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新时代文明实践奏响脱贫攻坚主旋律
通讯员 王秀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华亭市神峪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通过政策宣讲引领、干部帮扶引导、典型榜样带动,积极采取“讲、评、帮、乐、庆”等措施,深入乡村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补足贫困户的精神之钙,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开启“宣传直通车”,让党的科学理论入脑入心
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高点规划、高标建设”的要求,以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着力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努力构建网上网下互补、线上线下互动,群众“点单”、站所“配餐”、志愿者“接单”服务新模式,为广大群众合理定制“套餐”,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大宣讲活动,全乡6类17支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专长,利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妇女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举办“理论课堂”8次,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农场、农户庭院、项目一线宣传宣讲党的理论及惠民政策12次,以百姓讲、讲百姓等通俗化、大众化的形式传播党的声音,使党的最新理论走向农村基层、走进群众心里。
打开“惠民播放器”,让党的惠民政策进村入户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行“四议两公开”办事流程,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与102名党员签订《千村党组织引领·万名党员承诺共树文明新风承诺书》,政策宣讲服务队走进村(社),面对面向群众宣讲扫黑除恶、禁毒禁赌等知识,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鲜活生动的“乡土话”,以群众爱听、愿听的“大白话”开展讲道德、讲法律、讲技术、讲政策、讲变化、讲思路“六讲”活动,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等等知识,多层次、全方位倡导文明树新风,真正把农村“小讲堂”变成教授乡村振兴知识的“大课堂”、群众增收致富的“孵化器”,让党的惠民政策政策润物细无声中飞入寻常百姓家。
争当“文明宣讲员”,让文明实践成果引领新风尚
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行动”为主线,推行“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作法,健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机制,为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的同时,抢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机遇,策划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表彰文明示范户10户、最美家庭10户、好婆婆5户、好媳妇5户;采取“线上线下”等形式,累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2条,悬挂横幅16条,推送信息12条,选树群众身边道德“标杆”、宣传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在全乡开创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用活“乡村大舞台”,让先进文化扎根广袤乡村
坚持将实践活动与党员教育相结合,以“乡村大舞台”为主阵地,以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为主线,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生活,利用春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引导群众深入挖掘“一乡一特”文化内涵,鼓励专业团队和乡村文化能人编排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不断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得到滋养、持续升华。
建好“红白理事会”,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在各级的督促引导下,各村均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主力军,深入推进“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引领将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草窝村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遏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农民群众的道德素养持续提升;下关村积极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意识;百姓宣讲志愿队围绕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内容,开展巡回宣讲15场次,努力使推动移风易俗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执行婚礼嫁娶规定变成乡村群众的行动自觉,婚恋观持续提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时代潮流。
治理“乡村环境”,让群众看到农村新变化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一带三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聚力推进“三大革命”民生工程建设,通过制作宣传栏、绘制文化墙等方式,着力吹响“脏、乱、差”集结号,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明显,农村治理工作亮点频闪,止目前,全乡建成三格化粪池式水厕545座、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212座;配备勾臂式垃圾仓27个、压缩式垃圾仓13个,集中清运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各类垃圾2100余吨;建成主巷道3.77公里,加宽道路10.5公里,硬化通社道路4公里,整治院落及巷道6100平方米,安装木栅栏660米,建成柴草及粪土堆放场8处,在河道、道路两侧种植花草73.19公里,乡镇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一幅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开来,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高。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