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会更美
原标题:黄河之滨会更美
黄河之滨风景如画。 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人们漫步在美丽的黄河之滨。
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展厅是“智慧甘肃”的缩影。
黄河之滨的各种文艺演出为兰州增添了更多人文气息。
游客尽情享受黄河美丽夜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白德斌 刘健 杨唯伟
滔滔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蜿蜒奔腾,从青海进入甘肃,如一条昂首巨龙,在甘肃“两进两出”后,一路向东,千折万转,奔腾入海。
兰州,作为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有着古老而深远的黄河文明。包罗万象、求新求变的传统,从古至今在这座城市的血液中流淌。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殷切期望。
初秋登高,从兰州市白塔山的山顶俯瞰,百年黄河铁桥横跨两岸,见证着历史,记载着变迁。在奔流不息的黄河臂弯里,一座城市展露新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指明了前进方向。
时隔一年,大河弯弯,生机勃勃。
黄河之滨正变得更加美丽!
水清岸绿
黄河之滨美如画
兰州滨河路上,一步一景,惹人沉醉。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市兰铁泵站项目点,发出“黄河之滨也很美”的赞叹。
初秋,站在兰铁泵站观景平台远眺,远处山林苍翠,两岸楼宇林立,黄河水奔流不息。从观景台沿阶而下,是近三百米的红砖漫步道,路旁杨柳轻拂。在河边游览、休闲的人络绎不绝。
“一年前,总书记就是在这儿,给黄河治理指明了方向。”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说,一年来,兰州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
“你看,以前那里都是光秃秃的,现在金丝菊、八瓣梅开得多好。”顺着郭德军手指的方向,能够看到黄河岸边的护坡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得正旺,点缀在黄河与苍翠的河堤之间。
环境提升带来的变化,愉悦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
53年前,王定西从靖远来到兰州工作,兰州更像是他相处多年的老友。“以前来黄河边,一走鞋就脏,现在越来越干净,休闲娱乐的地方变多了,特别是这一年来,变化真大。”
在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街道黄家滩社区,千亩桃园生机勃勃。去年以来,安宁区围绕黄河保护,加快推进“十里桃乡”建设。
通过改造提升二干渠打造的“黄河桃花溪”就是其中一项。已完工的试验段不远处,就是老兰州人朱胜利和杨长征夫妻俩的家。
“现在有条件住楼房了,反而离不开这里了,每年桃子一下来,这儿就特热闹,都是来避暑和玩的人。”朱胜利说道,言语间是对生活的满足。
去年以来,为充分利用好桃园与滨河路间300亩荒地,安宁启动安宁堡街道“十里桃乡”基础设施配套及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将打造一个集桃花溪、印象花海、桃花岛、桃花集市、桃园等为一体的十里桃乡忆景。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完善安宁堡片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从根本上提升片区整体环境,成为“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新名片。
“一听说有新项目,我们都非常期待,这不都是为了咱们!”朱胜利笑着说。
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旅游项目打造如火如荼。兰州市重点打造的“夜游黄河”特色旅游景观项目,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特点,将黄河母亲、白塔山、水车博览园、体育公园等景观以点串线,接连穿过中山桥、元通大桥、黄河大桥,展示了独特的桥文化,为游客提供悠闲、舒适、安全的水上观光旅游服务。
打造特色旅游项目的同时,兰州市积极打造文化展演精品,不断放大“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名片效应——举办“黄河之滨音乐节”“把兰州唱给你听”民谣路演、“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书法美术摄影视频及文学作品大赛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艺术盛宴,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河水滔滔,笛声悠长。在兰州黄河旅游新通道的盐场堡码头,停靠在岸边的游船格外亮眼。夜幕降临,来自成都的游客汪宇峰迫不及待乘上游船。
“在游轮上看两岸美景,在黄河之滨感受黄河文化,兰州来得值!”汪宇峰赞不绝口。
购置新的夜游船,开辟新线路,嫁接节会文化……总投资约8000万元的“夜游黄河”项目成为兰州新一轮的网红旅游品牌,目前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
全心全力
守护母亲河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历经风雨依旧栩栩如生。慈祥的微笑,充满着一位母亲对儿女全部的爱与呵护。
兰州,就像是黄河母亲最宠爱的孩子一般。同样,兰州也全心投入、全力呵护着黄河母亲。
兰州市坐落于黄河河谷,南北两侧是绵延起伏的山地和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全城呈现“两山夹一川”的地貌。
兰州是全国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境内除了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外,还有众多的山洪沟道,黄河防汛压力较大。
为补齐防洪短板,兰州市围绕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下足功夫,把项目建设作为黄河系统保护治理的主要支撑和重要保障。
“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兰州市最大的水利项目。通过项目建设,黄河兰州段防汛能力明显提升。”郭德军介绍说,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新建和维修加固段防洪标准均已达到100年一遇,对应洪峰流量6500立方米每秒,将有效保护全市沿黄两岸200多万城乡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做好基础防洪工程的同时,工程兼顾城市生态修复,坚持系统治理,多种新形式的河防建筑全新亮相。
在城关黄河大桥北岸,几年前被河水冲毁的河滩岸坎,已被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网格结构生态预制块替代,有效保护了河道堤防,网格里高羊茅和芦苇自由生长,绿意盎然。
这是兰州市在河堤河岸建设中引进的新材料。“以前这里都是沙土,经不起洪水的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郭德军说,利用生态措施治理使植物发达的根系与生态预制块、加筋麦克垫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护岸强度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黄河干流防洪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积水点改造、河洪道生态水系治理……一年来,兰州市按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思路,加快保护治理,加大黄河保护治理的投资力度,目前正在实施五大类治理项目,总投资超过66亿元。
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的路上,兰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黄河兰州段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
