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金昌

王建太杨建武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答记者问

19-09-18 14:38 来源:金昌日报 编辑:赵满同

  原标题:王建太杨建武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金昌专场答记者问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

  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甘肃省最大的国有企业——金川集团公司就在金昌,请介绍一下金昌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地企融合提升工业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王建太:

  金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金川公司唇齿相依、融合发展、融为一体。从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能力和竞争力。金昌的发展史就是金川公司的成长史,是一部科技创新的进步史。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昌的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和动力变革,提高我们的自身发展能力,也提升创新力、竞争力。这主要有三个得益于:一是得益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专家院士倾力帮助、有力指导。邓小平同志到金昌视察时说我们是“金娃娃”“聚宝盆”。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川科技园,充分肯定金川科技创新工作,给我们提了明确的要求。方毅同志也曾八下金川,组织50多名科研院所专家开展联合攻关,从汤中立院士到我们市委、市政府聘请干勇、屠海令院士担任金昌市科技专家,所有金昌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些专家院士,他们为金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二是得益于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持续开展科研攻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57家,金川集团公司铜的品味已达到“7个9”,镍的品位达到“5个9”,这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羰基镍生产技术解决了困扰50多年的难题,通过联合攻关,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正因为平台建设和科研攻关,我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三是得益于持之以恒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市以来,不管是市委、市政府还是金川集团公司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一直高度重视。在金川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金铁集团公司,创新已成为企业文化,成为车间班子的一种行为自觉,每个车间都有职工创新工作室,涌现出了大国工匠潘从明等一大批科技人才,目前培育国家级新技术企业22个。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企业科技创新文化的形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去年,我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5件,居全省第3位。

  二、坚持协调发展,努力提升产业链水平。主要抓了三个方面:1、抓环境优化,把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到政策、机制、环境、服务里,嵌入到产品、项目、科技、产业中,落实到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等基本主体单元中,从而完善有色金属和新材料、氯碱化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大数据5大产业链,推动金昌工业向产业集群发展。2、抓要素配套,解决电、气、热等能源和资源、资本、物流、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协调配套问题。我们努力把要素的配套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重点,搞好软硬件配套服务。 

  3、抓运行的畅通,认真落实八字方针的要求。去年我们实行以产业链为单元的运行调度长制度,成功盘活总投资51亿元的氯碱化工产业链,以产业链条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循环产业体系。一方面,着力推动循环发展,重点在金昌开发区和河西堡开发区布局相关联企业,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从依赖资源的单行道到实现了资源初级的吃干榨尽,做到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园区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十大生态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四、坚持开放发展,不断拓展战略空间。重点是紧盯“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抢占五个制高点来抓好落实。1、抓基地建设,重点以金川集团公司为依托,包括海外基地,防城港南向通道基地。2、抓信息港,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金昌独特的能源结构、海拔适中的自然条件是大数据发展的理想之地。3、抓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我们重点紧盯“一路”,围绕向西开放培育龙头企业和平台建设,去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31亿元,占全省33.2%,今年上半年完成72.48亿元,占全省的38.5%。

  五、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我们始终把地方和企业的融合放在首位,作为重中之重,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一方面全力以赴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向世界一流企业全力奋进,同时也支持八冶公司等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城乡融合,以工促农推动金川集团公司的发展,带动更多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设美丽家园,共创文明城市,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今后我们将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着力创造优势产业集群,推动金昌高质量发展。

  省广电总台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金昌市做好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杨建武:

  我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部署要求,落实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做实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

