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减负 不负韶华 ——崆峒区“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2019年婚嫁文化节掠影
原标题:为爱减负 不负韶华 ——崆峒区“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2019年婚嫁文化节掠影
本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魏丽 梁璐
执手共漫花枝下,不负韶华不负卿。8月7日上午,由崆峒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民政局承办的“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崆峒区2019年婚嫁文化节在平凉市南山公园举行。
南山为证,花海为媒……一场简约而不简单、温馨而不失浪漫的集体婚礼,伴着亲朋好友的祝福缓缓拉开序幕。25对新人在司仪的带领下举行了现场求婚仪式,崆峒区相关领导为新人证婚,新人交换戒指并进行了集体宣誓。主席台领导为新人颁发了结婚证书,向每对新人发放奖励资金5500元,并送上诚挚的新婚祝福。最后,新人们乘坐花车巡游全城,留下了人生重要旅程中的美好瞬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礼金多寡。“结婚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携手过日子,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新郎何新宇说。这几年,他真切感受着家乡婚礼习俗的变化:礼金越来越少,负担越来越轻,幸福指数“爆棚”。
崆峒区民政局局长周海君告诉记者,“近年来,区民政局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方面树立了一些典型,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红白理事会等载体,采取一些管用、有效的办法,让新的婚丧风俗入脑入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水平。”
“老百姓都盼着彩礼降价,我觉得区上举办这次集体婚礼,倡导移风易俗非常好,把大操大办的钱省下,用在自主创业、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上,更有价值和意义。”观看集体婚礼的苏惠玲感慨道。
让传统美德回归心田,让文化婚俗落地生根。据了解,近年来,崆峒区先后制订了实施方案以及《统一彩礼返还标准的指导意见》,252个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组建了区婚嫁行业协会。2019年,崆峒区持续开展以“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整治工作,充分利用“百姓宣讲团”“泾河新时代文艺小分队”等宣讲队伍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开展专题理论宣讲10场、文化惠民演出60场;发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15000余份;评选出“和谐五星”农户2000户,“崆峒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好人”300余人,“文明家庭”16户,全区上下形成了文明乡风、婚嫁新风、和谐民风和社会清风,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率先移风易俗,践行婚俗新风,努力让文明之花芬芳崆峒大地,让文明风尚传递城乡四方,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提供坚强的精神文明保障。”崆峒区委常委陶烨如是说。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