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殿禄: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原标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百名记者走基层
侯殿禄: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侯殿禄(左)在法律宣传现场。
侯殿禄(右)与群众一起交流。本版图片由古浪县委宣传部提供
退休后的侯殿禄依然不忘学习。
侯殿禄在调解的路上。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在武威市古浪县,上了岁数有威望的老人,都会被大伙尊称为“爷”。
今年83岁的侯殿禄,就被黑松驿镇的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侯爷”。
1986年起,侯殿禄担任古浪县黑松驿镇司法助理员,一干就是14年。人们评价,侯爷这份工作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待遇不高、事情不少,大到人命关天,小到家长里短,什么都得管。
14年间,侯殿禄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8%。常有人一路吵嚷着找他评理,因为“侯爷心里有杆秤,办事评理大家没话说”。
但他也并不总是和颜悦色,遇到难缠不讲理的事儿,他也会翻起脸来毫不留情。“别看侯爷又黑又瘦,呵上一嗓子理亏的人都怕。”黑松驿的群众这样评价。
在侯殿禄的箱子里,装着沉甸甸的荣誉证书——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第一届全国十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但侯殿禄却说,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为老百姓干了一些实事。
不退休的“侯爷”
日前,记者见到了刚刚“退休”的侯殿禄。
侯殿禄已83岁高龄,为何刚刚退休?原来,2008年已经退休多年的侯殿禄从古浪搬到武威居住,2010年4月,被小区党员推选为天一小区党支部书记,又干了接近10个年头。今年5月,由于身体原因,侯殿禄辞去党支部书记,这才真正退了休。
侯殿禄在古浪县黑松驿乡担任司法助理员时,当地群众称他为“侯爷”,如今住在城里,许多人还称他“侯爷”。“有难缠事找侯爷”,成了当地很多群众的“口头禅”。
居民王成海家铺的高档木地板因暖气爆裂受损,要求物业公司赔偿3000元,而物业公司只同意赔付300元,双方数次协商无果,几乎闹得要打官司。侯殿禄上门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工作,物业公司最终赔付了业主1000元。
居民李生斌家的楼顶漏水,多次找物业公司,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侯殿禄知晓情况后,积极协调,很快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
去年,物业公司要把小区内的广场改造成停车位,业主们不同意,“广场是大家的公共活动区域,建了停车位,我们去哪休闲娱乐?去哪健身锻炼?”
然而声声反对意见,却没挡住物业公司的工程队,眼看广场已经划好了停车位,业主们心里着了慌。“咱们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当过全国人大代表,找他帮忙解决吧。”“可他都八十多了,会不会管这事?”对此,业主们心里没底。
侯殿禄得知消息后,马上到物业公司“拍了桌子”:“业主有权决定小区公共区域的使用途径,你们不顾业主意见,那我们有权重新选择物业公司。”就这样,广场随即被保留了下来。
侯殿禄居住的小区有40多栋楼,1100多户人家,近4000人口,调处矛盾纠纷很不容易。然而在武威“工作”的岁月里,像这样的事,“侯爷”管了不少。
“作为一名党员,我没有任何理由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颐养天年。我要为小区党的建设尽心尽力、发挥余热。”侯殿禄说。上任伊始,他便积极联系支部的其他党员,着手开展工作。
支部的14名共产党员中,既有老党员也有年轻党员,有铁路职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生意人,人员构成复杂。侯殿禄一一上门,谈心做工作。在他的执着和努力下,党支部的活动迅速展开。党员史天伟退伍后在北京打工,侯殿禄定期和他电话联系,了解他在外的工作、生活和组织生活情况,并常常叮嘱他,出门在外要遵纪守法,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定期过党组织生活;党员杨海军是退休教师,他义务为小区学生辅导功课,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党员吕学礼太极拳打得好,他便带领楼院的老人们一起打,全民健身理念在整个小区深入人心……
“侯爷”退休了,但他一心为民的情怀却从未退休。在他的一份党员学习心得里,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是一名老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践行誓言、完成使命是我永远不变的追求。”
一身正气保安宁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做一名基层司法助理员,更多需要勇气。
