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担使命 深化改革再出发——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原标题:不忘初心担使命 深化改革再出发
——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节日彩霞。
嘉峪关大型仿古出关仪式。
炉台雄风。
一特汽车生产线。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讨赖河嘉峪关段生态旅游景区。
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嘉峪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嘉峪关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抓好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估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4%,达到42700元、20900元。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制定市级领导包抓项目清单,市列重点项目开工127个,经估算完成投资90.2亿元。以十大生态产业为引领,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及系列配套政策,建立动态项目库,完善推进措施,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占GDP比重增幅居全省前列,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工业转型明显加快。坚持钢城核城共建,深化地企合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支持酒钢集团开展循环化改造,推进7号高炉、酚氰废水达标处理等24个技改项目建设,实施天成绿色短流程铸轧铝深加工、铝箔材加工等项目。与中核四〇四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落地嘉峪关,中核科技新城和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
——文旅发展势头强劲。启动关城夜游,推出长城研学游和徒步线路,主要景区实行门票三日制,向嘉酒市民免费开放,关城文物景区荣获“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方特丝路神画”开园运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程部分投运,峪泉古街即将竣工。成功举办国际房车博览会、铁人三项赛、笼式足球国际邀请赛、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等节会赛事,开发“嘉有好礼”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综合效应持续放大。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317万人次,旅游收入96.4亿元,分别增长25.7%、30.5%;带动第三产业增长7%。
——商贸物流加快培育。嘉峪关国际空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嘉峪关市被纳入全省有色金属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G312线嘉峪关至清泉段建成通车,S06嘉酒绕城高速开工建设。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挂牌运营。开通首列农产品快递高铁。金翼城乡电商快递物流园建成区域分拨中心,引进顺丰、德邦等14家快递企业。西部物流恒温库、丰源农业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
——城乡融合稳步发展。加快农村“三变”改革,组建17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农房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80个、“五小”产业经营户140家,建成戈壁日光温室406座。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系列节会,建成星级民宿、农家乐130余家,乡村旅游品质不断提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资2.1亿元实施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卫生厕所等12项重点项目,“三清三拆三创建”完成90%以上。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条,铺设各类管线40.8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0个。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国土绿化品质,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达到39.2%、40.3%,人均公共绿地36.6平方米。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139件信访案件办结116件,阶段性整改23件;省级环保督察反馈31个问题完成整改27个,达到时序进度4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0.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企业整合重组7家、脱钩运营11家,市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效益明显提升,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3296万元、同比增长88.6%。完成7户在嘉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与酒泉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峪关)酒(泉)张(掖)高质量协同发展达成意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地企联合精准招商,引进项目20项、总投资38.1亿元,开工率达75%。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进驻部门单位41家、便民服务企业5家,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简化20.9%、要件压减63%、时限缩减43.6%。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集中可办率达99.5%。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6.2亿元,降低企业保险费1.5亿元,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创新活力逐步积聚。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6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户、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44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5亿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55.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7件。4户省、市级孵化平台初具规模,入驻孵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0家,吸纳带动就业1600余人。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入围全省第二批5G建设试点城市。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各6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8000余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1.7%,城镇登记失业率2.8%。发放稳岗补贴及返还资金6899万元,惠及企业职工4.85万人。城乡低保提高到每月640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提高到每年998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提高到每年533.8元。福民街、建林街、南市区公办幼儿园和南市区小学、师范附校初中部教学楼建成投用。中医院住院部、酒钢医院门诊楼建成投运,疾控中心实验楼、南市区医院一期主体完工。设立“孝善基金”,建立孝老饭庄,养老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锐意进取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嘉峪关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控制指标。
为此,嘉峪关市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两高”目标、推进“三城”建设、做实“六共”举措,以十大生态产业为统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聚力绿色生态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十大生态产业和“五个制高点”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抓手,突出优势特色,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全面构建“433”梯次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建立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靠实责任分工、时间进度和任务要求,力争十大生态产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酒钢丝路煤炭集散中心、机场改扩建、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等重大标志性工程,提高产业占比水平。顺应发展趋势,培育壮大数据信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产业。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推动钢城核城一体化建设、融合化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支持酒钢集团开展“三化”改造,做优做强钢铁、铝业、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7号高炉优化升级、煤炭分质利用复产达标、45万吨电解槽优化、阴极全石墨化改造、热电联产机组乏汽余热回收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产业能效。启动建设西部重工3D打印智能铸造,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出台支持中核四〇四军民融合发展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全力配合“一馆、两中心、三基地”建设,提升核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启动嘉东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引导围绕中核四〇四配套生产企业入园,积极发展民用核技术、核非标设备、核装备制造等产业。
——厚植文旅融合优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以关城大景区为龙头,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品质。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统保护境内关堡、烽火台、墙体等所有长城文物,实施九眼泉湿地恢复、关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保持长城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开展全国性“长城+”系列活动,举办长城文化研究高端论坛,持续放大“天下第一雄关”品牌效应。加强边塞文化研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讲好嘉峪关故事,弘扬长城文化精神内涵。坚持“文旅+”产业发展导向,开发体育游、户外游、自驾游、低空游、冰雪游、康养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培育嘉峪关旅游集散中心,促进嘉酒张文旅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交通枢纽制高点。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科学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加快S06嘉酒绕城高速公路、G312线嘉酒城区过境段改造项目建设,推动实施兰新线客货分流,开展嘉策铁路扩能改造、嘉(峪关)镜(铁山)天(峻木里)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交通运输通达能力。实施甘肃嘉峪关国际空港规划,加快机场改扩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增加航班航线,积极融入“空中丝绸之路”,更好发挥枢纽集散作用。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深化“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坚持走“专精特新”路子,做精绿色食品、反季果蔬、优质制种、优良畜禽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祁牧乳业10万头生猪、万头奶牛等养殖项目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实施生产道路、节水灌溉等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村庄、田园“三美丽”创建,统筹规划农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调整优化村庄空间布局,集中打造4至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建设幸福美丽家园。紧紧围绕旅游之城、康养之城、休闲之城、精品之城的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订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多规合一”。继续做好城市色彩和风貌规划,统筹建筑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气息。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强化土地供应全程监管,提高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效率。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力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创新潜能。推动构建“地企联动、市校合作、军民融合、区域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加快5G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大数据平台、智慧化社区治理、“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动力活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配套和推动落实,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添动力、增活力、拓空间。加快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落实薪酬管理制度和综合考核办法,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更多办事要件网上核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参与国有企业混改。
——坚决践行“两山”理论,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支撑点、发力点。改造主要公共空间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档次和品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实施河湖连通综合利用工程,推进草湖湿地、黑山湖、大草滩生态环境修复。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扬尘和面源污染管控治理。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标对表全面小康目标,补短板、强弱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多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新增就业8000人左右。开工建设南市区中学、南湖幼儿园和市二中教学楼,实验中学教学楼、市一中学生食堂及公寓年内投用。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力争普惠性和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提高到90%、50%。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一院住院部综合楼和中医院门诊急诊楼改造、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峪泉镇卫生院新建等项目,确保南市区医院上半年投运。加快“一馆两中心”建设,向市民开放学校运动场地(场馆),普及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此外,还将全力办好东湖基础设施改造、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4个居民活动广场改造、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8座旅游公厕新建改建等6件惠民实事。
相关新闻
- 2020-01-09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获批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 2020-01-09嘉峪关市粮食储备保供体系日趋完善
- 2020-01-09嘉峪关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全省第一
- 2020-01-06嘉峪关市十届人大六次会议共收到代表建议17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