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彭晓姣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破了陇原大地原有的平静。
1月22日晚上十一点,正在病床前照顾母亲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岳红梅接到了甘肃省卫健委的电话,兰州市肺科医院收治的一名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的患者,需要专家组进行会诊。
疫情发生后,甘肃省卫健委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内各大医院呼吸、重症、院感、中医药等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岳红梅担任组长。作为专家组组长,接到电话的她赶紧连夜和同事们赶到了兰州市肺科医院。
经对患者采集咽拭子,检测、复检结果均是阳性,岳红梅立即要求上报国家疾控复核。23日,甘肃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陇原大地上一场与病毒的斗争正式开始。
抽调危重症与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精英团队驻守兰州市肺科医院,在省内首次应用ECMO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时掌握确诊病例的病情、救治方案及治疗效果,并形成医疗救治指导及效果评估工作报告;坚守发热门诊、提供监护、进行省内会诊指导......在甘肃省全民战疫第一线,兰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用无畏和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向着兰州市肺科医院集结进发
1月25日晚,正值大年初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到城关区疾控中心电话反馈,确定此前来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协调将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兰州市肺科医院进一步救治。
疫情就是命令。根据转运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需要,兰大二院第一时间开始选派医务人员前往兰州市肺科医院支援开展救治工作,同时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等候着转运患者。
晚上7时30分,被安排值24小时班的兰大二院神经内科ICU主任医师张红松刚和科室的医务人员煮好饺子,就接到医务处的通知:他被选派前往兰州市肺科医院紧急支援,任务紧急,一个小时后就要集合完毕。
挂了电话的张红松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向家人道别,向其他同事详细交代了科室患者的注意事项和诊疗方案后,就急匆匆地赶往集合地点。“当时时间紧迫,只想着一定要安顿好病区的几个患者,什么行李、洗漱包的都没考虑,来到肺科医院后,我才发现,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带,真的是两手空空!”
几乎同一时间,刚结束一天12小时白班的神经外科ICU男护士吕朋宾也接到了通知。他顾不上休息,即刻给护士长打电话:“我们科室病人病情危重,人员紧张,工作任务重,其他同事还需要坚守阵地,我身体好,坚持得住!就让我去吧!”当晚8点,工作了一整天的吕朋宾加入到了防控救治一线的医护队伍中。
“有没有人愿意报名去支援肺科医院?”家在临洮的肿瘤外科护士李会霞利用当天休息的时间回家和家人团聚,看到群里报名支援肺科医院的通知便报了名。在给家里人做好了一桌子饭,正要准备吃饭的时候接到了通知,情况紧急、形势严峻,需要她立马赶到肺科医院。领了任务的李会霞赶紧收拾了一下东西,饭也没有吃便由姐姐和姐夫直接开车送往兰州。
在朋友圈看着同事们一个个投身战疫一线,兰大二院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护士陈雯内心也深受触动。“当时我就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会去参加。因为这个就是该我们上战场的时候。”
1月27日,正月初三这天,报名参加战疫的陈雯也接到了去肺科医院报到的通知。“家人们都很支持,也没什么后顾之忧,就是想着好好把工作干好。只是走之前有点不敢直视家里三岁多的小孩儿。”
大家到肺科医院后分别经过专业的防护培训,便开始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治愈我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
兰大二院医护人员负责的患者是一位转运过来的63岁阿姨,病情危重,发着高烧,痰多,完全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
很少接触传染病人的李会霞第一次进负压病房时心里也有些害怕。“我刚看到病人后当时觉得病人挺可怜的,就想着要当自己的亲人一样给她认真做完每项操作,按时翻身,做好各种治疗。”
根据病人的症状,由一名医生和三名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进行了对症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静脉给药,鼻饲,灌肠,吸痰,酒精擦浴,各种微量泵,静脉采血,动脉血气,口腔护理......医护人员尽最大努力对她进行救治。
一次在和张红松主任查房过程中,李会霞发现患者孙阿姨在不停地流泪,意识不清的她开始有了意识。2月1号,患者孙阿姨终于醒了。
