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壮丽70年】麦积区红崖村:从“牛粪村”到“网红村”

19-10-10 10:58 来源:天天天水网-天水晚报 编辑:赵满同

【专题】魅力麦积

  原标题:红崖村:从“牛粪村”到“网红村”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70年的沧桑历史,70年的时代变迁,深刻改变了万千乡村的面貌,让每个村庄都似繁星闪烁,点亮着时光隧道。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麦积区红崖村如闺中少女,静侍于麦积山风景区一侧。穿过岁月的长河,迎着时代的号角,缓缓展露出容颜。如今,红崖村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又成了市民争相打卡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走进红崖村,去聆听一座村庄70年的变迁……

  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崖村,成为众多市民的打卡地

  翻天覆地的巨变——

  从“牛粪村”到“网红村”

  初秋时节,水声潺潺,花香幽幽,路过麦积山风景区,绕过片片林海,抬眼间,红崖村到了。

  这是一个清秀的村落,四周青山环抱,河水绕村而行,辖4个村民小组,179户775人。在这里,没有西北的粗犷荒凉,钟灵毓秀随处可见,农家院落清清爽爽,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眼前是今天的红崖村,忆往昔,昨天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呢?

  村里的老照片不多,但旧模样却深刻在老人们的记忆里。

  土坯房已成为遥远的背影

  出生于1949年的高海峰是一名与新中国同龄的老人。在他眼中,村里的一条条路就好似守望者,见证着红崖村的变化: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国家好政策的帮扶下,努力奋进,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前进。

  曾经,雨后的村庄泥泞一片

  在高海峰很长一段时间的记忆里,村上是没有路的。“我小时候,一下雨村里就是烂泥坑,出村只有一条走峡里的羊肠小道,两个人迎面走来都错不开肩,赶一趟集来回要走七八个小时的山路。”他说:“每当秋收后粮食进庄,只能人踩着及腿深的泥,一次次往家里背。”那时,高海峰是村里的民兵连长,经常帮着村民们背粮食。

  为了土地增产增收,过去的红崖村家家户户都养了牛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了能多种粮食,红崖村家家户户都养上了牛,家门口、院子前、巷道口……随处可见的耕牛让村里遍地牛粪,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泥坑,这里变成了让外人避之不及的“牛粪村”。“那时,有人来村上转个亲戚,都会摇着头说姑娘不能成(嫁)过来,环境太差了。”高海峰打趣着说。

  1995年,村里打通了一条往来贾河村的道路,村民出行终于有了新选择……

  2003年,退耕还林的政策让村里的牛变少了……

  2004年,改革的春风让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

  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高海峰老人记忆犹新。而今年46岁的村支书阮立冬也是深有体会,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崖村人,他的生活轨迹与村里的发展步伐相契合。

  红崖村的嬗变正如照片中的砖瓦房一样,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

  “我小时候村里到处都是烂泥,后面遍地牛粪,可你看看现在村里干净整洁的模样。”阮立冬说:“改革开放前农村人就守在地里,靠着务农生活。改革开放后,实行包产到户,有村民进了城,把一些新信息带了回来,影响了村里的年轻人。”阮立冬之前一直在外面跑车,2004年之后,他每次回村,感觉都会有变化——巷道硬化了、道路拓宽了,还修建了文化广场……

  红崖村变了样,变得漂亮而富有内涵。也引发了辐射效应。2014年,电视剧《苦乐村官》在这里开拍,西北小城里拍电视的消息不胫而走,打破了村庄的沉静,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6年、2017年,红崖村每年的游客量有两万多人次,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拍摄地打卡、拍照……这个大山深处的村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曾让人避之不及的“牛粪村”逐渐嬗变成了颇具人气的“网红村”。

  新农村建设给力——

  村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老主任”“活历史”是红崖村老百姓对75岁的潘兴国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虽然只担任了九年村主任,但红崖村几十年的发展史,潘兴国如数家珍。

  和村里的老人回忆过去、品味现在

  潘兴国在1985年前后入党的,那时他刚担任了村主任一职。

  在小小的农家院落里,老人开始讲述曾经的岁月:“我小的时候,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盖着芦苇,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村里之前都使用水磨,冬天经常就冻住了,人就要跟在后面打着转,一个通宵下来冻得直打哆嗦不说,最多也就能磨100来斤粮食。后来,村里通上了电,水磨、石磨才慢慢退出了大家的视野。新中国成立这70年来,我们村的变化特别大,大伙的日子越过越好。看到乡亲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不用愁生计;看到娃娃们一个个上得起学,能够读书认字……我打心底里感谢党和国家。”

