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冯巧叶,“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冯巧叶,“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红彤彤的苹果,映照着冯巧叶红红火火的日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东 叶海 施秀萍 李满福 朱宇鲲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来晚咧。”6月中旬,记者去采访时,穿着淡绿色衬衫,宽松牛仔裤的冯巧叶,一下电动车就招呼了起来,说话做事很是利索、干练。
1992年,23岁的冯巧叶从平凉市灵台县独店镇冯家堡村嫁到马家塄村。婆家兄弟姐妹6个,地少人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第二年,老公要去靖远县做家具挣钱,连路费都没有。两人商量着卖掉一袋麦子,但当家的婆婆不让卖,因为卖了就更不够一家吃喝了。小两口也能理解,老公就在村里做门窗挣了六七十元工钱做路费。当时,冯巧叶正怀着女儿,老公给她留了20元买些面、油什么的,可冯巧叶想着“出门在外更难”,又还给老公10元。
日子虽苦,好在夫妻俩知冷知热,儿女双全。
1998年,小叔子要结婚了,冯巧叶一家四口就和婆婆一家分开单过了。一间土房子既要住人,又当厨房,还要放粮,挨挨挤挤地竟也熬了5年。
冯巧叶是有主见的人。2003年,虽然手头并不宽裕,但孩子慢慢长大了,一间土房子实在挤不下了,她连借带贷,花了3万元,在自家地里盖了一院新房,“我想还是一次到位好些,就盖了一砖到顶的平房。”
一儿一女上学了,冯巧叶腾出手来。2007年,村上开会,村支书说,只要自己愿意栽种苹果,政府免费提供树苗,还说,只要栽下,就有人来教你咋侍弄。她想着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就动心了。
“你能务了就栽。”老公同意,但也不想停下木匠活,毕竟木匠活挣的是现钱,苹果从栽种到收益,得几年时间呢。
因为孩子上学,冯巧叶不能像老公一样外出打工。她在家门前的3亩地里栽上了红富士,一有空就侍弄,倒也方便。
2013年,苹果树开始零星挂果,当年收入1500元;2014年,本该是丰收期,可冯巧叶没经验,不知道花期要防霜冻,结果自然惨淡。
吃一堑长一智。冯巧叶没灰心,苹果树还真不单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自此,一听到哪里有培训、哪里有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她从不偷懒,骑上电动车就去了;冯巧叶好学,也好问,很快,什么时候打什么药,什么时候杀什么病虫害,什么时候得提前预防,都摸清了。
从2015年开始,她的果园有收入了,或3万元,或4万元,年年看涨;2017年收入达7万元,显然比种粮要好多了。
尝到甜头,冯巧叶更加精心了,她舍得施肥,又能按时祛除病虫害,她家果园里的红富士也“长脸”,不仅产量高,品质也特别好,“在全镇甚至在全县都数得着。”
“没有政府,哪来的果园,哪来的技术。”冯巧叶心里的感激溢于言表,政府的帮扶是实实在在的,每笔账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树苗还有保墒地膜、化肥是免费提供的,果业站会及时、随时提供技术指导、培训。这还不算,2018年,得益于精准扶贫,县里大力发展果产业,每亩果园补贴防雹网费用2600元,每亩新植园补贴1000元,每亩幼苗园补贴1500元,每亩丰产园补贴3000元,这些补贴实打实地拿到手里,发展果产业,冯巧叶心里就更有底气了,又扩展了3亩果园。
这不,老公也回来和自己一起侍弄果园。果园大了,她也成苹果种植“大户”了,两个人忙不过来,遇到疏花疏果、拉枝、套袋、取袋、摘果等季节性强的时候,就得雇人。周边的村民也愿意来打点零工,“离家近,又自由,中午两三点太阳毒的时候,还能避开歇着。”
“大家一起过好日子,才好。”冯巧叶的话朴实,她记得自己曾经的苦;也明白,没有政府的帮扶,自己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这么想着,就打心眼里愿意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