值班期间的李会霞便不时地进去病房,虽然病人不能说话,但还是和她聊聊天,用言语鼓励她。“当时她说不出来话,但听到我说的话后会努力地点点头,也一直在流泪,我自己也感觉心里特别难过。”
“阿姨你不要紧张,你只是被感染了一种病毒,现在已经开始恢复,特别棒。”陈雯尽可能地安抚患者着情绪,渐渐地,她情绪平稳,也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指令动作。
两三天后,她的身体能动了,但因为戴着呼吸机还是说不了话,“她朝着我们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大拇指,给我们点赞。”看到这一幕的陈雯内心百感交集。
在连续坚守救治一线的二十多个昼夜中,岳红梅带领专家救治组对甘肃省的每一例确诊病例逐一指导救治,也多次奔赴肺科医院对每个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专家会诊指导。在各项生命体征良好、核酸检测结果连续4次阴性后,经省级专家组讨论,患者孙阿姨拔除了气管插管,撤除呼吸机并转出隔离病房,转入普通监护病房接受治疗。
在普通监护病房,第三批医护队员韩巧燕和同事们负责起她的护理。因为在负压病房长期戴呼吸机,加上身体较为肥胖和长期卧床,患者的口唇周围皮肤破溃干裂,上下肢肌力只有2级,骶尾部、臀部压疮2期,很难动弹,脖颈部也有发红状况。病毒的折磨曾让她几乎失去生活下去的希望,一度对治疗也有了巨大的恐惧感。
定时翻身,功能锻炼,帮助她全身清洁擦洗,整理头发,帮助勤漱口,勤刷牙,在口唇周围和脖颈部涂抹橄榄油保护,压疮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处理后给予压疮贴保护,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就这样,经过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她的病情一天一天好转,脸上也展现出了微笑。
在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能自主进食后,患者孙阿姨于2月15日正式出院,这也是我省治愈出院的第一例危重症患者。
已经在隔离期间的第一批医护队员会每天询问孙阿姨的情况,并在群里分享她活动的照片。看着这个危重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并最终治愈出院,“我们大家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李会霞说。
每天都很忙碌
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兰大一院接到甘肃省卫健委文件,需抽调重症医学专家支持肺科医院。
2月8日下午一点兰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磊受命驰援,接到通知后开始各项细化准备工作;三点整准时到达肺科医院报到,马不停蹄投入患者的救治中;当晚与四家省级医院医护专家一起,合力救治甘肃省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早在疫情发生后,张磊和ECMO中心卢安东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并认真参加医院对此次疫情的感控培训,为上火线、打硬仗早早做好了准备。
身处一线的张磊,随叫随到,每天睡觉时间不到4小时,连轴守在危重患者身边救治成为工作常态。虽然很忙很累,但他无怨无悔。“和在湖北一线战斗的战友相比,我们所面对的都不算什么,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同样一直在忙碌的还有岳红梅。她顾不得母亲重病在床,勇担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重任。
在与疫情斗争的日日夜夜里,白天,她与专家组及时会诊病例,提出权威救治方案;深夜,她还在案头整理研判病例,书写医疗救治报告,及时向省卫健委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权威专家,她坚守在疫情最前沿,指导救治复杂危重病患,梳理轻症和疑似患者的诊疗方案;作为女儿、妻子,她只能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见缝插针打电话报平安,问一声母亲的病况。
对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患者的流行病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资料、诊疗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对确诊病例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诊疗方案、复查等相关情况给出具体诊疗计划和方案,对疑似患者诊疗过程提出建议,对患者出院标准及出院后隔离观察方面给予说明,对当地医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解答......战疫期间,两所附属医院还派出医疗救治专家组多次奔赴兰州市内各大医院以及金昌市、定西市、甘南州、平凉市、庆阳市及陇南市开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春暖花开之时,战胜病毒,大家共呼吸;蓝天白云之下,健康平安,我们同相聚。”在兰州市肺科医院提供监护工作的休息间隙,韩巧燕创作了一首小诗。她说希望疫情赶紧过去,所有患者能早日恢复。
在完成休整后,李会霞又报了名申请去支援武汉,“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从来没想过我会去这样的战场,希望能为早日战胜疫情付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