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宁县:让文明之花越开越艳

20-11-10 17:2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通讯员 尚晓伟 李建强

  在榜样的激励下,在规矩的引导下,红白喜事讲排场的人少了,新事新办的人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的人少了,努力发展产业的人多了……如今,在宁县,文明乡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近几年,宁县全力推动移风易俗,坚持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的“三新”理念,积极营造崇德向善、健康文明、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让文明之花在宁州大地越开越艳。

  抓培育、明导向,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

  “移风易俗树新风,脱贫攻坚奔小康。”“婚事新办零彩礼、丧事简办不攀比。”……这是笔者在宁县良平镇段村农家新居白墙上看到的一幅幅通俗易懂的移风易俗宣传标语。眼下,在宁县的许多乡村,随处可见宣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图文,村部外墙上也张贴着最新版的《村规民约》,以此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宴会铺张浪费。

  同时,该县还在3个乡镇、2个村先后指导成立公益形式的婚姻介绍所3个,为广大适龄未婚青年提供高质量的婚姻咨询服务。据宁县暖心婚姻介绍所负责人赵小凡介绍,通过婚介所,把市场上这些媒人的高价介绍费抵制下去,希望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让农村的这种新风气能够越建越好。

  “成立了规范的婚姻介绍所后,给孩子们信息交流搭建了平台,婚姻介绍所里面只收了一点信息费,这种做法我觉得方便、可靠,比媒人一天拉上到处相亲强多了。”宁县焦村镇坳马村王胡军高兴的说到。今年8月份,老王的儿子王同生就是通过宁县暖心婚姻介绍所找到对象的,如今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宁县探索设立“乡风文明股”,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给予5000至10000元的农村“三变”改革股金奖励,激励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转变观念。对城乡婚嫁彩礼、宴席规模、迎亲车辆、随礼标准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予以细化分解,明确奖惩举措。依托县融媒体宣传矩阵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深入宣传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重要论述和移风易俗先进事迹。指导乡镇建立公益性婚介所,为适龄青年搭建婚恋交友平台,指导行政村建设文明礼仪大厅,明确红白喜事办理流程、标准要求,培育形成“一家过事全村帮忙”“文明礼仪大厅集中操办”等婚丧喜事办理新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八个一”工程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环境美化”“美丽家园建设”等文明实践活动,引领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

  树典型、作表率,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

  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移风易俗示范引领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宁县青年史亚彬、吕文杰以“零彩礼”结婚的事,尽管已经过去两年之多,但在民间一直传为美谈,二人还获得了宁县新时代“移风易俗好青年”称号。

  “当时我的岳父母从内蒙老家过来与我们商量婚事的事情,按照宁县当地传统要给女方一定的彩礼,我的父母也事先就准备10万块钱,结果他们当场就把这10万块钱原返给我们了。”新宁镇政府干部史亚彬如是说。

  29岁的史亚彬和27岁的吕文杰是两年前结婚的一对新婚夫妻。当初,两家人在商量结婚事宜的时候,按照当地传统风俗,男方准备了彩礼,却被女方父母当场退了回去。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不仅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生动精彩的一页,也为当地青年做出了榜样和表率在他们的影响下,宁县青年纷纷效仿成为新风尚带头人。

  宁县非常重视发挥“关键少数”和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抓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新乡贤等关键群体,把移风易俗教育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为其他干部群众作出表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五百”工程,定期评选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设立“孝道文化墙”“凡人善举榜”,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广泛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组织“百姓宣讲团”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优秀家风故事分享、“破陋习树新风”专题培训、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教育群众感恩党的领导、感激党的好政策、感念党的温暖,把勤劳致富、尊老敬贤、勤俭忠孝、清廉守信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生活习惯中,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建机制、强保障,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

  建立推动移风易俗的“1237”治理模式、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构建“一约四会”村民自治体系……一系列的机制和制度都是近几年宁县为了更好的保障推动移风易俗而相继制定和出台的,它们正悄无声息地在倡树文明新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谈到移风易俗的机制保障问题时,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鹏程慢条斯理地说,为了让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依,依章而行,沿着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的轨道推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的乡风才会变得更加文明、民风才会变得更加淳朴、家风才会变得更加良好。

  为此,宁县探索建立推动移风易俗的“1237”治理模式,完善“县级抓统筹、乡镇抓监管、村级抓落实”责任机制,县委加强战略谋划,扛牢主体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统筹协调;乡镇发挥属地管理主体作用,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村级党组织履行宣传教育、报备审批和监督落实等职能,构建信息互通、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强化制度约束机制,建立覆盖全县各行政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的“一约四会”村民自治体系,把抵制大操大办、聚众赌博等不正之风纳入村规民约,组织举办节俭文明、简约时尚的集体婚礼和青年相亲联谊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严格督查考核机制,把移风易俗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采取日常督查和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反响和意见较大的,及时约谈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推动移风易俗制度规定落地见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