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物】胡丛斌:产业扶贫路上的“牧羊人”(图)
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红军
在武威市古浪县,胡丛斌的名气很大,有人叫他“胡总”,有人叫他“胡场长”,还有人叫他“胡行长”。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就是一个‘羊倌’”。
胡丛斌可不是一般的“羊倌”,他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管理着10万只羊的大“羊倌”。而当“羊倌”之前,胡丛斌曾是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
胡丛斌接受记者采访
2012年古浪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累计向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搬迁群众6万多人。为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群众搬迁后发展致富的问题,古浪县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于2017年12月组建成立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
胡丛斌最初涉足扶贫领域,是种了1万多亩枸杞,为了提高枸杞成活率,不管天阴下雨,田间地头都会有他忙碌的身影。有人看到老胡这人干事认真,就推荐他到种羊繁育公司当“场长”。
“不干!我又没养过羊,万一养不好出了问题咋办?”刚开始,胡丛斌对这份“差事”拒绝的很彻底。
劝说他的人说“种枸杞和养羊都是扶贫,可是你算一下,种枸杞才能带动几个贫困户?但养产业发展起来,会有成千上万的贫困户受益。”
经不住劝说者的软缠硬磨,胡丛斌最终应下了这个“差事”。他说:“人嘛,总是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况且自己是一名党员。”
就这样,胡丛斌成了名副其实的“羊倌”。
2018年初,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首批引进300只湖羊进行繁育。“规模小的时候好养,规模大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有的羊不好好吃草,总是躲在圈舍的角落里,一幅很失落的样子。”胡丛斌说,那个时候,感觉压力非常大,生怕羊出任何问题。
“除了从书本上学习养殖技术,一有空我就会去羊圈里待上几个小时,为的就是尽快掌握羊的习性和养殖技巧。”从门外汉到“羊专家”,胡丛斌用了两年的时间。
按照古浪县产业扶贫总体规划,胡丛斌结合实际提出了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公司+贫困户自养”,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以政府提供的发展产业资金1万元作为借贷种羊的保证金注入兴盛公司,能够得到20只母羊和1只公羊,满3年后,贫困户向公司返还同等标准羔羊21只,剩余基础母羊继续发展扩群,1万元保证金退还贫困户;第二种模式是“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托管分红”,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加入所在乡镇村遴选确定的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所得21只羔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饲养,按照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向贫困户分红。
通过这两种运营模式,辐射带动移民区及周边乡镇4000户1.5万名贫困群众增收,累计向贫困户投放种羊2.6万多只,为贫困户分红700多万元。
“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这里”,胡丛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两年多时间,胡丛斌一直把“羊银行”的事当自家的事,儿子说他的心全在羊场里,妻子说家只是他累了住的店。胡丛斌却说:“羊场的事情无小事,如果羊病了,产羔率上不去,我怎么向贫困乡亲们交待?”
从引进基础母羊、赊销羊只饲料、垫支建设资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胡丛斌究竟为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做了多少事,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当地农民在兴盛种羊繁育公司务工
胡丛斌说:“现在,我在羊圈里走一圈,就知道那只羊生病了,那只羊肚子饿了。”
截至目前,兴盛种羊繁育公司完成投资7300万元,建成母羊繁育基地5处,累计引进湖羊、杜泊等种羊3.8万多只,产羔6.2万多只,羊存栏达10万多只,为全县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要以移民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把全县肉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胡丛斌说。
- 2020-05-11【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古浪县:搬出大山天地宽 生态移民走上致富路(图)
- 2020-05-11【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天祝安家河:村支书成贫困村“蝶变”领头雁
- 2020-05-11【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武威民勤:科技助推现代农业 “靓菜俊果”惹人爱
- 2020-05-11【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自主育苗 民勤人参果结出“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