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陇原武警在行动!

官兵与帮扶村党员定期过党日生活 侯崇慧 摄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脱贫攻坚战千头万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下好“精准”这盘棋,方能取得实效。多年来,武警甘肃省总队持续关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投入人力物力,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在产业帮扶、助学兴教、医疗扶贫等内容上精准施策,综合发力,在脱贫攻坚这一历史篇章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里扶贫战场,处处见证了该总队官兵爱民为民的担当情怀。

与村党支部定期开展联席会议 侯崇慧 摄
以三年磨一剑的韧劲汇聚致力脱贫磅礴力量,打造产业扶贫“魏家咀”样本——
聚焦成果“溢出期”
临夏广河县魏家咀村养羊合作社的小尾寒羊、白银双庙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的绿色有机蔬菜、定西岷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当归党参……随着武警甘肃省总队各级扶贫工作组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有力拉动了困难群众增收,让他们稳步走上了增收路。产业扶贫释放出的“溢出效应”,正在让甘肃广大贫困地区发生深刻变化。
产业扶贫,关键是让产品与市场对接好,有了市场主体的带动,扶贫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你看这只羊就有70多斤,市场价格是每斤17.5元,这样想是不是干活的劲头更足了?”4月下旬,在临夏州广河县齐家镇魏家咀村的养殖合作社里,武警部队扶贫先进个人、临夏支队扶贫驻村干部尚小龙正在和村民马石个交流“致富经”。
到达魏家咀村需要途经数不清的山弯,而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山路,对于尚小龙来说再熟悉不过,再一次来到这里,他难掩激动之情。
尚小龙清楚地记得,如今已经脱贫的魏家咀村曾是总队第一批定点帮扶的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10月,武警部队参与打赢“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任务推进会在兰州召开,会后,武警部队首长和14个总队的领导专程来到该村检查调研,作为驻村干部的他更加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近年来,该总队在抓好练兵备战的同时加紧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地见效。”他告诉笔者,当年武警甘肃省总队与天津市总队共同投资600余万元,为临夏魏家咀村建立养殖合作社,时隔一年魏家咀村全村110多户人均年增收便达5000多元。不少村民也感慨地说,这是得益于武警官兵对他们实施的精准脱贫政策,如今不仅脱了贫,还阔步迈向致富小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养殖合作社立起的九个大字是他们新生活的最好注脚。
据了解,该总队挂钩帮扶的18个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村民各自为战、产品低销滞销是产业扶贫的最大“梗阻”。该总队围绕困难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的扶贫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社养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他们在定西试点开展“产业我来扶、产品我来收”的“供给侧”扶贫模式,以部队为基础、村委为支撑、合作社为平台,建立驻村督导、价格调控、质量监督、统购统分保障机制,实现投、种、养、销一站式服务,使群众经营的产业项目风险能抵御、收益能保底、年年有分红,实现总体收益700余万元。
研究精准落实《三年规划》措施办法,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列出自查、核查发现解决问题清单,重点在产业扶持上精准用力......他们打出一套组合拳,一项项务实举措吹响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陇原大地掀起同心合力扶贫新热潮。
2018年以来,武警甘肃省总队共投入285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688万元,援建产业项目33个,实现1002户4392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人均收入超过国家脱贫线,最高达到1.5万元,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前期的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如今已经进入成果“溢出期”,效益明显。

官兵为小学生讲解电脑知识 侯崇慧 摄

官兵定期走进校园当课外辅导员 侯崇慧 摄
坚持扶贫帮困这个基本点,面对干扰精力的突发情况稳步推进——
做好疫情“加试题”
今年3月份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此,武警甘肃省总队专门下发通知,就各单位做好疫情期间的扶贫帮困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4月份正是陇原耕种繁忙时节,因为疫情,村民购买农资困难,春耕春种受到影响。在地方农资公司,集中调拨春耕急需农用物资的同时,经过征得上级同意,我们也帮着贫困户协调并购买物资,力争把损失补回来。”武警平凉支队政委王德成说。自从总队疫情管控解封以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支队对口帮扶的王堡村了。
与平凉相隔数百公里,武警白银支队与扶贫点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村委会沟通后了解到,虽然今年该村已经摘下“贫困帽”,但受疫情影响,部分村民因无法外出打工、庄稼家畜难以外卖等现实问题而导致经济困难,且大部分村民家中缺乏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扶贫战“疫”,均迫在眉睫。支队扶贫工作组第一时间走进该村,与村民座谈交心,了解疫情当下村民的实际困难与现实需求,及时登记在支队《扶贫工作手册》上,精准施策、全力解决。在为养殖合作社的村民每户半年分红后,支队还为全体村民发放一次性手套、医用酒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场春季“及时雨”滋润了每个村民的心田。
土豆种植是定西市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受疫情影响,武警定西支队定点帮扶的姚家岔村万余斤土豆滞销。这些滞销的农产品寄托了农户增收的希望,4月中旬,定西支队组织人员专程前往村里收购滞销的土豆,绿色农产品上了官兵餐桌,解了农产品滞销燃眉之急。

为驻地学习捐赠10万元图书 侯崇慧 摄
思长久之计、拿治本之策、求长远之效,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充足——
常态扶持“防返贫”
扶贫工作必将是一场持久战,要想让老乡们的腰包持续地鼓起来,越过“脱贫线”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关注后续发展,时时回头看,注意梳理各种原因出现的返贫现象,在扶贫领域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保障。
美丽整洁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智能化的电子黑板、生动直观的电化教学......走进临夏魏家咀村小学,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活动设施一应俱全,不时传来朗朗的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以前,村里穷,没钱建学校,一百多个学生挤在两间狭小的瓦房里上课,课桌和椅子都是用土坯子垒起来的,孩子们用石头在地上学写字......”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校长马明海长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不仅盖起了高大的教学楼,还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聘请了优秀教师,感谢武警官兵的帮助。”
武警甘肃省总队坚持把助学兴教作为脱贫致富的“强骨工程”,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协调,联动社会力量,筹措项目资金,先后投入资金在甘南、临夏、陇南援建3所“武警八一爱民学校”,配备电教设施,捐赠教学文体器材,构建远程教学平台,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要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困难。”近年来,武警甘肃省总队、支队两级共为援建学校赠送了价值百万余元图书和文体器材,选派百余名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改善贫困学校的文化设施和教学条件,开展“大手牵小手”“1+1”捐资助学活动,投入73万余元建立“爱心助学基金”,使每名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此外,健康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疾病也是致贫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此,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支队卫生队与村卫生所对口帮建,投入15万元构建“一点多面”网上远程诊疗平台,援建10个乡村卫生室,捐赠医疗器械药品,开设专家会诊窗口,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协调建立医疗保险,为群众开展义务巡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民生工程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武警甘肃省总队帮助玛曲县尼玛镇秀玛村修建2处人畜饮水工程,为贫困户援建定居住房23套,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实现了贫困群众多年未了的夙愿。
党委统揽、主官主抓。实践中,武警甘肃省总队常委定点挂钩、实地督战,经常进村入户调研摸底,深入扶贫点检查产业运行和设施建设情况,倾注了大量心思精力,总队、支队各级先后派出蹲点帮扶干部357人次,31名干部驻村跟抓,常态化扶持有效降低了返贫“发生率”。
人民武警报记者 曹世凯

进家入户征求帮扶意见 侯崇慧 摄

为群众义务查体看病 侯崇慧 摄

为临夏魏家咀村援建产业扶贫养殖基地 李晓峰 摄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