83岁的侯殿禄身形清瘦,言谈干脆利落。回忆起30多年前经历的各种调解和纠纷,老人家告诉记者:“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治安,我必须强势,因为我要为人民撑腰。”
上世纪八十年代,黑松驿的治安形势还很严峻。面对一个又一个社会治安问题,侯殿禄骑着自行车,一身汗、一身泥,走遍了黑松驿各个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没多久,谁家生活困难,谁家夫妻翻脸,哪个人行为不轨,哪几户邻里不和……他心里清清楚楚一本账。乡亲们说:“拳头还没抡起来,侯爷就来了。”
村民严某因婚姻纠纷,把妻子砍成重伤后逃跑。1992年6月,严某骑着自行车,带着炸药包、钢钎、板斧,企图炸死妻子全家。半路上,和侯殿禄撞了个对面。
侯殿禄见他一副凶相,迎头喊了一声:“你站住!”严某恶狠狠地说:“闪开!你有几个脑袋?”侯殿禄反问一句:“你有几个脑袋?”话刚说完,便不顾一切扑过去,用尽全力夺下炸药包。严某抡起板斧照头就劈,被侯殿禄一把架住。生死关头,乡来们赶来,将严某缉拿归案。
时光飞逝。如今的黑松驿街明户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30多年前的这里,车匪路霸一度猖獗。
当地干部回忆,由于兰新铁路、甘新公路从黑松驿穿过,那些年,少数不法分子跳火车扒汽车,哄抢物资,闹得公路铁路不得安宁。眼看着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侯殿禄又急又气。“国家的经济动脉,决不能让害群之马破坏!”侯殿禄横下一条心,决定整治这些乱象。
1990年春天,古浪县把黑松驿作为打击车匪路霸的重点,成立了严打小组。侯殿禄配合公安民警,找线索,挖罪证。他走访了几十个村民小组,把全乡100多个有违法行为的人,挨个儿排队,一家一户地调查,摸清了车匪路霸的底细。
黑松驿村有个姓杜的青年,平时小偷小摸,那几天突然神秘地“失踪”了。侯殿禄连续几天,一次次往杜家跑,对他的父母讲法律,谈政策,说利害。最终老人想通了,把儿子领回家,带他投案自首。根据这位杜姓青年的交待,侯殿禄与公安民警一起,顺藤摸瓜,在黑松驿村挖出4个哄抢运输物资的团伙,抓获24名犯罪嫌疑人,查出几十万元的被盗物资。彼时,古浪县在黑松驿乡召开了捕判大会,7人受到法律制裁。
短短几个月时间,侯殿禄和严打小组的同志,像一把尖刀一样,斩断了车匪路霸的黑手。党和政府支持他,表彰他;公路铁路部门感谢他,赞扬他。但与此同时,也给侯殿禄引来了误解、不满甚至敌意。
有人劝他:“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惹的人多了,往后可怎么活?”侯殿禄说:“我端的是司法员的碗,吃的是保安宁的饭。乡情压不住国法,要是为这惹了人,我也只好说对不住了。”
少数不法分子放出风来:“让姓侯的把胳膊抬高些,给黑松驿的人放条路,不然他的脑袋也长不牢。”有人给他的办公室里塞纸条:“姓侯的,小心点。”有人威胁他:“当心冤家多了,没你走的路。”侯殿禄针锋相对:“我一辈子不信邪,更不怕吓。谁祸害国家,别想从我这儿溜出去。”
这场严峻的斗争,使侯殿禄更加明白,要想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保住黑松驿的太平,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他和公安人员一道,在铁路沿线的5个村,召开了50多次群众大会,结合乡里哄抢运输物资的具体案例,宣传刑法,讲解治安管理条例,给乡亲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运输线畅通了,黑松驿安宁了。这个曾经“小打天天有,大打三六九”“铁路有人抢,公路有人偷”的穷山沟,1993年以来,连年被评为古浪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
1997年3月,黑松驿境内发生重大车祸,30多人伤亡。当地群众纷纷前来救助,撒落在路上的50多件物品,没有一件丢失。伤亡旅客的4个孩子,也得到了乡亲们的精心照料。人们纷纷感叹,“黑松驿变了,黑松驿的人变了。”
竭力化解民间纠纷
在古浪县,侯殿禄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担任司法助理员之前,侯殿禄曾当过乡长。有人开玩笑:“你这官咋越当越小?”可侯殿禄却不在乎地说:“什么官不官的?我是个党员,党安排的工作,我就要尽职尽责,把它干好。”
司法助理员,是司法行政机关设在乡镇政府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任务主要是指导调解委员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调解处理民间纠纷、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够有效增进人民团结,促进依法治村、依法治乡,维护社会稳定。
司法助理员的工作,量大面宽,琐碎繁杂。就调处民间纠纷而言,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婚姻、继承、赡养、抚养,还是宅基地、债务、赔偿,哪一样发生争执,都少不了司法助理员的调解。
干好司法助理员并不容易,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待遇不高,事情不少。大到人命关天,小到家长里短,什么都得管。但侯殿禄不怕麻烦。一上任,他就满腔热情地投入了工作。纠纷也随之而来。
磨河湾村的蔡家和陈家是邻居。蔡家的大狗,咬了陈家的小狗,于是陈家的人把蔡家的人打了个头破血流。狗咬狗变成了人打人。这起纠纷,老侯凭着热情、真诚和人缘,费了很大的劲儿,总算抹平了。然而接下来的这起纠纷,却使老侯犯了难。
