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挺起果品扶贫“脊梁”
原标题:他们挺起果品扶贫“脊梁”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平凉苹果迎来了采摘旺季,满山遍野红彤彤的果子缀满树枝,映红了整个山涧沟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拉运苹果的车辆络绎不绝,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平凉市因地制宜,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历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果兴农的发展思路,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共扶持贫困村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社及机械化服务队97个。2018年,优等果地头收购价达到8元以上,连续15年居全国之首。靠种植苹果,20万农家子弟圆了大学梦,70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苹果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近日,北京又传来喜讯: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中,平凉静宁县选送的静宁苹果从众多参赛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大赛金奖。回望平凉苹果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挺起平凉果品扶贫“脊梁”的人,让我们把最深的敬意献给他们——
记者 柳娜
田积林:每年把4000吨苹果卖到高端市场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田积林,甘肃德美集团董事长,用五年时间破解苹果产业发展难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4年,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的他,做了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销售网络,将静宁苹果卖到全国高端市场。
当时,正值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段,田积林义无反顾转战农业,心甘情愿为家乡特产代言,算不算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作为土生土长的静宁人,为静宁苹果这块家乡特产的“金字招牌”用情“代言”,是田积林自我挑战的激情召唤,更是他萦绕牵系的情愫使然。
“静宁是全国苹果产业大县,但长期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耕作模式陈旧,品种单一,果园老化,储运、销售困难重重,‘果贱农伤’的问题年年重演。当我看到静宁的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农民的辛苦得不到丰厚的报偿,心里就有种强烈的使命感。我希望能做一个对家乡有贡献的人,也想让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田积林的回答很诚恳。
静宁苹果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质细汁多、酸甜适度、口感脆甜、硬度强、货架期长、极耐储藏和长途运输。对静宁苹果自身优势知根知底的田积林,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如何更加精准高效的与市场需求进行无缝对接,是静宁苹果获得与之品牌声望匹配相符的市场席位之前,必须尽早破解的一道桎梏和壁垒。
5年来,田积林一心为静宁苹果打品牌走高端,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设立了“静宁苹果”品牌形象店,静宁苹果直供终端市场。
陌生品牌如何能在首都、上海等市场成功登陆占有一席之地?须知,北京、上海等地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优质农产品。但田积林坚信,好的农产品永远不愁没有市场。
五载耕耘北京、上海等市场的得失,让田积林明白,静宁苹果的市场开拓之路,必须“借船出海”运用好多种销售、宣传渠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我们与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中投、中铁等签订‘静宁苹果’长期供应合同,成功拿到了供应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入场券’,拓宽了静宁苹果的销售渠道,提升了‘静宁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德美果’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及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田积林告诉记者。
田积林开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静宁苹果直营店,销售量逐年递增,最多时一年达4000吨,精品苹果的价格稳定在9元以上。
产品质量是静宁苹果的命根子。为从产地源头严格把控质量关,田积林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国家级德美地缘林果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城川、余湾、双岘、贾河等乡镇600多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品质得以保证,更多的农民也因此获益。
“我们每年以高出市场价0.3—0.5元优先收购合作社果农的果品,特别是268户贫困户的果品,四年来集团为此超支1000多万元。”田积林说。
投资6亿元,建设占地206亩的集冷链物流、电商仓储、分拣车间、苹果深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产业园;投资2300万元,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占地800亩的“甘肃省国家苹果种苗繁育基地”,为静宁县继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老果园改造建好“摇篮”……在为静宁苹果把握趋势、顺应潮流、站稳市场不断开疆拓土的同时,田积林还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与当地百姓一起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
由他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千亩矮砧密植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配套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配套智慧农业云系统,降低了经营成本,革新了苹果种植模式。示范园按照合作社占股51%、入社农户占股40%、村集体占股9%的比例分红,贫困户保底分红每年不低于1000元,2018年向贫困户分红15.5万元。
田积林与他的团队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成功布局苹果育苗、种植、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静宁30万果农一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企业的根是农民,我们必须走出现代农业之路。”今年当选为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副会长、甘肃苹果产销协会会长的田积林,将带着新使命,再次出发。
王志伟:全省第一个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的人
