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脱贫攻坚

布楞沟村的春天

20-10-20 15:1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布楞沟村的春天

  村民马麦志在修理村里的自来水管

  扶贫车间里员工们加工油馃馃

  布楞沟小学

  布楞沟小学的孩子们

  布楞沟全貌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葛学忠

  东乡县布楞沟,7年多的脱贫攻坚战,让这片土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站在南山“喜鹊梁”上俯瞰,布楞沟村阳光灿烂,天蓝山绿,小山村的景致历历可见。山下一条东连兰州、西达县城的二级公路穿沟越谷。路南边,村委会、村小学、幼儿园依次排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路北边,精致的小广场、扶贫车间整整齐齐;北山平台上,红墙灰瓦的崭新民居绿树掩映,不远处一片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蓝光闪耀。通村公路蜿蜒如龙,连起新农村与外面的世界。田垄林地生机盎然,鸟儿飞舞在绿树枝头、农家屋檐。

  山欢水笑布楞沟

  生活在布楞沟的村民,曾长期处在贫困的“悬崖边”。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实现了脱贫,总书记的嘱托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2015年,布楞沟村史馆建成,截至今天接待了近10万名闻名而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而7年前,这里曾是布楞沟村村民马麦志的家。

  “白土路、漏雨房、水比油贵”是马麦志脱口而出的介绍词。马麦志说:“那时候我们条件就差得很,种庄稼着呢,一年下来(收入)就是个三五千块。吃水头疼得很,毛驴拉上,一桶水驮上来得120元,得一个小时。”布楞沟村村民马仲成说:“几年前,我们去达板10公里路,最宽的一米,走着下去走2个小时,上来2个小时,10来斤东西还背着呢。”

  交通不便、严重缺水,村里80%的危房,95%的贫困户,这个曾经的偏远特困村在“悬崖边”摇摇欲坠。

  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贫困户马麦志,当时马麦志在这里已经生活了40多年,吃水难,行路难,靠着几千元的年收入养活一家五口是马老汉心里最深的记忆。如今,马麦志已经在建成的新农村里生活了6年,2014年,他家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硬化路,6年来,家里不但添了孙子,年收入也达到了四五万元,马麦志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

  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马麦志家,一拧开水龙头,洗衣、做饭、养羊养牛用水的难题都解决了。如今,马麦志当上了村里的水管员,定期骑摩托检查村里的供水设施。他说:“做这个工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缺水缺怕了。哪里挖了管子破了,给村里汇报一下,工程队就会及时来修。”

  2014年,中国石化援建通村的22公里水泥路正式通车,解决了整个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0多个村、2万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20年1月,穿村而过的折红二级公路,更是打通了布楞沟外出的“动脉”。

  布楞沟村村民马仲成说:“现在去达板15分钟,经常去着呢。”布楞沟村村民马哈吉者说:“现在的老师都讲的是普通话,看见陌生人一点儿也不害怕了,我们文化程度也在一天天提高,你说你坐在家里面只想着政府给你送钱,那是不可能的。政府给你支持了,后面就要靠自己了。”马麦志说:“水通了,路也好了,现在比以前的生活好很多了。”

  产业花开布楞沟

  路通了、水来了,乡亲们住进了新房。在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同时,一系列扶贫政策,唤醒了布楞沟村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传统种植的小麦、洋芋到经济价值高的木耳、金银花,从饲养耕牛到养殖商品牛羊,从解决温饱到发展农家乐,多元化产业让布楞沟群众稳定增收。

  马大五德是土生土长的布楞沟人,为了生计,17岁便离开村子在河西走廊帮人养羊。2014年,在外“漂泊”15年的马大五德回到了布楞沟。那一年,临夏州和东乡县把养羊为主的养殖业确定为主导富民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在布楞沟村对口帮扶单位中国石化、碧桂园集团等的帮助下,他办起了一座占地25亩、拥有6栋暖棚圈舍的养殖场,实现了小时候的“厂长梦”。马大五德第一批养了850只羊,随后陆续扩大规模,最近一批养了3200多只。

  马大五德还成立了东乡县布楞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2020年9月,又成立了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他将带领东乡所有的养殖合作社抱团发展,让更多的乡亲们靠养殖致富增收。

  一人富不算富。经过几年发展,马大五德的养殖场为村民树立了致富的信心。马成吉家就是他的合作社28户社员之一,马成吉除了年底分红,平时和父亲在厂里边学技术边打工,一年下来能挣四万多元。47岁的布楞沟村民马建英负责一个养羊合作社5年多,在政府的帮助下,他500㎡的羊圈可养殖300只羊,年产值超过20万元。

