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小鱼儿追出大事业—记乡村旅游新产业“追梦人”张军

20-07-30 18:0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田洋

  乌江镇的中午,强烈的太阳光照过去,“渔夫山寨”鱼池的鱼闪着金色的光,很是耀眼。

  走进“渔夫山寨”的大门,鱼池周围种满了密密麻麻的胡杨树,一座小吊桥横跨鱼池,好几座稻草亭架在水面上,金黄色的鱼成群结队地在水里游动,俨然一副“归园田居”的美好模样。

“渔夫山寨”大门(明鎏/摄)

  “渔夫山寨”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的一家农家乐,以养金鳟鱼、虹鳟鱼而出名。金鳟鱼通体金黄,在鱼腹部两侧有两条红色的长条纹路,虹鳟鱼则是黑色的,腹部两侧也有两条红色纹路,这两种鱼都属于冷水养殖的鱼类。

  这个特色农家乐的经营者叫张军。接待我们的时候,他穿着一件普通的黑色短袖衫,中等个子,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

  虹鳟鱼养殖的开始——大胆的尝试

  张军一家一直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1989年,张军的父亲张志文决定要养虹鳟鱼的时候,张军还是个小孩子。那时张掖还没有人养殖这种鱼,张志文打听到临近的只有金昌市永昌县在培育,规模也比较小。

  虹鳟鱼是一种冷水鱼,能在死水里生活,还可以高密度养殖,一平方米池子可以产出七八十斤鱼,一亩池子就可以产出约五万斤。所以张军的父亲选择了这种鱼进行培育。张军坦言一开始只是试试看能不能养成功,所以鱼池刚建起来的时候仅有80平方米,大约1800条鱼。

  游动的金鳟鱼(明鎏/摄)

  那时候,观赏性强的虹鳟鱼还是个稀罕物,但它肉质鲜美,渐渐就有人找到张志文,想尝尝鲜。张军的父亲嗅到了商机,觉得养鱼是条出路,决定正式转行,从事养鱼行业。张军则跟着父亲,开始了他的事业。

  养活虹鳟鱼并没有张军父亲想象中那么轻松。周围没人养过,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问谁,只能自己摸索。不过,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张志文父子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养殖经验。

  1996年,“渔夫山寨”的养殖面积扩展到了1800平方米。

  虹鳟鱼养殖生意困难重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鱼池经营的过程出现过很多坎坷。1996年,张军和父亲破釜沉舟,花了三十多万元扩大了鱼池养殖面积,架电修渠。但是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现实给张军父子上了一课。

  事实上,当时人们消费水平不高,很少有人千里迢迢跑到乌江镇买一条鱼。并且乌江镇交通不便利,张军父子缺乏有效渠道进行宣传,三年过去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们赔得一塌糊涂。张志文想把鱼池以三万六千块的价钱卖出去,但谁都不买。“当时送给他们,他们都不要哩。”张军笑着说。

  然而,重重困难之下,张军还是舍不得放弃。他说:“就像一个学习不行的学习娃,回家没事干,又不想认输,总想自己钻研出什么。一辈子的心血都耗到这个地方了,扔掉也可惜得很。”

  虹鳟鱼养殖事业的转机——发展农家乐

  2000年,张军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学到了“农家乐”式的经营方法,寻思着把养殖业和餐饮业结合在一起。

  当时,张军意识到,单纯养鱼、卖鱼赚不了多少钱,因为鱼的价格相对便宜,没有附加值。但“如果把餐饮带上,十块钱的东西经过加工就可以卖到五十块,养殖、加工,实际上就把利益最大化了。”张军认为,养鱼卖鱼“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最能赚钱的。

  因为虹鳟鱼的观赏价值高,食用口感好,张军就琢磨着开始了农家乐的初次尝试。2003年前后,张军就和父亲母亲、姐姐在自己的“农家乐”周围栽上了树。2005年,张军结婚后,就和媳妇一家人经营着这家“农家乐”。这一年,鱼场也开始有了真正的收益。

  “那时候从张掖市区来农家乐的人几乎没有,就是附近的。逐渐搞了两三年,树也起来了,一天来个七八桌客人,一条鱼能卖到三十块钱。”

