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修路架灯上项目:第一书记谢大喜的扶贫之道
马占福(左)和吴世学(右)手工扎扫帚创收
本网记者 沈文刚 刘悦
4月22日,春风习习。在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行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马占福忙着干活去,“土坑路变成了水泥路,晚上还有路灯照明,这些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感谢谢书记打开的扶贫路啊!”马占福感慨地说。
马占福口中的谢书记正是山头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谢大喜。2017年4月,来自金昌市交通运输局的谢大喜来到山头庄村,他本想着大干一场,可进村这条坑坑洼洼的路,让他的心情被颠簸得乱七八糟。原来,由于基础条件差、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散、小、弱”,导致群众增收困难,村里大部分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基础设施的常年失修,成了山头庄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谢大喜
“要想富,先修路”,谢大喜当时就想起了这句老话。谢大喜领着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走遍全村12个社,掌握了村情民情,知晓了资源底数,了解到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心病”——村路。“年纪大了,生了病想去医院都不方便,就是因为咱们村路不好走。”马占福说。“一下大雨,路上全是泥,根本出不去门!”村民吴世学的话也代表着大部分村民的意见。
面对老大难问题,谢大喜一边向“娘家”金昌市交通运输局汇报情况,一边协调帮扶企业、沟通交通部门,和村两委研究情况,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使全村道路、渠道、村级阵地面貌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通社道路架设的67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山头庄村这个偏远村庄成为红山窑镇首个架设路灯的村,极大地方便了早出晚归的老百姓,使他们不仅仅感受到了扶贫政策温暖,也为村民打开了致富通途。
扶贫“第一炮”打响后,谢大喜认为只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产业支撑才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谢大喜到村上时,全村仍有6户21人未脱贫,村集体经济只有5000元。他迅速将目光投向产业扶贫。经过研究分析、耐心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做工作,通过他们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养牛、养羊产业。曾经空置多年的40多套养殖棚,今年年初,已全部实现重新入驻养殖,养殖户户均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
村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和新建的养老院
为扩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村里积极配合实施了投资3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至今,已实现分红收益4.2万余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20万元专项资金,每年分红收益1.8万元……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山头庄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每年可达4万元以上。
马占福和吴世学是村里的孤寡留守,和他们一样的老人有20户,为他们寻找一个养老家园也是谢大喜心里的一件急事。
在征求和综合考虑了村里孤寡留守老人意见后,2018年通过项目实施,在村文化广场旁边,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建民住房屋启用入住了,20户60岁以上的孤寡留守老人搬进了干净敞亮设施齐备的集中居住小院,既解决了他们养老的基本问题,又减少了独居空巢的精神孤寂,一个老人们互助关心的文明养老家园成立了。2019年,村里又新建20套公建民住房屋和40套新农宅,今年就可实现入住。
“住在新房里,闲暇之余还可以做做副业,扎点芨芨草扫帚,一年能卖个2000块钱,现在的日子过的很幸福”,两位老人坦言。
2018年,山头庄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山头庄村的路通了、路灯亮了、新房盖起来了,村民们喜笑颜开地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方!
- 2020-04-25【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张掖甘州区:国道党旗红 串起乡村致富产业带
- 2020-04-25【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榆中县园子岔乡百合产值超过1.5亿元 带动3千余人脱贫
- 2020-04-25【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张掖山丹:用艺术让百姓富起来
- 2020-04-24【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80后青年张瑜:扎根乡村做产业 盐碱地里种出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