  第一,乡村产业稳步升级。重点围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新定位,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发“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农产品,农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高,特色品牌优势凸显。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0万亩,其中粮食及饲草作物面积90万亩,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面积30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到56:23:21。“金昌高原夏菜”“永昌羊肉”“瓷疙瘩”双孢菇、“永昌胡萝卜”“思域”富硒大麦茶、“盐滩青”萝卜、“贝贝南瓜”“元生绵羊奶”等农产品成为区域特色品牌,优质农产品藜麦通过中国航天员食品标志认证;粗蛋白含量高达22%的紫花苜蓿,稳居国内优质苜蓿草前列;培育形成元生农牧、怡泉新禾、金从玉农业科技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3家,注册农民合作社1481家,认定家庭农场406家,农业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全省首个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3个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永昌县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行列,金昌市成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第二,乡村人才不断聚集。实施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努力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依据市场需求“订单”和农民就业培训意向“名单”,量身定做就业培训“菜单”,2017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434期,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24450人(次)。有一大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在广阔的农村天地施展才干。永昌县新城子镇通信堡村“70后”农民李胜高,返乡创业发展蔬菜制种,建成了“七彩花谷”,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李胜高成立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茼蒿、香菜、萝卜等制种蔬菜和波斯菊、虞美人等食药花卉2100多亩。花开的季节,当地一片花海,建成了“七彩花谷”,吸引游客观赏,他还依托花谷建起“边洼里民俗博物馆”、瓜果采摘园、“蝴蝶园”,“让游客不仅有看的、有玩的,还要有吃的和住的地方。”助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让一个偏远而又贫瘠的浅山区农村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他本人也被选举为金昌市第八届人大代表、甘肃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80后”青年农民刘志刚,开发了高原富硒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户每亩地平均多收入300-500元。(刘志刚初中毕业后,在新疆、兰州打工多年后,返回家乡创业,先是创办了永昌县润德食品厂,从事胡萝卜等无公害蔬菜的贮藏、加工、保鲜、运销等工作。后来利用家乡(永昌县焦家庄镇)境内泉眼多,泉水中富含硒、钾、锶等微量元素的优势,流转土地,创办了永昌县震藩高原富硒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还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帮扶76户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带领群众种植富硒大麦,并将高原富硒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先后开发出了富硒大麦茶、高原富硒杂粮、富硒黑麦醋等系列产品,也做起了电商销售,产品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他的合作社被授予“中国富硒食品产业化基地”和“中国高原生态食品产业化基地”称号,高原富硒大麦茶、杂粮、黑麦醋等系列产品获得中国富硒食品和高原生态食品标识认证)。“90后”返乡大学生李斐,种出了”贝贝南瓜”,在网上销售火爆、大展身手。(“90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生李斐,原本在兰州已有了一家小有起色的传媒公司,2017年,他返回家乡永昌青山农场创业,针对家乡干旱缺水,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探索种出了耐旱、用水少,易生长、体积小、便于装箱运输的“贝贝南瓜”。有了基地生产和产品品质做支撑,他做起了农产品电商。去年,先在淘宝“聚划算”上销售策划,3天就卖出了4.38万箱,打破了该平台蔬菜销售的最高纪录。他种植的400亩地南瓜,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了20万订单,15天就将所有南瓜销售出去,销售额达到了400万元。今年,他又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农场群众种植了2400亩“贝贝南瓜”,并收购了农场的1200亩早酥梨。在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台建立销售点,并向华润万家等大型连锁超市推销产品,一天就能发出3000余箱“贝贝南瓜”,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多万元)。

  第三,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组织实施道德涵育、乡村德治、弘扬新风、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六大工程”,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1328户、“好婆婆好媳妇”389名,修订完善25个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村规民约。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39个、实践基地8处。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建成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东寨镇乡村民俗馆、“印象红山窑”民俗展馆等农耕文化主题展馆6个,保护传承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金川织褐子技艺、永昌宝卷等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乡村生态更加宜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三大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专项行动”,下功夫清除村庄垃圾、拆除危旧房屋、新建改建农宅。今年以来,全市已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962户,占全年任务的74%;建成行政村卫生公厕71座、覆盖率达69.8%。拆除破旧房屋3297院,新改建农宅2720户,清理乱搭乱建、烂墙烂圈等7638处,规整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活资料8453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5万吨,清理河坝沟渠927公里。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46%,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4.4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15%。

  第五,乡村治理更趋完善。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完善统筹联动、服务群众、群防群治、心理疏导、政策保障“五项机制”。整顿提升农村软弱涣散党支部,调整撤换村党组织书记8名、村委会主任1名,3个村实现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推动平安乡村创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农村“雪亮工程”和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广“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行动,及时依法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2018年,全市共命名“平安乡镇”1个、“平安村”10个,“平安社区”2个,“平安学校”2个、“平安医院”1个。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94件,调处成功4512件,调处成功率达98.2%。

  建市38年以来,金昌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一是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8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90939万元,是1981年的36.29倍,年均增长6.7%。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81年的54万亩增长到123.26万亩,年均增长2.3%;粮食总产量由1981年的11.06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43.17万吨,年均增长3.7%;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78万亩、总产量53.32万吨,分别是1981年的18.78倍、95.2倍,年均增长8.1%、13.1%。二是特色农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畜禽总饲养量244.38万头(只),是1981年的5.4倍,年均增长4.7%;累计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180个,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个(部级5个、省级16个),肉蛋奶总产量4.69万吨,是1981年的10.9倍,年均增长6.7%,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9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以上,实现了农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调整为种养并举,由以粮为纲重视量的增加,向多种经营注重质的提高,不断朝着市场型效益型方向发展。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1.97万千瓦,是1981年的13.7倍,年均增长7.3%,大中型拖拉机由1981年的469台增加到5202台,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6%,全省排名第一。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34元,是1981年的96.8倍,年均增长13.2%。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和从事第二、三产业收入增长较快,种养殖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我市海拔高、光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病虫害少,生产的高原夏菜及牛羊肉等畜禽产品品质好、质量高、营养丰富,欢迎各界朋友们前来品尝。

  香港商报记者:

  近年来,金昌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请谈一谈,金昌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和努力?

