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心牵群众生活事 真情帮扶化于行
通讯员 胡发伟
在脱贫攻坚路上,帮扶队伍组成可谓人才配置齐全,队员中有会计、有工程师,还有教师……在他们的真情和真心帮扶下,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中也涟漪出了许多感人的帮扶故事。
从事教育多年,由于工作性质,一到帮扶村,如何让适龄儿童上学受教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也深深地扎在了他的心中。这个人,就是临夏州教育局下派东乡县锁南镇巴苏池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学红。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张学红在巴苏池村开展的几件帮扶事,可以详细归纳概括,他这两年多来,在这个村开展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虽平常无奇,但足见真情。
让失学女童马白给也重返校园
巴苏池村,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和这里群众保守的思想观念,让适龄儿童按时上学成了帮扶干部的“烦心事”。家住巴苏池村上牙子社半山腰上的建档立卡户马哈入,有四个女儿。大女儿马白给也,今年10岁,三年前,在巴苏池小学一年级注册。由于学校离家远,导致其无法按时上学,而用身份证登录显示三年级学生。州教育局帮扶工作队,在入户时发现这一情况,并作了详细记录。事关学生的事,身为队长的张学红从不马虎大意。第二天,他带领帮扶队,一大早,就去马哈入家中了解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马白给也不上学的客观原因是,上学路程较远,步行需要1个小时,加之牙子沟内流浪狗特别多,学生上学存在安全隐患,对7岁上学的马白给也,家里人也不放心;而主观原因则是,家长对女童上学不重视,认为女孩子上学无用。这件事,可急坏了帮扶干部,他们想对策,找办法,经过多次宣传义务教育法和传达县上的控辍保学政策后,马哈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送马白给也上学,并和帮扶工作队签订了三方协议书。在张学红的积极协调下,马白给也背着崭新的书包,高兴地在五麦寺小学报名注册。九月份,给马白给也重新注册上一年级。马白给也上学事情的解决,让张学红及帮扶队员总算松了一口气,但让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脱贫攻坚路上,只要努力,没有完成不了事。”
马一俩四儿子遗孤的生活有了着落
贫困群众的家事,也是帮扶干部的心头事,如何解决百姓事,也是帮扶工作队的工作所属。马一俩四,现年76岁,是巴苏池村上牙子社的一名建档立卡户。2017年6月,不幸的事发生在他家,他的儿子在拉运砂石料时不幸遇难,留下了三个幼子和两位老人,几个月后,儿媳回娘家改嫁。三个孙子,由老俩口抚养,鉴于这种家庭情况,他家被村上纳入了1类低保户,同时被列入2018年易地搬迁户。马一俩四老人恋家,不远搬离老家,而易地搬迁又是通过脱贫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一次思想工作做不通,就做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在张学红和帮扶队员们的再三努力劝说下,马一俩四终于同意搬迁。目前,他已摇号选了房子,在金强小区六号楼一单元104号。易地搬迁的事情解决了,孩子抚养问题又上眉梢,为了让孩子不失去母爱,茁壮健康成长。在大家的牵线搭桥下,2018年,马一俩四的儿媳想把小儿子的户口迁出,有她抚养,这对于刚失去儿子不久的马一俩四来说,如同惊天霹雳,一时想不通,也想不开,坚决不同意小孙子迁户。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事,可愁坏了帮扶干部们,大家情绪一度失落之低谷,垂头丧气。为此,张学红先安抚帮扶队员们,然后带着队员们,硬着头皮再次登门拜访马一俩四老人。马一俩四虽极不情愿,但经过队员们的多次入户劝说,老人被帮扶干部们的真情所打动,鉴于为孩子的成长考虑,他含泪放弃了小孙子的抚养权,同意儿媳迁户,让其抚养。马一俩四孙子的事情得到到了完美的解决,张学红心中的一块巨石,总算放了下来。张学红马不停蹄,又在为如何让马一俩四家增加收入,如何让他家早日脱贫等一系列问题想办法,找对策。目前,马一俩四已经养了4头牛,6只羊,通过养殖增加家庭收入,他家的生活已经慢慢恢复平静,正在向美好幸福生活一步步迈进。
“精诚团结齐协力,众志成城一条心,在所有驻村包社联户干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有信心,更有决心,带领帮扶队员打赢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这是张学红的扶贫真言。而他是省州县3000多帮扶干部中的一员,也是东乡县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缩影”,张学红以实际行动,践行者作为一名帮扶干部的初心、使命,肩负着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目标,不怕吃苦、继续前进,从他身上折射出,一种“不赢战役,誓不回朝”的气势和精神,他以一名帮扶干部的操守,迎接着巴苏池村的每一个脱贫难题。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