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天水:以滚石上山之精神打造经济发展的“高铁时代”
本网记者 张振宇 程健 文/图/视频
核心提示
龙城天水,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是名满天下的“花牛苹果”所在地,有“东方雕塑馆”之美称的麦积山石窟也坐落于此。
2500年的南山古柏映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8000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
虽然,伏羲在卦台山创画八卦,开启了人类智慧和中华文明。但文明的源远流长并未抵消战争与旧中国留给这里的苦难。
70年前的天水,百废待举、百业待兴。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天水,自此翻开了高速发展的华丽篇章。
70年来,天水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持续奋斗和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谱写了天水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9月1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天水市麦积区红牛镇南山15万亩苹果园区。
站在园区中心放眼四周,只见漫山遍野果园密布,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农民们从果园内将一筐筐苹果搬上转运车,一派丰收好景象。
园区内的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武正全告诉记者,2001年他和武明成两人租赁20余亩山地栽植花牛苹果。2005年,响应区政府南山万亩优质花牛苹果基地建设这一产业富民工程,带领11户农户动员附近村民种植苹果,注册成立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71户,流转土地2800亩,带动麦积区城郊南山发展花牛苹果基地总面积达15万亩。
2018年合作社销售苹果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社员户均收入17万元。
“土地由原来的撂荒地变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依托,真正实现了兴果富农的目标。”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徐应斌告诉记者,天水市种植苹果始于1927年,经近百年发展,全市已建成花牛苹果生产基地150万亩,预计今年花牛苹果产量将达到240万吨。
基于“花牛苹果”产业,天水市先后深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和“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抢抓国家实施特色经济林布局规划和脱贫攻坚的难得机遇,紧盯麦积区、秦安县、张家川县3个深度贫困县区、5个深度贫困乡镇、581个深度贫困村,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目前,天水市果品面积达到350万亩,产量近197万吨,较1978年增长113倍,产值达到87.5亿元。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量380万吨,较1980年增长61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量达到8.8万吨,较1978年增长120倍。农业特色产业,成为了天水市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水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据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水市工业总产值仅89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不足7%,生产方式以手工业作坊为主。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按照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东北、华北等地的天光、永红、二一三等35户等工业企业陆续迁建天水,天水从此成为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其中,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极具代表性。
该集团党委副书记赵竹青介绍,长城开关厂于1968年从北京迁至天水。1970年正式生产产品,研制和生产出国内第一代移开式高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随后的50年风雨历程中,天水长城开关厂历经早期发展、产品规模化发展、品牌战略化发展、战略创新化发展四个阶段,产品实现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及节能环保的要求。
同时,承担、完成科技部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攻克了困扰中国输变电开关行业大电流异常发热与噪音等技术难题。
经重新组建,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已达到20亿元,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现代化管理及先进装备,已成为中国中压开关设备技术和品质的引领者。
天水市副市长逯克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机遇,全面实施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25.65亿元,是1949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64.9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8亿元,是1949年全部工业企业的37711.9倍,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4.7%。
相较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水市工业发展成功超车农业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文旅业跨越发展
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天水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和良好基础。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着眼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立足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将文化旅游作为全市国民经济首位产业培育打造。
麦积山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便是正在打造的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之一。
该项目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峡门村,距麦积山石窟8公里,规划用地面积346亩,概算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20年10月建成运营。
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麦积山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部副经理高晓勇告诉记者,游客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大型停车场、游客中心、综合管理调度中心、文创中心和商业服务及主题酒店街区五大板块。
项目建成后,可一次性提供大中小型停车位4487个,同时,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票务服务、旅游咨询、演艺、展览展示等公共服务和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住宿等旅游休闲服务。
项目的实施将使麦积山大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对于改善景区内部交通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撑,对保护生态与历史人文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止于此,天水市为加速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除该项目外,先后落地了麦积山房车国际露营地综合体、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天水大剧院等一批重大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广阔。
据统计,2018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达到872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个;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3亿元。
结束语
依托农业、工业及旅游等产业高速发展,天水市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3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04万人,甘谷、武山两县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4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32%。教育、卫生、体育、科技、交通、水利、通讯等得到长足发展。
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2.05亿元,是1949年的473倍;人均生产总值19479元,是1949年的187倍;大口径财政收入162.52亿元,是1953年的878倍。
70年来,天水人民风雨同舟、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如今,天水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天水市370余万群众必将凝聚力量、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继续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奋力前行!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