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康县罗维国:扎根基层矢志奉献

19-10-30 16:5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通讯员 燕兆林

  深秋时节,红叶烂漫,秋阳高照。笔者乘坐从成县至康县的班车沿着宽阔平坦的江武公路而行至通往徐罗村子的路口下车,然后再步行沿着蜿蜒盘旋的水泥路走进了地处高半山的望关镇徐罗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整齐洁白的新式新居,房前屋后挂着的金黄色的包谷棒子和串串红辣椒跃入眼帘;田地里一块块油菜青翠鲜嫩,各色鲜花在路边、农家院落绽放,处处焕发出美丽乡村勃勃生机。望着眼前的徐罗村,你很难想到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情景。以前,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地震以前,徐罗村以“旧三多”,即由交通不便、经济收入低而造成的“烂房多、毛驴多、光棍多”现象闻名全县。通过灾后重建、新农村规划和扶贫开发,徐罗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又以“新三多”——“新房多、农机车辆多、致富门路多”而成了陇南市灾后重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来到康县徐罗村,不能不去拜访罗维国。他是徐罗村的当家人,是2012年感动陇南的十大新闻人物,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表。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罗维国怀赤子之心,带领全村群众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上顽强拼搏、不遗余力———修路架电、改水改厕、美化家园、发展经济......

  正在院落看报纸的罗维国见有客人来,放下报纸起身迎了上来。坐下后,就与他一起回味8年来徐罗村的发展历程。在一年多的灾后重建中,罗维国号召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序开展重建。为彻底破解通村公路这一制约重建的瓶颈,罗维国大胆提出了“先修路再建房”的思路。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的同时,动员群众对地震中损坏的通村公路进行拓宽、取直、挖边沟。在科学规划村道的基础上,罗维国带领全村群众大干苦干巧干,拓建硬化环村道路11公里;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硬化村内巷道4公里。通过全村群众的努力,公路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为重建家园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条件。重建事务尽管琐碎繁杂,但罗维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因险况退却,不因艰难止步。为使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能尽快住进新房,他自己联系水泥、沙子、钢筋等建材,发动村社干部、党员和青壮年成立了9个建房“党群互助组”,帮助特困家庭开展灾后重建,保证了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2010年底,徐罗村96户重建户和2户维修户全部入住新居。2012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徐罗村严格按照《示范村创建标准》的要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以“庭院硬化、空地绿化、房屋美化、村内净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活动。罗维国身先士卒,带头美化家园,大搞绿化。全村先后亮化房屋463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228间,硬化村内道路3800平方米,修建花园312平方米、沼气池60座、圈舍450平方米、鸡圈160平方米,改水48户、改厕48户,栽植行道树1800余株,配置垃圾桶98个,修建垃圾池6个、垃圾处理场1个,建设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1处。基础设施的加强,大大改善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想要了解徐罗村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提升的脚步,探访从“老字号”升级为“金招牌”,可以从村口的垃圾房说起……2015年至2017年期间,在帮扶单位康县委党校的帮助下,徐罗村新建垃圾房、垃圾池9个,简易篮球场1处。村“两委”坚持“想在前,干在前”,随时掌握、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有效预防了美丽乡村建成后甘于现状、故步自封的现象发生。2018年,硬化了潘山、徐山两社的道路,实现了通社道路硬化全覆盖;农户庭院、入户巷道硬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村5社的饮水工程项目已全面竣工,群众用上了干净、清洁的自来水,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好了,徐罗村群众罗小云感慨地说:“美丽乡村建成以后,我们村上修了活动广场,在农闲时间我们邻居之间坐在一起打打牌、下下象棋、打打乒乓球,感觉生活过的很幸福。”为了长效管理保持村内环境卫生,徐罗村动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及群众,坚持每月1日、11日、21日开展至少开展3次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每月组织本村党员开展以绿化带修剪清洁、道路清扫等为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杜绝了美丽乡村建成后不管不问、止步不前的现象。

  从灾后重建到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又到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再到美丽乡村建设这四次战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不搞一刀切、大拆大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两个前置性工程,做到位才可避免工作反复,可以此为“先手棋”,推进全域性整村整户的整治。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把农村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等优势转化为发展显势,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从“落后之村”到“美丽乡村”,徐罗村家园变美,邻里和谐,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建设新农村的标兵和范本。多年来,该村的“立足当地实际、不搞大拆大建;花小钱办大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着力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干部要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经验在全市推广。

  这一切的巨大变化都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得益于灾后重建,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没有噱头,句句实在。因为徐罗有了新气象,村民有了大盼头,八年时间来,徐罗村家园变美,邻里和谐,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新徐罗成为全市建设新农村的标兵和范本。通过党员干部情感上关心、生活上帮扶、精神上鼓励、政策上对接、信息上协调,全村6个残疾人中有3人发展起增收产业;村干部帮助1户2名五保老人通过危房改造改善了生活条件,确保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不落一人。

  随着美丽乡村建成,村容村貌美起来,村两委班子把工作重点向“让村民更富裕”倾斜,全村用8年时间,共嫁接改良核桃5000余株,更新换代、新植花椒800亩,目前花椒种植总面积达到1100亩,发展以柴胡为主的中药材100亩,种植油葵20亩,栽植油菜120亩。康县宝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徐罗村美丽乡村建成后成长起来的一家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35万元,建圈舍25间,吸纳了部分贫困户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农业特色产业和劳务输出,盘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走在今天的徐罗村,你尽可以闻鸟语识花香,体味村民之间的和睦与恬然,然而像“徐罗村能有今天的新面貌,全靠咱们的罗书记!”这样的感叹却最入耳,最入心!对今后徐罗村的发展,罗维国如数家珍:“在基础建设上,目前继续完善管护好阳山、徐山、王沟、潘山等社的硬化道路,及时组织村民清理道路上的杂草、垃圾、塌方石土,确保已硬化公路畅通。在产业发展上,要使徐罗村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着眼长远,继续抓好“五业”并举,即种植、养殖、林果、药材、劳务,促进群众增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2019金张掖农特产品网上展销会启动仪式举行 2019金张掖农特产品网上展销会启动仪式举行
  • 张掖市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发展 张掖市大力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发展
  • 甘肃黑河湿地迎“稀客”大批灰鹤飞抵越冬 甘肃黑河湿地迎“稀客”大批灰鹤飞抵越冬
  • 武山县委常委会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 武山县委常委会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
  • 金秋十月 甘肃两当“红叶节”绽放多彩光芒(图) 金秋十月 甘肃两当“红叶节”绽放多彩光芒(图)
  • 一图读懂!最近频频被点名的“区块链”,到底是个啥? 一图读懂!最近频频被点名的“区块链”,到底是个啥?
  • 巨变的甘肃交通 巨变的甘肃交通
  • 鸣沙山景观大道获选“2019全国美丽乡村路” 鸣沙山景观大道获选“2019全国美丽乡村路”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