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黄承芳:93岁老人慎终如始守初心
通讯员 洪莹
一张书桌、一本笔记、一支笔,是92岁老人黄承芳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除了吃饭、睡觉,她早已习惯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再到新时代,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安享幸福晚年。
黄承芳老人1927年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1955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老伴一起来到张掖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一呆就是64年。在张掖,她先后在张掖农校、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张掖地区农业局、九公里园艺场、张掖地区商务局、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等单位工作。虽然轮换了多个工作岗位,但九公里园艺场的那段工作经历却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我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在那里筹办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接到组织委派的任务后,黄承芳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在机关单位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的坐上了前往园艺场的大卡车。在那里,黄承芳白手起家,与她的第一批学生们一起艰苦奋斗。没有办学经验,就去外地学习经验;没有老师,就自己备课、上课;没有课本,就自己编写讲义然后一笔一划的把字刻在钢板上印刷;没有生产资料,就借土地、借种子搞种植,与学生们一起耕种劳作。就这样,在物资还相对匮乏的年代,黄承芳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办起了学校,在那里留下了她为完成任务而不懈奋斗的身影。
农技推广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黄承芳必须常年深入基层、扎根乡土。在工作和家庭这道单选题上,她总是坚定的选择前者。
为了能照顾到尚且年幼的孩子们,黄承芳当年下乡时总是身上背着小的,手里牵着大的。但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她也从未对工作含糊过,只因她心中一直坚守的那份信念,“过去条件艰苦,36个农民的年收入,才能供我读一年书。是国家培养了我,这份恩情必报!”
1988年,黄承芳退休。2010年,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离世。一直把老伴视为精神支柱的黄承芳也曾低迷过一段时间,直到2014年她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论述中国共产党“四个转折”的文章,就是这次偶然的“邂逅”,让她一下子找到了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我的前半生专攻于技术推广,在政治和精神层面没有积累,甚至是个‘文盲’。那篇文章谈到了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内容,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国家的光辉,我渴望知道更多,从那时起我就进入到有目标、有标准的学习。”
通读四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熟读《党章党规》《十九大报告》,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习近平讲故事》......几年间,老人把她能找到的所有学习资料,全都翻了个遍。学习于她而言不是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走到哪里,她都要带上书刊、笔记本和笔,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
在一本本“干货”满满的笔记本上,老人的字体苍劲有力,页面整洁,看不到一点点污损的痕迹。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已经92岁的老人每日伏案数小时,一笔一划书写完成的。“我觉得自己还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要‘补课’。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年,所以我要分秒必争的去学习。”
从动乱年代走来,见证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黄承芳对祖国始终保有一份最真挚的情感,而不断的学习更是让她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形象。“我出生在旧社会,经历了苦难的童年。是共产党培养了我,让我在红旗下成长。如今,我生活在真正幸福的新时代。我们再也不会受人欺压,中国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国!”
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初心使命。其深入骨髓、融入血脉的人生信仰,照映在老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在老人的笔记本上,有一块重要的分区——“我的心声”专门用来记录她在学习后的所感所想,一段段整齐的文字,坦露了老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老了也要认真学习,教育儿孙为国争光。我要好好学习十九大文件、认真读报刊杂志,保养身体健康。希望听到小康社会的美境,听到赞歌声......”
“‘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的历史进程看,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巨变时代,经历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读写至此,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不禁在内心深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年逾耄耋志弥坚。如今,老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期间,她也曾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弃入党的梦想和追求,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说,她会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时刻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准备着。
【笔者手记】一桩桩、一件件,虽不惊天动地,却质朴而炽热;一幕幕、一步步,虽无豪言壮语,却动人心魄。
初心不变、本色不改,透过与黄承芳老人深入对话,笔迹轻轻滑动间,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共同的远大理想,化作一件件用心、用情、用力的点滴小事,跃然眼前。 这不止是一次简单的采访,也是一名90后年轻人向前辈致敬的真诚请教,于黄承芳而言,这是一次信仰的传承,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唯有不忘初心,才能历久弥新。大河奔涌,也许黄承芳只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并不夺目的小浪花,但她却用一言一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信仰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也更坚信,坚守初心的人,注定会被时代铭记。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