打造幸福河
建设幸福城
从黄河治理出发,凝心聚力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为一体的“幸福河”,促进兰州市在建设“幸福城市”中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
走进位于安宁区北滨河路西端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数十辆挖掘机、水泥罐车、渣土车正在地下忙碌作业……
“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日处理20万吨提升至40万吨,尾水排放标准由1级B提升至1级A。”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延波介绍说。
不同于一般的污水处理厂,这座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全部下沉在地下。“地上将建设景观公园,与百里黄河风情线景观互为映衬。同时,污水处理过后可以用于公园浇灌花草,得到二次利用。”刘延波说。
不只是这里,一年来,兰州市加快推进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目前,西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去年底完工,其余3个污水处理厂预计2021年底全部完成。
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质量与规模——各厂出水水质将全面达到1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由目前的每天60万吨提升到80万吨。
基础设施连着大民生。一年来,兰州市积极推进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审批和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继去年建成5米宽的河道健身步道2.94公里后,兰州今年又新建8.15公里配套景观照明、休憩服务设施、生态恢复等工程;打通了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健身步道“断头路”和“堵点”,实现了核心区20公里步道全线贯通,对核心区小西湖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8公里夜景亮化进行了改造提升;对沿线5座黄河桥梁、山体建筑轮廓线、绿化景观带等39个节点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出了黄河两岸“一桥一景,一点一景”的夜间景观。
一年来,黄河的水更清,兰州的城更美,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坚持人民至上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为人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遵循着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兰州市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一年来,这座城市在坚持不懈地“强筋健骨”——更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强的产业引领、更强的开放格局……
在谋划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捷报频频——
今年上半年,兰州市经济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先降后升、由负转正,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22亿元、增长1.5%,多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季度,兰州新区GDP实现逆势增长12.3%,二季度同比增长20.15%,上半年同比增长15.2%。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领跑国家级新区,二季度继续加力实现更快增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兰州市每一个县区的核心目标。
皋兰县绝大部分都是延绵不绝的山地,可利用面积有限,且镇与镇之间距离较远。为破解发展难题,使关联产业向各镇集聚集群发展,形成聚集效应、规模效应,皋兰县大胆改革创新,依托全县6个镇均处在国省道和城市快速路沿线,并与兰州市区、兰州新区接壤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制定了“一镇一园区、一镇一主导主业”的发展思路,建设6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工业或物流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9年,皋兰县生产总值达到75.78亿元,是2012年的2倍,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位居第一。这个曾经在兰州市8个县区中经济最薄弱的地方,成为黄河之滨一颗闪亮的新星。
科技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一年来,兰州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推进兰州科技创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去年兰州市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兰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柠说。
走进兰州市雁滩高新区的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展厅,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甘肃政务云平台、甘肃省全民健康平台……变幻闪烁的数字、起起伏伏的折线图中,一个“智慧”甘肃映入眼帘。
“面对今年的疫情,我们配合省卫健委第一时间推出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全省疫情防控、排查和申报。”中电万维公司副总经理王朝辉说,目前健康出行码注册申领人数已经超过1100万人次,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服务人数最多、最高频的公众应用。
从发放科技创新券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了匹配、对接、投资、生产。兰州科技大市场,成了甘肃科技转化的推动器。今年以来,兰州科技大市场已经签订技术合同1763项,成交金额达40.86亿元,较上年增长41.2%。
政策的大力支持、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和项目落地。
去年,留美博士王珠银在兰州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组建兰州肽谷研究院。30多名海内外专家博士加入研发团队,基于五肽全库开展多肽药物研究。
“有兰大情怀和家乡情怀,但更少不了资源优势。”王珠银信心满满地说,“目前研究正在顺利开展。”
今天,生活在兰州的人们,正从一个个细节感知着这座城市的变化;而这座城市,也正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果,回应着人民的新期待。
相关新闻
- 2019-08-28【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黄河之滨奏响山水和谐交响曲
- 2020-08-04砥志砺行 谱写黄河之滨新乐章|我忆兰州好 长河足大观 黄河之滨开启“美颜”模式 快来pick变美“六部曲”
- 2020-07-27直击现场!这场演出,让兰州沸腾了……
- 2020-08-0145天百场精彩演出打造陇上艺术盛会 2020年“黄河之滨艺术节”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