  农村教育的发展是潘兴国最为欣慰的。他告诉记者,村里最早没有学校,周围几个村的孩子都要走路去党川镇上学,直到1970年前后才有了小学。

  “我20来岁时,村里建起了学校,教室里的桌凳都是泥砌的土墩子,土墩子上放一块木板就是桌子,娃娃们就趴在上面写字念书,天一冷手上冻的全是口子。”站在红崖小学门口,潘兴国红了眼眶。

  走在村容整洁的道路上,心情无比舒畅

  如今,村里的学校条件大为改观,还有了幼儿园。

  和老人沿着平坦的水泥巷道前行,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排列两侧,不知名的花儿绕过篱笆探出蕊儿,村民罗林林的家就在小巷的尽头。

  前些年,因为妻子生病,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债台高筑,罗林林因此成了贫困户。2015年,在政策扶持下,罗林林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村民阮生成今年76岁,“要我说,这7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子’。”阮生成一家最早住在草房里,大家挤在一个炕上,几个人分一条被子盖。“夏天还好,冬天简直没法过。2014年,我享受到了国家危房改造的政策,重修了院子,新盖了房子,还添置了电视、洗衣机等家电,这个家越来越有幸福的味道了。”

  路宽了、水清了、草绿了、山美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攀升。在村两委的带动下,红崖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实施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工程,全面完善建设了乡村道路、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旅游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全市优秀农家书屋……

  如今的红崖村山青水绿

  新时代的新机遇——

  从“拼体力”到“用脑力”

  从单纯的传统农作物种植到自编扫帚换取生活用品,再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红崖村,颜值在提升,内涵在丰富。

  “小时候务农是家中顶天的大事,要交公粮、挣工分,到处开荒种田,每天埋头干活。改革开放后,村里人在劳作之余会编一些扫帚到集市上销售,换取简单的生活用品。”阮立冬说:“因为没有产业,外出打工成了那几十年村里人唯一的出路。2014年,村里建起了合作社,新建了核桃园并养殖土蜜蜂,一年后就有了成效。尤其是电视剧《苦乐村官》拍摄后,看到专程前来探寻拍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便有了一个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想法。”

  美了富了的红崖村,成为影视拍摄的新基地

  阮立冬经营的“万喜农家乐”以剧中的主人公万喜为名,是《苦乐村官》的拍摄地之一,也是村里最早的一批农家乐。他告诉记者,农家乐开门迎客后,他义务当起了导游,家中的经济收入如今翻了两三倍。在旅游旺季,每天的游客接近百人。

  曾默默无闻的红崖村,为何会如此招人喜欢?自2012年以来,经过几年的“精雕细琢”,红崖村已华丽蝶变,而《苦乐村官》的热播,让这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依靠麦积山大景区环道,红崖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有农家乐11户,游客服务中心、村史馆、景观河堤、停车场等正在开工建设。

  “以前是拼体力,现在是用脑力。”阮立冬告诉记者,村庄的变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村干部的智慧,是一代又一代村民同心奋斗的结晶。

  一枝一叶,点滴关情;桩桩件件,见微知著。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创业技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基础;爱心超市,凝聚了村民的向心力,引导村民修身律己、崇德向善……

  如今,产业因旅游而兴,村庄因旅游而美,村民因旅游而乐。今天的红崖村,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与新中国同岁,我的脚步还年轻。我们,对未来可期。”高海峰老人笃定地说。(天水晚报记者 裴婷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麦积区召开扶贫开发数据质量工作推进会 麦积区召开扶贫开发数据质量工作推进会
  • 麦积区召开2019年度区级脱贫退出验收工作安排会议 麦积区召开2019年度区级脱贫退出验收工作安排会议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麦积区:狠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麦积区:狠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 【壮丽70年】麦积区红崖村:从“牛粪村”到“网红村” 【壮丽70年】麦积区红崖村:从“牛粪村”到“网红村”
  • 麦积区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村党支部书记轮训班 麦积区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村党支部书记轮训班
  • 国庆期间麦积区马跑泉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 国庆期间麦积区马跑泉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达13万人次
  • 【壮丽70年·水利谱华章】武山供水人的担当与坚守 【壮丽70年·水利谱华章】武山供水人的担当与坚守
  • 【壮丽70年·水利谱华章】武山40万百姓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壮丽70年·水利谱华章】武山40万百姓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