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出乡镇监督执纪“渭源之路”
原标题:出乡镇监督执纪“渭源之路”
——渭源县推行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工作纪实
如何紧盯脱贫攻坚最大政治任务,聚焦“乡里的情”和“村里的点”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监察,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如何破解乡镇一级纪检工作力量薄弱,监督方法滞后、监督质效不高以及“熟人社会”监督难之题?
2018年11月,按照市纪委监委安排,渭源县率先探索开展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运行规范、程序严密、协作高效的工作模式,蹚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乡镇执纪“渭源之路”。协作区创新之举被列为2019年甘肃省28个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入选《甘肃改革案例选编》。
先行先试,紧盯“两个焦点”破题
试点之初,渭源县将全县16个乡镇纪委划分为5个协作区,首先在第一、四两个协作区先行试点展开。
协作区纪检监察干部攥指成拳,协同作战,以“乡里的情”和“村里的点”“两个焦点”为突破口,紧抓贫困村这一“原点”,深挖彻查协作区内党员干部失职失责、违纪违法问题,推动监督执纪监察向基层延伸。
“县纪委监委5名班子成员各包抓联系一个协作区,5个纪检监察室分别联系一个协作区,把各乡镇原有的1名纪委书记和2名纪检专干以及各乡镇所属的村监委会主任统筹起来开展工作,实现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渭源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祁柏林说。
“试点工作中,第四协作区对区内北寨、新寨、大安、秦祁等4个乡镇先后进行了4轮专项监督检查,发现各类问题线索23个,立案审查2件,发现违纪资金3.03万元。”北寨镇纪委书记、第四协作区组长吴小强说。
协作监督,探索“两套方法”问效
乡镇纪委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力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延伸的关键力量。但乡镇纪委普遍人员不足,开展监督执纪捉襟见肘。渭源县推行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工作,无疑是一场破解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难题的生动实践,是一项攥指成拳协作监督执纪的机制创新。
在具体工作中,渭源县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条主线”,找准乡“情”、村“点”两个突破口,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全面运用市纪委“听、看、要、问、盯、谈、函、督、查、网”“监督十法”,创新开展“一核、二谈、三查、四访、五对、六问”六项监督检查,与渭源县惠农资金监管平台相结合,形成“6+1”工作法,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运用,为纪检监察机关有效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搭建了新载体、蹚出了新路子。
清源镇纪委书记张春梅是第一协作区组长,对探索实施“两套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称赞有加:“通过协作区内异地交叉监督检查,既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本乡镇纪委工作人员‘怕得罪人’的思想顾虑,也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发现了一些之前发现不了的问题。”
“在协作区试点工作中,第一、四协作区全覆盖、多轮次监督检查,发现并督办解决了一批民生领域问题,引领带动全县16个乡镇实现办案‘零’突破。”渭源县纪委监委党风室负责人说。 全面推行,携手唱响奋进曲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实践,协作区试点工作“渭源模式”日趋完善,创新作法得到了上级纪委监委的充分认可。“协作区”推行的统一管理问题线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调配人员、统一协调服务“四个统一”保障举措和监督检查、执纪问责、纪律审查、调查研究“四项职责”发挥出巨大动能,典型经验通过甘肃省电视台和省市纪检监察网予以宣传推广。
2020年伊始,渭源县全面推进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工作,5个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区工作全面启动,全县109名纪检监察干部和765名基层监督力量携手亮剑,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监督执纪新答卷。
渭源县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建立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工作协作区,打造学习交流、锻炼能力、培养干部、服务群众‘四大平台’,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熟人社会’监督犯难、审查调查质效不高‘三大难题’,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在基层‘最后一公里’有效延伸。
协作区工作开展以来,围绕筑牢小微腐败防线、破解“村点”难题,创新开展“定点进驻”督查,先后发现各类问题220个,整改完成205个,发现问题线索32件,立案10件11人,党纪处分6人,组织处理24人,发出整改建议函38份,乡镇受理信访举报同比下降43.58%,形成有效震慑,取得显著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看今日渭水源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号子豪迈激越、振奋人心,乡镇纪委监督执纪监察协作工作模式催生基层无限活力,护航助推渭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航船乘风破浪、昂扬奋进!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