  同样,和马大五德前后返乡创业的,还有研究生毕业的马娟。从创业那天起,马娟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东乡女孩改变现状”。2018年,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她建立了“巾帼扶贫车间”,带领村里的妇女制作家乡特产“花馃馃”。马奴给也是第一批被她说服来厂里上班的工人。国庆中秋双节前,她们加班加点赶制了30多万元的订单。扶贫车间成立以来,订单销售量突破了700万元,共带动了160多名建档立卡户妇女就业,每人每月可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带动周边粮油、农副产品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布楞沟村逐步形成的各个产业,让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1624元增至2019年的7218元,他们致富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如今,这个崭新的小山村处处展现着活力:南面山台上的养殖场里牛羊满圈;种植大棚里木耳正在吐露嫩芽;北面山上的经济林绿意盎然,山下扶贫车间里热火朝天,村史馆里游客熙熙攘攘,农家乐也变得热闹起来。

  书声琅琅布楞沟

  7年来,中国石化定点帮扶东乡县,援建了石化中学、布楞沟小学、龙泉镇中岭小学、达柴小学等7所学校,让东乡孩子就近入学。在村子西头,削山平地新建的布楞沟小学拔地而起。漂亮的两层教学楼,铺着绿色塑胶的小操场,成为村里最亮丽的风景。如今,布楞沟小学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成为全县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7名老师办起了幼儿班,村里的孩子也能和城里娃一样,享受到学前教育。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麦志家的炕头上,与一家人亲切交谈。当时,马麦志年仅12岁的二儿子马建忠就在总书记对面,聚精会神听总书记讲话,他头戴东乡族传统的白色花帽,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临走前,总书记给马建忠兄弟俩每人送了一套学习用具,并叮嘱道:“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深深鼓舞了大家,也一直激励着马建忠发奋学习。如今,七年时间过去了,这位身高近1.8米、侃侃而谈、充满自信的年轻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硕果——被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录取。他兴奋地说:“我想跟总书记说,我考上大学了!”作为东乡巨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马建忠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等我毕业后,想回到家乡帮助更多人走出布楞沟村。”马建忠坚定地说。

  去年秋季,马荷吉者将在外念书的儿子送进了布楞沟小学。孩子送到了学校,马荷吉者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她虽然兼职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打工,但并不满足于技术含量低的打工收入,她和村子的其他几个年轻人一起,报名参加了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烹饪技术培训。

  7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感染、激励着布楞沟乃至整个东乡县的贫困群众,靠知识、靠技术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主动送孩子上学,布楞沟全村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全县已有1.5万多名群众免费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通了水、修了路,乡亲们搬进了山脚下的新农村,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新学校,卫生院也拔地而起,布楞沟村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从清晨到黄昏、从春夏到秋冬,帮扶干部、返乡创业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游客人来人往,穿梭村间。布楞沟村民,虽然还是身处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然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心胸,已经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穷,走出了“悬崖边”。在他们的面前,是通往小康的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医卫丨提高孩子免疫力 均衡饮食很重要 甘肃医卫丨提高孩子免疫力 均衡饮食很重要
  • 兰州市住建局启动供热准备情况专项检查 兰州市住建局启动供热准备情况专项检查
  • 兰州菜价上涨明显系蔬菜供应量减少所致 兰州菜价上涨明显系蔬菜供应量减少所致
  • 会宁丁沟 醉美深秋 会宁丁沟 醉美深秋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让兰州更具魅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让兰州更具魅力
  • 提防“隐形杀手”黄曲霉毒素 提防“隐形杀手”黄曲霉毒素
  • 2020张掖·临泽生态马拉松赛鸣枪开赛 2020张掖·临泽生态马拉松赛鸣枪开赛
  • 兰州菜价上涨明显系蔬菜供应量减少所致 兰州菜价上涨明显系蔬菜供应量减少所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酒泉:园区建设发展中的税务力量
2   临洮县法院开审一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3   前9月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235天
4   康县税务局:“网格化”暖企问需活动暖
5   瓜州:戈壁园区迎“新客” 特色果蔬助
6   景泰开展玉米收获期农机安全检查
7   兰州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交通物流园
8   西峰:脱贫不松劲 奋力奔小康
9   甘南州法院系统实现群众“零跑腿”诉服
10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科技创新卓有成效
11   “语言与图像”全国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
12   “甘肃地区多发病防治能力提升创新平台
13   兰州石化为海外员工接种“心理疫苗”
14   第三届核医学黄河论坛在兰州举行
15   锦屏村的“土豆月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