王志伟,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甘肃省第一个通过网络销售苹果,并创建农产品溯源体系的人。
他的故事,要从2006年说起。那一阵,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曾种过地,做过业务员、记者、编辑、广告策划、职业经理人的王志伟脑中灵光乍现,他感到家乡的苹果品质好,货源丰富,但却一直靠等客商上门收购,缺少进入城市商场超市的渠道,难以直接对接有高档水果需求的中高收入人群。
一定要发力线上。走南闯北的王志伟有着更前沿的体察洞悉,线上渠道平台已成长为掌控市场话语权的新兴势力。静宁苹果同样需要因势利导,依托电商平台实现靶向导入。王志伟决心以自己的创业实践,为乡亲们探索出一条苹果销售的新路子。2006年下半年,他的“中国静宁苹果网”正式上线了,网络及时发布静宁当地果品企业的供货信息和四川等地客商的求购信息。网站建成初期,每天的访问量便达到了5000多次,当年共促成广东、内蒙、重庆等外地200多家客商与本地果品贮藏企业完成交易额一亿多元。之后,王志伟又借助淘宝、天猫、微信等平台销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为了让全国的消费者吃到正宗的静宁苹果,王志伟注册了“红六福”和“静红”两个商标,并开发静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为诸多农产品企业服务,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发放防伪追溯标签160多万枚。“中国静宁苹果网”销售的每一箱苹果上,都有惟一的“身份证”,刮开标签涂层后,可显示9位身份码和11位防伪码,消费者拨打电话、发送手机短信或输入网址,便可查询“苹果”的真伪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苹果”。这是王志伟为自己立下的目标。这个目标看似“很小”,小到只围绕苹果这一种产品而展开。这个目标却又很大,大到整合了全产业链,从苹果的科学种植研发、改良果品的营养及口感品质、保鲜储存及运输环节的创新研发、新型的线上直营售卖方式,直到消费者吃到安全好吃又营养的苹果为止。
做了多年苹果生意的王志伟,没想到自己还有两大意外的收获,就是无意中介入了精准扶贫和苹果种植的产业升级。
销售苹果的同时,王志伟潜心投入静宁苹果的种植、贮藏及推介中。先后组建起了从事苹果技术研发、购销、贮藏和果农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静宁县万里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果品收入最多的31万元,最少的4万元,社员分红116万元,户均2363元,社内213户贫困户826名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有526户预脱贫户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增收。建成了余湾乡第一座5000吨果品恒温保鲜库,解决了余湾果品储存难问题,实现了反季节销售。组建成立了果品经营实体——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培育出了静宁苹果的高端品牌——红六福富硒有机苹果,富硒有机苹果变成了致富的种子,果农每亩可增收1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站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王志伟对记者说:“看到村里的农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作为一个果业人,我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对的事情。”
李建明:当好果业“军师”
“这些老果园要加快改造,否则就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既费人力,又不能产出高质量的苹果。”果园里,李建明对前来听课的果农讲解着,果农频频点头,眼睛里全是信服。
这位“军师”,就是甘肃省“林果专家”、平凉市“第七批科技功臣奖”获得者、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李建明。
李建明为什么这么受苹果种植户的信赖和欢迎?原来,20多年来,每逢苹果种植管理、气象灾害等重要节点,李建明都会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企业“传经送宝”。
“他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没有他,我这种植还是马马虎虎,哪有现在的好收成!”静宁县李店镇的果农春晓发自内心感激李建明。多年的帮助指导,春晓的苹果园效益一年比一年高,他们之间也因此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当时,积累了五六年种植经验的春晓自认为自己也是种植能手了,但有一个问题难住了他,“为什么我的七亩果园,产量却比别人少?”
李建明知道后,下地帮他找原因。经过仔细察看,他找到了症结,枝条修剪方法不对,且管理粗放,不仅明显减少了结果枝数量,而且降低了结果枝质量。李建明马上着手指导,帮助他调整改进,第二年,产量一下子上去了。
为了便于果农掌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李建明把自己多年总结的“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编写成科普手册发放给果农,利用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累计培训果农近40万人次。在12个果园大乡60个果园重点村,与5100户果农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和果园档案,建立示范园1.2万亩。示范园平均亩收入达1.2万元以上,示范户年平均收入达4.5万元,果园大户最高年收入达26万元。
作为一个果树专家,李建明从来没有停歇探索的脚步。他历时十年,带领林业局技术骨干,选育出“成纪1号”富士苹果苗,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后,平均亩产高出其他品种30%以上,效益十分显著。 2012年11月,“苹果新优品种‘成纪1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甘肃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
李建明还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在省内率先建立了3.8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和4000亩GAP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果农建立经济合作组织32个,帮助5家果品龙头企业完成出口认证,引领广大果农和果品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为“静宁苹果”出口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开辟了通道。
“现代果业发展中,普遍认为苹果的适生海拔不能超过1600米,但在静宁县,这个数字被提高到1850米,这都得益于技术的创新。”李建明说,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的提升,让理论上不能发展果业的地方也种上了苹果,也让更多的群众能依靠苹果发家致富。
目前,静宁果业的发展正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20年以上的老果园有20万亩左右,挂果量占到了一半,而这些老果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如何让老果园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改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2015年开始,李建明等林果人员就在在余湾乡王坪村、静宁县果品果树研究所建立了100亩“重茬矮砧密植苹果早产丰产现代栽培技术”示范园,迈出了老果园改造的第一步。“改造的果园生机勃勃,矮化密植的新品种长势良好,目前已经挂果。”李建明说,他相信平凉苹果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