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庄浪模式:黄土地上勤耕耘 脱贫富民谱诗篇
本网记者 吕庚青
面对田不川、山不林、人多地少的困境,从上世纪60年代起,庄浪人靠着一把铁锹,征山不止、治水不休,30多年如一日,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百万亩堪称世界奇迹的“庄浪梯田”,书写了苦干实干、战天斗地的“庄浪精神”。如今,“庄浪精神”又引领着庄浪儿女求新求变,形成了精准扶贫“庄浪模式”。
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日光大棚
4月14日下午,“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采访团来到这片黄土地上,探寻庄浪人如何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走出属于自己的脱贫富民新路子。
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来自庄浪县李碾村的苏海彦将一株株脱毒马铃薯苗放入水培容器中。能有这样好的工作,是她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家,我婆婆和老公身体都不太好,而我的两个孩子都很年幼。”苏海彦告诉记者,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自己被老人和小孩牵绊着,一直无法外出打工,帮助老公分担压力。
苏海彦
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成,苏海彦就近务工的梦想终于实现,“我在这里上班,现在一个月有两千的收入,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苏海彦说,她们家已经于去年实现脱贫。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西麓,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据庄浪县农业农村局长薛栓成介绍,在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中庄浪探索构建起“党组织+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组织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国有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基础,以贫困群众为主体,以分红增收为目的的独特模式,被总结为“庄浪模式”。
“雾培法”生产的马铃薯原原种
而这一模式,体现在庄浪发展的各个环节上。依托庄浪县农技中心种薯繁育基地组建的陇源薯业,是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庄浪县农发公司)的下设国有企业,负责庄浪县马铃薯产业的生产经营,同时,县农技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合作社订单生产,统一规划、供种、管理和销售。公司董事长吴德仓介绍,企业2019年扶持全县304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6.52万亩,重点围绕马铃薯原原种“雾培法”生产技术,开展庄薯3号、庄薯4号等种薯的生产。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庄浪县农发公司也将全新的种植理念带给当地百姓。24岁的苏勤勤在武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来到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年的工作经历不仅让她实现年收入3万多元,全家脱贫,更重要的是对雾培法生产技术的掌握。她表示,下一步自己将继续认真学习其中的核心技术,为公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水洛镇吊沟村,是庄浪县的14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庄浪县农村“三变”改革第一批试点村。2017年,吊沟村全面推进以牛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
水洛镇吊沟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在水洛镇吊沟村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内,村民李世成正在给肉牛放置饲料。8年前,由于给妻子治病,他们全家因病致贫。2017年,随着村里的合作社成立。李世成将自己的8亩地分别流转给村里的2个合作社,并将2头牛入股到养殖场内,自己也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工人。
“现在我一年在这里的工资大概有2万元。”李世成向记者细算了这样一笔账。之前种植玉米和小麦,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下来也还是不到1万元。自从合作社成立,仅土地流转费就能拿到6000元,再加上自己和儿子打工的工资,和入股分红,一年到头能有5万多。
吊沟村只是“庄浪模式”的一个缩影。薛栓成表示,庄浪县在推行“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时,组建国有独资企业“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设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陇源薯业、农发商贸和洛河砂石料6个子公司,并在18个乡镇设立了分公司,在293个行政村每村建立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实现了产业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
如今,站在庄浪县的每一个田间地头、每一处养殖场内,都能感受到“庄浪模式”为这片土地注入的蓬勃朝气。
相关新闻
- 2020-04-10平凉庄浪:安全宣传续奏“平安农机”曲(图)
- 2020-03-17平凉庄浪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图)
- 2020-04-07庄浪:接续播绿惠民生
- 2020-02-19【甘肃全民战“疫”】庄浪:战“疫”情不忘备春耕助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