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甘肃“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原标题:关于甘肃“十四五”规划的思考
罗哲
如何谋划好甘肃“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线
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线上看,我们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底线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扣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以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新坐标,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发力点,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更加注重固强补弱,更加注重培植动能,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综合考虑甘肃“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主线,全省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紧密对接,既要涵盖综合质量效益的追赶激励要求,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员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设定在合理区间,又要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突破,将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增加值、民生福祉改善水平、文化建设综合实力、生态建设及开放水平作为重要检测指标,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谋划能够“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工程,从而为新的五年实现经济社会迈上现代化征程提供坚强保障。
如何布局好甘肃“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甘肃“十四五”时期可以考虑突出以下方面的关键任务进行重点布局。
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十大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布局,选择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循环农业、通道物流、中医中药、军民融合、数据信息等绿色生态产业,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积极引导发展颇具区域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做精做特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聚焦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煤炭建材等重点领域,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加快打造一批精细化工、集成电路、石化通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炭素新材料、碳离子治疗装置等特色产业集群。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服务业为引领,推动企业与互联网信息产业的高度深层次融合,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弹性足、韧性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系统总结和坚持脱贫攻坚的宝贵实践经验,继续保持扶贫政策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坚持和推广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路子,对摘帽后的贫困县、乡镇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同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奋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不断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奏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甘肃乐章。同时,突出抓好“四屏一廊”建设,实施祁连山、渭河源区、“两江一水”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河湖监测监控、水资源监测预警、水土保持和重大工程监测监控、水安全风险监管、智慧水利建设等能力提升工程。
突出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夙愿。为此,必须以增加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目标,构建扩大就业良性机制,提升就业优先政策效能,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稳步上升。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有效解决“城镇挤”“上学难、上学贵”“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部省合作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及突发疫情防控水平。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通过重点领域改革增强跨越发展新动能。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继续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通过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工程,补齐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覆盖水平,以构建东西千里大通道、南北横向高速通道和打通断头路为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管网、邮路等配套支撑的交通运输网络,采取陆海联运、陆空联运等方式,构建内通外畅、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综合网络体系,支撑和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平台的发展。同时,深化降本增效改革,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加强政策集成落实,放大政策支持效应,在十大生态产业和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行业,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领域,投资组建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确保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继续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最大机遇,加快打造“五个制高点”,构建多向开放新格局。发挥千里河西走廊的战略通道优势、坐中联六的区位优势、与中亚西亚联系密切的人文优势,强化丝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功能的特殊支撑作用,形成服务全国、面向“一带一路”的物流集散中枢和纽带。围绕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全面做好“巩固东连、向西为主、深耕南向、促进北拓”的文章,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对接,深挖中西亚、中东欧、东南亚市场潜力,扩大对外开放纵深空间。围绕重点增长极、增长带建设,加快推进陆港、空港建设和兰州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争取兰州列入全国多式联运综合体试点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一带一路”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同时,将21世纪陆上丝绸之路通过融入南向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加大与通道沿线省区和国家的人文交流与经贸旅游合作,使甘肃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迅速凸显出来,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联副主席)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