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师山村的“蝶变”
原标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师山村的“蝶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通讯员 胡丽霞
夏日,来到苍翠青山之间的秦安县王铺镇师山村,由远及近,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村级阵地上迎风飘扬,干净整洁的院落间,一条条水泥路入户到家,花园里几个孩子正在嬉戏玩闹,半山坡的田地里,椒果长势正旺,村民们正悉心地施肥除草……一派和谐安详的景象。
然而,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无道路、无产业、无精气神”的“3无村庄”,全村178户人口中贫困户就占到了108户,贫困发生率高达59.49%。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村的贫困人口从108户减少到7户,果园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1180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了。
“党的政策真的太好了!”师山村常屲组贫困户杨菊花感慨道,以前全村只有一条“蚰蜒路”,别说行车了,下雨天想出趟村子都困难,运送东西都靠人背。
杨菊花口中的“蚰蜒”是一种百足虫,长得又长又细。师山村的通村路不仅窄,还弯弯曲曲,看着像条蚰蜒,所以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蚰蜒路”。
“从没有想到过,还有这么难走的路。”省农垦集团公司派驻师山村第一书记陶星宇想起第一次到师山村的情形,走在窄小陡峭的山路上,他的心一直提在嗓子眼。
要致富,先修路。在省军区和省农垦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一场打破脱贫“瓶颈”的修路之战就此开始。
为了确保打好这场硬仗,省军区派出了得力干将——省军区转业干部工作办公室主任贾杰前往师山村驻村帮扶。在他和第一书记陶星宇的共同努力下,多年的“蚰蜒路”变成了水泥路。
看着眼前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村民李金金满心欢喜:“家里种植的花椒、苹果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有了路,没有致富产业也不行。帮扶工作队在村里推广“青薯9号”马铃薯试验的同时,还组织贫困户去河西的农业大市参观现代农业,帮助大家转变发展观念。
“要不是帮扶工作队的鼓励帮助,我现在还在种玉米呢。”村民王秀芳笑着说,因为没有技术,加上种花椒树苹果树见效慢,自己一直不敢尝试。
现在王秀芳家里种了三亩多花椒和两亩多苹果,每年帮扶工作队都会到现场,手把手教她种植技术,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收入五六万元。
眼下的师山村已经形成了以苹果、花椒、马铃薯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家家有果园,户户有产业。随着村里环境越变越好,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记得刚到村里召开村民大会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来的人参与度也很低。”贾杰告诉记者,想要干好帮扶工作,必须有一个好的党组织,凝聚民心,转变民风,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此,省军区通过各种途径争取了上百万元资金为师山村建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员开展活动的必要阵地,也是近距离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贾杰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村里还成立了三支志愿者服务队,目前人数已经发展到了45人。
“以前我对志愿服务的事情不感兴趣,但现在生活变好、村庄变美、产业变强,我整个人也精神了,心里很想为乡亲们做点事。”刚加入村志愿者队伍的村民李多明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省军区和省农垦集团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蝶变”后的师山村党员干部群众已经紧紧地拧成了一股绳,攻坚克难,向脱贫攻坚做最后的冲刺。
相关新闻
- 2020-06-27【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消费扶贫进社区 农副产品受热捧
- 2020-06-27【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羊银行”带来联动效应——古浪发展羊产业见闻
- 2020-06-24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进展顺利
- 2020-06-21“四个维度”绘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