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祁连接昆仑,雪融冰消河西行。昌马峡谷起高坝,疏河库水映丹峰。丰枯互济瓜州润,数库连调泽玉门。去日沙原盛绿浪,羌笛处处颂春风。”
这首网络上的小诗所描述的就是甘肃玉门关外祁连山深处的昌马河水库。这里荒无人烟、物资匮乏,冬季最冷时气温可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武警甘肃总队执勤支队执勤六中队十名官兵长年累月驻守在这里,守护着国家某工业基地“生命源”的安全。除了寒冷和没信号,刮风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在昌马河,平均每天要刮十多个小时的风,训练时刮的睁不开眼睛。
官兵在昌马河水库大坝徒步巡逻。
“训练场的沙地经常刮几天风就被刮没了,我们就拿着袋子去山上找沙子装着扛下来倒在训练场,虽说天气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是训练科目我们从来都没落下过。”上等兵王文中向说。
官兵手脚并用向山顶攀爬。
“我2011年刚来时候,我们的桌子就是几个铁杆子支撑着一个木板,吃饭的时候一不小心桌子就晃得碗摔了。”班长卢硕回忆过往,感慨颇多。
执勤点干部不定时为备考官兵进行爱心辅导。
时至今日,哨所官兵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角、学习室、宿舍到处充满家的味道。
现地取材不定时开展体能课目小竞赛。
执勤设施先进完备,全方位、全天候的视频监控系统替代了官兵的“铁脚板”,对水库周边进行全时段、全地域的实时监控。训练场地扩建完善,室内训练馆内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仰卧起坐板等设施,有效激发官兵训练热情。
节假日,官兵到河边烧烤撸串乐享假日。
生活环境日臻舒适,新桌椅、新床铺、液晶电视、电脑、洗衣机……哨所内应有尽有,闲暇时还能上军网浏览新闻时事、看电影、打游戏,饮水再也不用去河里挑,每天都能洗上热水澡。10名官兵同执勤、同训练、同学习、同生活,亲如手足。
大山深处跳起热烈优美的腰鼓舞。
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上的寂寞仍是对官兵最大的挑战。哨所方圆80多公里没有人烟,上等兵李晓说,最难忍受的是见不到人,每次有人来,他们都高兴得像过年过节。
战士马踏在这里已坚守8年,每当孤独想家时,就在山间吹吹口笛琴,以解忧伤。
战士马踏,爱好吹口琴。想家时,他就在山间吹上一段口琴。时间长了,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或多或少都能吹上一段。
战士金毛犬“饼干”,平日里,“饼干”是官兵们最好的玩伴。
中士班长卢硕,从新兵下连后来到哨所,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他说,距离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的不舍就越来越浓。哨所是很寂寞,条件也很艰苦,但他们守卫的地方是与国家安全紧紧相连的,这使得他们倍感神圣和光荣。如果今年真的离开部队,离开哨所,他一定不会忘记与自己的军旅生涯融为一体的昌马河哨所。
天刚破晓,官兵们已经开始出早操。
哨所有一个关于“生命源”的战斗故事。1969年12月,气温突降至零下47摄氏度,水线告急。那时,一旦冰块堵塞输水管道,将给某地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哨所官兵凌晨3点接到报警后,立即跳入水池,用冰铲、铁锨、洋镐等简易工具砸冰排险,硬是用身体堵住了浮冰,防止冰块进入管道。增援官兵赶到时,战士们的衣服早已冻成了冰,很多人被冻伤,但是没有一块浮冰进入管道,水线保持通畅……
荣誉激励一茬茬官兵忠心向党。
这个故事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每一个初来哨所的官兵树立一种意识——“生命源”是要用生命来守护的。自1959年设哨以来,一茬茬官兵不断努力,多次排除险情,连续61年安全无事故,用自己的忠诚和青春确保了水库的安全。多年来,执勤点官兵共有21人立功,10人考上军校。2017年,哨所荣立集体二等功,2018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哨所的官兵们默默坚守在这里。他们,是戈壁深处的美丽风景,像太阳一样,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在这片土地上。
策划:狄东阳
文字:侯崇慧 曹世凯 曹志刚
图片:彭晓姣 侯崇慧 曹世凯 曹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