹“网红”课
- 2020-08-28从千年石窟到丰富“潮”品,敦煌文化究竟藏着怎样的神奇密码?
- 2020-08-15美妆视频助推敦煌文化“活起来”
- 2020-03-10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