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黑河湿地已成鸟类栖息家园
原标题:候鸟代言 影像为证
张掖黑河湿地已成鸟类栖息家园
长耳鸮
灰雁 张玉林供图
张掖作为中国候鸟三大迁徙路线之一西部路线和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每年春秋,都有大批候鸟飞抵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加油”或繁衍生息,场面蔚为壮观。
黑鹳“守护家园”
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约有1000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因此被称为“鸟中熊猫”。
“张掖有黑鹳500只以上,而且张掖还是它的繁殖地。”作为一名对鸟类习性极为了解并且拍鸟十几年的资深摄影人,张掖市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林这样说是有依据的。2014年,他历时两个多月,拍摄的一组黑鹳“守护家园”的照片,曾被《国家地理》等众多报纸杂志选用。
对于这组照片的艰难拍摄过程,张玉林记忆犹新。
为了解黑鹳的生活习性,张玉林把帐篷搭在高台县合黎山北山黑鹳窝的对面,每周周五下班,他就从张掖驱车赶往合黎山北山,周日晚上再返回。黑鹳筑巢于悬崖峭壁,为近距离拍摄,不使用无人机惊扰它们,他在朋友帮助下,腰系安全绳,垂吊在悬崖上抓拍,下面就是万丈深渊,稍有失误就会滑下悬崖。
跟踪了十几年,张玉林基本掌握了黑鹳的活动规律。为了不干扰黑鹳的正常生活,又能捕捉到黑鹳起飞的场景,他常常一整天都待在帐篷里,像狙击手一样盯着相机,耐心等待稍纵即逝的抓拍时机,饿了就喝着茶水啃块饼子。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帐篷都晒烂了,他才终于拍到满意的照片。
黑河湿地·鸟的天堂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湿地植物茂盛,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也成为爱鸟摄影人的绝佳拍摄地。
“从2005年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对张掖鸟类进行跟踪拍摄。拍摄记录到祁连山和黑河湿地鸟类有39科260多种。地球上鸟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现存鸟类约156科9000多种,我国是鸟类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有81科1186种。黑河湿地鸟类种类约占到全国的22%。”
张玉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张掖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采取退耕还湿、植被恢复、生态补水、围栏封育、栖息地恢复、生态环境整治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为鸟类迁徙、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湿地恢复,甘州区近年来又在湿地清淤中堆积了许多无人岛,这里成了黑翅红脚鹬、燕鸥的繁殖地。黑鹳、天鹅、白琵鹭在张掖数量较多,经常可见种群活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等珍稀动物也常来光顾。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自己
近几年来,张玉林多次应邀在张掖几个县区作“鸟类与张掖生态”专题讲座。他把十多年跟踪拍摄、深入研究鸟类的实践,提升到生态保护理论研究的高度,呼吁全社会都能爱护环境,保护鸟类。
“鸟类是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的完整组成部分,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保护鸟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张玉林告诉记者,保护鸟类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鸟类,守护生态绿色家园的意识。其次要保护生态资源,提倡科学观鸟、减少喷药、避免湿地开挖等人类活动,在鸟类栖息地和鸟类经常性聚集地要减少人类活动。三是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鸟对生态环境变化能够做出敏感反应,很多林鸟都是依树而居,鸟多则虫少,虫少则树茂,树茂则水秀,水秀则粮丰,粮丰则人寿。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法,打击盗猎、非法买卖鸟类活动,加大保护管理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来保护鸟类,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记者 曹勇
相关新闻
- 2020-01-16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2020-01-12手机、机器人、电脑相继生产问世——智能“芯”城正在张掖崛起
- 2020-01-10寒冬送温暖 张掖民乐50名特困老人收到衣被
- 2020-01-10张掖七彩丹霞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