  王建太:

  金昌市地处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干旱缺水,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长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这是我市的基本市情。2003年至2004年,还被列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金娃娃”两度戴上“黑帽子”。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美丽金昌的百年大计来抓,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干部深刻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内在逻辑,不断增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不干突破三条红线、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狠抓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我们认识到,祁连山不仅是金昌及河西走廊所有绿洲生存发展的生命之山,更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认真配合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编制祁连山浅山区绿化10年规划,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将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确定为“祁连山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周”,扎实推进祁连山浅山区植树造林,全面落实禁牧限牧政策,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22个建设项目已全部整改并完成生态修复。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市上持续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力度,近三年累计投入23.8亿元用于污染防治。“蓝天保卫战”方面,把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建成镍铜五大硫酸尾气治理等重点环保项目,二氧化硫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2018年空气质量指数全省排名第一。“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建成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市污水处理工程升级改造等项目,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一。“净土保卫战”方面,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实施修复试点等项目,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呈负增长,2015年至2018年,每亩化肥施用量由0.12吨减少到0.09吨,每万亩农药消费量由3.86吨减少到3.54吨。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多年来先后投资50多亿元,实施“碧水蓝天十大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达标工程和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

  四是积极推进防沙治沙。我们不断探索符合金昌实际的防沙治沙有效途径,着力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三北五期”防护林、天然林(草)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88%,160多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全面保护,沙化土地面积从1994年的近340万亩减少到2018年的175万亩,20多年逆转160多万亩。

  五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我们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三项重点工作”和农村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专项行动”,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去年以来,全市拆除危旧房屋5067院,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8861座,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污水乱倒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8.24%,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3.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15%,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守护好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守护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网记者:

  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来看,金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杨建武:

  我市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下功夫。

  一是办好办成惠民实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方面民生实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每年都扎实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惠民实事,自行确定办理10件民生实事。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80%以上,今年1-8月份民生支出达34.8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1.1%。

  二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永昌县、金川区于2016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12%。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普通高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前列,今年高考全市文理科600分以上107人,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的有8人。市金川总校一高上线率达到99.8%。近五年补充教师近400人。

  三是健康金昌深入推进。主要有四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35个,卫生技术人员403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2961张,分别是建市初期的10.5倍、2.7倍和29.3倍。第二个变化是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看病就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为底线的三重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左右,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连续8年达到96%以上。第三个变化是全市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建成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全力推进各级公立中医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和优势学科联盟。第四个变化是医疗卫生改革成效初显。建立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正在加快组建金昌市人民医院集团,永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四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近五年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完成各类职业培训41489人,认定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6家、永昌县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累计为6187名创业者发放贷款6.19亿元。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五是社会保障更加牢靠。一是从“无”到“有”,制度体系建立实现了质的飞跃。初步形成了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以预防和减少失业、稳定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失业保险体系;以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工伤康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二是从“点”到“面”,覆盖范围实现了量的突破。从企业职工的“企业保障”到全民参保的“国家保障”,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止2019年8月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2754人,参保率达98.39%,比全国平均水平(92.27%)高出6.12个百分点。三是从“慢”到“快”,办事服务效率实现了“换挡提速”。经办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真正形成了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养老救助全面兜底。着力解决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问题。养老服务方面,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10所(新型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6所)。与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金昌市养老康复中心,一期已建成。全市现有养老床位达300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6张。社会救助方面,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74元/人/月,增长6.74倍;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了4020元/年/人,增长5.7倍。特困供养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均达到了当地普通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福利事业方面,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费提高到每人每月1360元,散居孤儿提高到1000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共为9638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963.56万元;为4120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88.36万元。2019年上半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300多万元。

  七是居民住房有效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保障性住房及市场租赁住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需求家庭的住房问题。截止2018年底,全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1.95平方米,户均住宅套数1.31套。农村住房保障方面,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住房条件和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全市建成全国重点镇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村)1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新建改造农村集中居住点55个,改造农村危房11418户。

