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手记:西去列车的窗口
2020年7月19日11:00,兰州大学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北角”张掖小分队从兰州西站出发,乘坐D2671次列车,沿着范长江当年西北行的足迹,翻越祁连山奔赴张掖。
“重走中国西北角”是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品牌暑期实践活动,至今已举办至第十届。今年重走中国西北角活动共派出4支小分队、共计120余名学生分别去往张掖、武威、甘南、酒泉四个地区,进行“知行合一”的新闻采访实践。
八十五年前,范长江从成都出发,经川西、陇东、祁连山、河西走廊一带,最后到达内蒙古,写下《中国的西北角》,记录了那个时代真实的大西北。
而今天,在这趟开往中国西北角的列车上,在油菜花地和军马场呼啸而过的车窗外,西北角的前世今生形成一幅画卷,沿着列车西去的路途,徐徐展开。
同学们出发前在西客站合照留念
列车开过门源。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奔波,车厢里已经鸦雀无声。
“别睡了,快看油菜花!”——一条微信群消息打破了这片寂静。窗外,金灿灿的一片油菜花、远处的祁连山以及山上的云连成一片。
这片油菜花位于门源。门源县是青海省的“北大门”,素有“门源油,满街流”的美称,是该省重要的商品油料基地。同时,门源县也是祁连山风光带生态旅游观光廊道的核心地段。这里是祁连山腹地,就是当年范长江曾走过的的路线:门源、俄博、扁都口、民乐和张掖。
在乘客们惊叹窗外景色的同时,列车长早就习以为常:“你们坐车从来不记路,只管坐着,只有真正自己跑一趟,才会对路熟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列车长是一个28岁的小哥,他在张掖线上“跑”了3年。小哥对这条线路沿途风景早就烂熟于心,甚至教我们拍照的技巧:“阴天站在油菜花地里拍照,黑色的云、灰色的云、白色的云层次分明,那样拍出来就像伸手就能摸到天一样。”笔者笑道:“小哥,不如你跟我们一起去走西北角。”
油菜花
“现在就到山丹军马场了。”列车长指向窗外。
一下想起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武帝时,霍去病击败盘踞在焉支山、大马营草原的匈奴各部,在大马营草原滩建立了山丹军马场。此后,山丹军马场便成为政府军马的繁育基地。
山丹军马场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马场,也是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丹军马场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每年都要输出大批的优良马匹支援国防和经济建设。
车窗外的军马场,零零星星散落了几匹正在吃草的马。现在的军马场成为旅游景点,只保留了一些观赏马匹。
山丹军马场
车过扁都口。
扁都口位于祁连山脉中断,是祁连山谷中连接西宁与张掖最近的通道。自古以来,扁都口都是一个重要的要塞,张骞开拓西域曾途经此地。隋炀帝在焉支山曾举办了一场云集西域27国使节的贸易盟会,灯火辉煌持续了近月余时间。
时值七月,阳光暴晒,远处祁连山的山顶竟还被白雪覆盖着。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当时正值农历六月,隋炀帝率领约四十万大军西征,不料在扁都口突遇暴风雪,“士卒冻死大半”,隋炀帝的姐姐杨丽华也冻死在这里。
祁连山山顶的雪
范长江曾到扁都口:“扁都沟长八十里,绝无人家。扁都口走完,我们的视界,立刻从祁连山中解放出来,丰沃平广的张掖盆地,披上无边的雪锦,村落、林木、溪流、牲畜、行人、炊烟......一一的进入我们的眼底,我们立刻赶到人类社会的再临,我们出了扁都口才算到了自己的‘家乡’,穷荒绝地的祁连山里,真有把人退回到千年前的凄凉!”
列车继续向西北前进。从山丹军马场到扁都口,这一路上总能看见成群的牛羊,在车上远远地看过去是成片成片的黑点、白点。
牛羊
列车到站。
“这样大的城,这样宽的街,这样多的商店,到了实际活动起来的时候,这些商店很少开门,宽宽的马路上面却没有多少商业的来往。”范长江这样描述张掖城。
如今的张掖,商铺林立,街道整洁,行人往来不绝。金张掖,正活起来。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张华、张春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