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粮改饲再上新台阶 甘肃四地区好经验被全省推广

临夏州广河县机械化收割青贮玉米秸秆
中国甘肃网9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 文/ 图)荒漠化土地发展饲草产业,粮改饲还能护航马铃薯产业,有机肥种出高价农产品,在甘肃省粮改饲暨种养循环农业工作推进现场会上,这些粮改饲好经验被全省推广,看看都源自哪些市县?
张掖市 :发展“种养一体化”养殖企业
张掖市以青贮玉米、苜蓿、燕麦为主体的优质牧草面积达到 135 万亩,年产优质青干草 100 万吨,全市可利用饲草达 390 万吨。2018 年,张掖市牛羊产值达到 27.8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6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牛羊养殖达 2100 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8%,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张掖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优先无偿配套划拨饲草基地,支持企业和农牧民充分利用现有耕地、弃耕地和国有集体农林场、荒漠化土地等资源,以养殖场(公司)+基地模式发展饲草基地,既保障养殖场饲料供应,又及时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降低养殖成本。至目前,张掖市建成“种养一体”化养殖企业28 家,饲草面积达到 14 万亩,全市连片种植100 亩以上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分别达到 17 万亩和 42 万亩,连片 500 亩以上高产优质燕麦达到 25 万亩。
临夏州东乡县:抓好粮改饲促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临夏州东乡县以以奖代补政策对有养殖意愿、饲养能力的贫困户、非贫困户全覆盖实施牛羊产业发展达标提升工程,让建档立卡和非建档立卡群众实现了双收益。目前,累计落实奖补资金 6955 户 4173 万元、发放贷款 366 户1280 万元,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 6.12 万头、157 万只。
在粮改饲方面,东乡县走种养结合、循环高效农业发展路子。抢抓甘肃省粮改饲项目试点县和全省羊产业发展试点县机遇,紧盯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 90%以上目标,按照“示范点打造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以种带养、以养
促加、增收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2019年东乡县投入各类资金 3780 万元,购置各类机械设备 527 台套,可完成全贮玉米 3 万亩。
庆阳市环县:发展循环农业促有机农产卖出好价钱
环县紫花苜蓿留存面积175万亩,年种植一年生牧草50万亩以上。计划到2021年,全县建成优质牧草基地120万亩以上,干草产量达到120万吨,其中商品草35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
环县按照“生态优先、种养交叉、物质循环、产业融合”的思路,今年生产有机肥 1.5 万吨,规模连片种植“三零”有机小杂粮 1.2 万亩,全部订单预售,甜荞、苦荞等价格高出市场价 30%以上,有机谷子价格实现翻番,达到 8 元/公斤。
定西市安定区:粮改饲保护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定西安定区以裹包青贮为主,优质草捆、草粉、草块、草颗粒等系列化产品的年加工能力达到100 万吨。优质草产品在满足当地和周边牛羊养殖需求的同时,还销往西藏、四川、青海等地以及新希望集团、庄园乳业、伊利等国内大型牧场。2018 年,区内各类草产品外销规模 60 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 5 亿元以上。
安定区上从2012年开始,就将饲用燕麦、玉米和高粱等一年生饲用作物种植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生态产业的重要措施,每年种植以饲用玉米为主的一年生饲用作物40多万亩。一年生饲用作物的种植实现了马铃薯的轮作倒茬,有效保障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草产业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草、藏粮于技”的理念。全区年产鲜草总量达300万吨以上,为草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 2019-09-29全国粮改饲工作推进现场会在临夏州召开
- 2019-09-20【脱贫攻坚地方行】广河县牛羊吃“面包” “粮改饲”助力群众走上致富路
- 2019-08-07【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图片·系列展播(10)】航拍临夏州广河县“粮改饲”试验示范点
- 2018-08-20脱贫攻坚看甘肃|广河县:“粮改饲”打造产业扶贫新杠杆(组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