  八是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建成金昌大剧院、市博物馆、市传媒中心、市图书馆等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市、县(区)“三馆”拥有率均达到100%,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2013年我市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场次以上。培育打造了百姓大舞台、大剧院演出季、百姓文化大讲堂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1平方米(截至2017年底),高于全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0.64平方米。每年都要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中国·金昌青少年生存训练营、金昌国际马拉松比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今年还承办了甘肃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甘肃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活动,“五项赛事”活动参赛队员2.8万人,吸引25万人次群众参观比赛、参加活动。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民生保障。

  甘肃日报记者:

  金昌作为甘肃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请谈一谈在巩固创建成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王建太:

  金昌早在1985年就开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多年来,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砥砺奋进,始终坚守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梦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奋斗目标,2015年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以第10名的成绩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后,2017年又蝉联这一殊荣。创城不易,守城更难。成功创城之后,我们以“让城市有朝气,让群众生活更舒适”为目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效,努力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我们一手抓生活环境优化,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排污管道、供水管线、天然气管网等工程,扎实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重点地段环境清理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3%,绿化覆盖率达到37.62%,人均占有公园绿地超过20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每一张城市名片的获得,都是金昌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一次显著提升和软实力的不断升级。

  我们一手抓文明素质养成,坚持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创建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一是大力宣传“大国工匠”等先进典型。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德润金昌”活动,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荣、全国文明家庭李余霞、“大国工匠”潘从明等一批先进典型和镍都开拓者精神,厚植道德沃土,弘扬工匠文化,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激励人,孝老爱亲、崇德向善、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在全市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勇救冰窟落水儿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多方合力救助“熊猫血”产妇等暖心事件,彰显了“金昌文明”,体现了“城市温度”。

  二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创建全国“志愿之城”,组织全市690支志愿队伍和6.5万余名志愿者开展关爱老幼残弱、便民利民、环境保护、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邻里守望·情暖镍都一助一”、“金川先锋”在职党员进社区、“逢六”上街、农村志愿服务“百千万”工程等志愿服务品牌,激发了市民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全市志愿者人数达到总人口的13.8%,志愿服务成为文明之城的一道靓丽底色。

  三是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我们常态化开展城乡共建、地企共建、区域联建和单位互建互联活动,不断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先后创建9个全国文明单位、6个全国文明村镇、1个全国文明家庭,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理论宣讲、文明婚俗、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等实践基地48处,创建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文明气质,城市也因文明而幸福。

  四是探索推行“道德银行”。借鉴银行金融存兑模式设立21家“道德银行”,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储蓄”道德,获取“道德积分”,以服务回馈、兑换小礼品等方式对其善行义举褒奖激励,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累计招募注册“储户”已达5300多人。积极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贷工程,向全市评选出的370多户“星级文明户”提供无需抵押和担保的贷款5844万元,形成用道德“资本”换取“真金白银”的导向,鼓励人们争做“好人”。

  五是推动移风易俗。在乡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彩礼标准、宴请范围及奖惩规定,引导群众转变婚嫁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陈规陋习。探索设立“子女自愿交纳赡养费+财政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捐助+文明股奖惩”的“孝善基金”,开展“传承孝道·为亲洗脚”道德讲堂,激发了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的正能量。

  六是敲锣打鼓送荣誉。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孝道红黑榜”“好人榜”“善行义举榜”等创评活动,举办“把婆媳聚在一起互相夸奖,唠唠家常”的婆媳互夸会,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挂牌表彰,把表彰会场设到群众当中,把氛围营造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受到文明启发,引领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七是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集中力量办好城镇棚户区改造、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体育惠民工程、农村改厕、“五癌”筛查等10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冬季供暖、农民工就业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民生问题,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群众从创建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形成了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演出预告丨探寻古朴民俗风情 文县舞剧《白马印记》今晚与您相约金城剧院 演出预告丨探寻古朴民俗风情 文县舞剧《白马印记》今晚与您相约金城剧院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5)】扫黑除恶之黑伞显形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5)】扫黑除恶之黑伞显形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4)】国家安全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4)】国家安全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3)】普及宪法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3)】普及宪法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2)】宪法宣传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2)】宪法宣传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1)】我爱你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61)】我爱你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天水:以滚石上山之精神打造经济发展的“高铁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天水:以滚石上山之精神打造经济发展的“高铁时代”
  • 脱贫攻坚地方行丨碌曲县贡去乎村:生态旅游铺就幸福路 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图) 脱贫攻坚地方行丨碌曲县贡去乎村:生态旅游铺就幸福路 农牧民的腰包鼓起来(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