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苹果树 结出“致富果”——平凉市发展苹果产业助农增收侧记
原标题:种下苹果树 结出“致富果”
——平凉市发展苹果产业助农增收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今年,平凉的苹果丰收了。行走在平凉大地的乡间村社,苹果的清香扑鼻而来,运输车辆穿梭在硕果满枝的果园里。苹果产业已发展成为助力小康平凉建设的生力军。
“解馋果”已成为“致富果”
“今年是苹果生产的大年,苹果丰产。”十天前,果农贾四有把今年丰收的3亩苹果在地头卖给了广东客商。
贾四有是庄浪县朱店镇朱河村二社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年以前,妻子常年患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靠农村低保接济日常用度。靠什么来致富?思来想去,还得依靠务果。但家中仅有4亩耕地,务果规模太小,怎么办?2012年开春,贾四有流转了村民的3亩耕地,栽植了4亩果园,打算务果脱贫。
务果需要技术。贾四有隔三差五往村干部家里跑,询问村干部果园培训信息。每有果业技术人员进村培训,他一边认真听,一边用手机摄录,把技术人员示范的动作要领拍摄下来,修剪自家果园的时候,就打开手机,根据技术人员讲解的图像修剪自己的果树。亲手实践了一年时间,他基本掌握了果树修剪技术。果树生病,分辨不出病症的时候,他就用手机对着树叶拍摄照片,发给果业技术人员,在指导下对症下药,实施病虫害防治。
如今,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贾四有铆足劲头,每年除了春节几天之外,一直守在果园里。“今年丰收了1万来斤苹果,在地头按每斤3元的价格早早卖掉了!”贾四有算了一笔账,今年年底有望脱贫。
来自平凉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平凉市没有出现灾害性天气,果树整体长势良好,挂果面积比去年增加5万亩,达到142万亩,全市完成苹果套袋111.6亿只,预计总产量达到210万吨以上。
“致富果”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大力推广苹果种植这么多年,平凉市意识到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但是,苹果丰收了,如何卖个好价钱,这才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见到田积林时,他正忙着联系苹果终端销售。
“今年全国的苹果市场价格不及往年,但作为经销商只能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苹果卖出去。”5年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田积林转战苹果销售,破解苹果产业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5年来,田积林一心为静宁苹果打品牌、走高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兰州等地设立了“静宁苹果”品牌形象店,静宁苹果直供终端市场。
为从产地源头严格把控质量关,田积林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德美地缘林果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城川、余湾、双岘、贾河等乡镇600多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我们每年以高出市场价0.3-0.5元优先收购合作社果农的果品,特别是268户贫困户的果品,4年来超支1000多万元。”田积林说。
秋末冬初,在平凉大地,像田积林一样的苹果销售商活跃在苹果产地与全国销售终端市场,与果农一起收获丰收带来的红利。
至2018年底,平凉市的苹果年产量接近200万吨,苹果主产区果农人均果品收入5000元以上。苹果产业的发展,鼓起了平凉农民的“钱袋子”。
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如何让苹果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是摆在苹果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平凉市通过推广新品种来推动品种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推动经营管理转型升级、构建新机制推动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等举措,在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苹果产业开发等方面大做文章,真正实现果农富、果业强、果乡美。
灵台县紧盯世界果产业发展前沿,全力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相继建成了海升、东都、齐翔等一批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在新品种推广方面,灵台县不光推广种植优质红富士,同时引进种植了瑞阳、瑞雪、米奇拉、蜜脆、艾达红等优质品种,着力构建“短枝型—中间砧—自根砧”梯次推进、“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育苗—技术—品牌”有效保障、“领导—干部—群众”合力落实的产业发展体系,预计今年出产果品18万吨,产值达到7.2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扶持等方式,我们引进果袋加工、有机肥生产、农资销售等服务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企业和合作社落户灵台。”灵台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落户灵台的涉果企业达17家,注册成立涉果专业合作社1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已吸纳35个合作社抱团发展,建设果品交易市场3个,建成果品气调库11座,总贮藏量达到5.7万吨,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