  在张军的农家乐里,食客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鱼和烹饪方式,现杀现卖,三斤的鱼可以选择两种烹饪方式:炖汤和红烧,为食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到了2010年,“有时候一天有三十多桌客人,最高营业额达到了一万块钱”,张军笑着说。

  虹鳟鱼事业腾飞——张军的“伯乐”

  张军说,他和“渔夫山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伯乐”陈晓东的帮助。                 

  陈晓东在陇南经营餐饮业,他有专业的餐饮团队,有资金、有经验,能把握市场的需求与喜好。2012年,来吃鱼的陈晓东一眼便看出了此处的商机。

  那时张军的农家乐里还只是搭建起了几个简单的稻草棚。张军回忆道:“他年龄大一些,经验丰富,我和他聊了聊,就商量着说要合作。”一周后,陈晓东请来了设计师,把简陋的草棚拆除,代之以小桥流水、稻草亭等。所有的建筑物加上硬件超过了三百万,但陈晓东不曾犹豫。幸运的是,这次的放手一搏迎来的是事业腾飞。

  “渔夫山寨”小桥流水风光(明鎏/摄)

  2012年以前,“渔夫山寨”一年最多能卖一万多斤鱼,但2012年一年就卖了十万斤鱼。从这时起,“渔夫山寨”才算是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之路。

  如今,“渔夫山寨”集旅游、餐饮、养殖为一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小桥流水的农村建筑成为了“渔夫山寨”的特色,在钢筋混泥土的高楼大厦住惯了的城里人对这种优美清新的建筑格外喜爱。

  张军说:“大部分人是为了虹鳟鱼、金鳟鱼来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城里人就是为了周末在农村里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他们有些人就点些排骨、小菜,然后坐在亭子里看鱼、看风景。”

  在张军的“渔夫山寨”取得成功之后,周围也纷纷开始效仿张军进行虹鳟鱼养殖和农家乐的经营。这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虹鳟鱼发展未来——重要的还是口碑

  “渔夫山寨”把金鳟鱼和虹鳟鱼的观赏性和食用性很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现在“渔夫山寨”在五六月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八万多元,平均一天有一两千人,在平时也能有约七八百人来游玩。

  很多人会因为这种特殊的鱼慕名前来。游客可以走在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坐在稻草亭里吃饭,就能看到金色的黑色的金鳟鱼、虹鳟鱼在木板下游来游去,还能吃到当地特色的烧烤。听着潺潺水声,呼吸清新的空气,满眼翠木,颇有“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

  在吊桥上玩耍的孩子(明鎏/摄)

  说起自己的农家乐,张军也忘不了政府部门对他的帮助:“我们毕竟是个体,还要靠政府支持。当地政府每年都打广告,不光是乌江镇政府,张掖市旅游局也有宣传资料。”

  “宣传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口碑。”张军认为,把鱼养好了,大家都喜欢来看,喜欢来吃,这是最重要的。在抖音上,也有很多有关“渔夫山寨”的短视频,游客们很愿意把这里分享出去。在乌江镇政府的“鱼米之乡”的宣传和游客的推广下,“渔夫山寨”的名气越来越大。

  “渔夫山寨”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将近二十年。和以前一样,张军依旧衣着朴素,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张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畅想,他想多搞点绿化,菜品再创新一些,服务再体贴一些,他的“渔夫山寨”就能越做越大。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张华、张春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甘肃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 林铎讲话 欧阳坚孙伟等出席 甘肃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召开 林铎讲话 欧阳坚孙伟等出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定西:黄家川村的吃水往事
2   定西:汽车站社区开展公开招聘临时公益
3   定西:岷县申都乡:消除“视觉贫困” 
4   定西:安定区污水处理调蓄池主体工程进
5   定西: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群众收入
6   定西:李斌深入通渭县调研督战脱贫攻坚
7   定西:引进杏鲍菇 拓宽致富路
8   定西:党建“指挥棒”盘活脱贫“一盘棋
9   甘肃省检察院发布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典
10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
11   对话千年敦煌,西北民大学子赴敦煌开展
12   定西:安定“三项机制”助力挂职干部健
13   微动画丨常态化疫情防控如何做?甘肃提
14   定西:临洮抓实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
15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