张家河村的一个民办教师,办学时与邻居闹了纠纷,腿上被扎了几锥子,学也办不下去了。老侯一听就急了:娃们读书是大事,打老师,这还了得?一定要严肃处理。可他调解了半天,邻居就是不服,“你凭啥处理,我犯了哪条?”一句话,问得老侯不知说啥好,只好请来法庭的人。法庭的人又是讲法,又是讲理,很快解决了纠纷。
这事对侯殿禄触动很大,当好司法助理员,光靠热情是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法调解。打那以后,他就发奋学起法律来。
侯殿禄文化不高,年龄又大,学法真不容易。可他就有这么股倔强劲,认准的道儿,坚决走到底。只要跟农村有关的,老百姓用得上的,他都仔仔细细地学,认认真真地记。《刑法》《婚姻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了一遍又一遍。
法律学会了,调解纠纷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头一年,他就调处民间纠纷90多起,闹纠纷的人还都挺服气,纷纷表示“讲的在理,断的公道”。
“在基层工作,除了会法律,还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才算尽职尽责。”侯殿禄说,农民老实,山里农民更老实。他们最看重“实诚”,最瞧不起偷奸使滑。为他们办事,就得实实在在。
在侯殿禄担任黑松驿乡司法助理员的14年间,建立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16个,在公路、铁路沿线成立护路联防组织8个,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13项。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23起,使120多名有劣迹的青年走上了正道,使36个被子女虐待的老人得到妥善安置,使108个濒于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使38名悲观厌世轻生的人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使35起持械对峙、大动干戈的冲突化险为夷,有效防止了26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和19起因纠纷可能引发的自杀事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8%,为维护一方平安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侯殿禄一直认为,只要黑松驿越来越好,受的苦和累就值了。但老伴笑话他:“黑松驿是变好了,可家里土墙、土院、土坯房,一住就是24年。好歹是吃公家饭的,家里还这么寒酸。”
芦草湾村有人闹纠纷,找到侯殿禄帮助调解。临出门,老太太拿出了两个鸡蛋。侯殿禄婉拒:“事,我立即就办,您下趟山不易,这两个鸡蛋,拿去换个酱油醋吧。”
他知道乡亲们的难处,“我是党员干部,要维护党和政府的名声,不敢有半点闪失,咱当司法助理员,就要公公道道办案,堂堂正正做人。”当司法助理员14年,侯殿禄没有白吃过一顿饭,白拿过一分钱,时间长了,乡亲们都知道了他的脾气,多大的事找他,也不再提东西。
“他是优秀的党员干部,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儿子侯华国在学生时代曾如此看待侯殿禄。“管东家长西家短,就是不管自己的小家。”侯华国刚会走路,便跟着母亲在地里干农活,白天他总盼着父亲的身影,春耕秋收却总也盼不到。
“父亲的心里装的都是党和人民,大家小家之间,他的这碗水怎么也端不平。”如今,侯华国作为扶贫干部在古浪驻村,几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理解了父亲。
今年1月,侯华国带着父亲回了趟黑松驿镇。看到柏油马路直通村民家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侯殿禄心里乐开了花,“我爱黑松驿,我爱我的父老乡亲,几十年过去了,看到大家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干的事,值啦!”
记者手记
永葆初心 服务为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侯殿禄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为老百姓干了一辈子实事。已经80多岁的侯殿禄在古浪县黑松驿镇有过14年司法助理员的经历,这期间,他默默奔波在偏远山乡间,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23起,靠“妈妈心”“婆婆嘴”“媳妇腿”,热心、耐心、细心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被当地群众尊称为“侯爷”。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记着你。时隔多年,再提起“侯爷”,当地群众依旧会竖起“大拇指”。即使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侯殿禄依旧没闲着,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同老百姓的点滴生活融入在一起,不遗余力、不辞辛苦化解一个个纠纷,解决一个个问题。
这就是侯殿禄,以一名共产党员最诚挚的为民情怀滋养初心,生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关新闻
- 2019-01-12改革开放40年:康仁从工蜕变为匠 侯殿禄善断家务事
- 2019-01-03侯殿禄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