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转型发展不停步 会当水击三千里——写在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成立7周年之际

19-08-08 08:0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转型发展不停步 会当水击三千里

  ——写在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成立7周年之际

  李勇 刘金勇

  2019年8月9日,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7岁了。

  锐意创新推进国家级天水养老示范基地项目,主动作为建设榆中李家庄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及西北首个“田园综合体”,服务大局出资组建省文旅集团……特别是2017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并不为人熟知的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屡屡成为热点新闻的参与者。

  看似横空出世,实则厚积薄发。短短7年时间,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干的作风,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交出了一份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单。

  如今,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已经从单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代建主体“白手起家”,成为涉足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拥有8家子(分)公司、3家参股企业、1家并表公司,除棚改板块外,总资产达79亿元的省属重点国有企业。

  他们,何以取得如此佳绩?

  重塑

  2019年5月10日,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经国家银保监会甘肃监管局审核通过,标示性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按一般类企业对待,实施动态管理。

  时至今日,谈及此,省城乡发展集团董事长王明寿依然难掩激动和兴奋。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其称为“龆龀”之年的成果。

  古人将七八岁的孩童处在脱去乳牙、换长新牙、长出恒牙的阶段称为“龆龀”。省城乡发展集团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7年了,正好处在这个阶段。在全国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可谓是恰好脱去了政府融资平台“乳牙”,换长了市场化转型的“新牙”,长出了商业类国有企业的“恒牙”。

  很多人对城乡发展集团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举动觉得不理解。其实,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退,使城乡发展集团成为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的企业,摆脱了融资限制的困境,为城乡发展集团腾出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是集团公司2015年以来市场化转型发展的标志性、历史性、根本性变化。

  以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实现全面市场化转型为标志,一退一进之间,省城乡发展集团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上,迈向了全新的天地。

  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省城乡发展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理念的重塑。

  时针拨回到7年前的2012年。那时刚刚成立的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的前身——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定位正是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平台。

  当年8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全省保障房融资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财政厅、省建投集团共同出资35亿元成立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平台运营。公司先后与白银、武威、酒泉、嘉峪关、临夏、兰州等市州政府合作,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74.05亿元,融资代建各类保障房2.9万套238万平方米。

  同时,他们还继续发挥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的融资平台功能。2014年6月,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更名和组建为省扶贫开发和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年底成为省城乡发展集团的子公司。从2014年到现在,这家公司先后与包括兰州新区在内的省内13个市州签订完成了棚户区改造贷款316亿元,先后与全省70个县市区签订完成了易地扶贫贷款164亿元,总投资480亿元。

  前进的脚步,掩盖不了严峻的现实。

  近年来,为了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严格监管。这导致作为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融资平台的省城乡发展集团,融资成本变大、门槛变高、渠道变窄,严重影响到重大项目投资。

  2015年8月,经省政府同意,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投公司更名为省城乡发展集团,明确要求“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的名称换了,定位也变了。从这一刻起,省城乡发展集团成为独立运营的法人实体,开始开展市场化探索。先后在西安临潼、天水麦积、兰州安宁进行了温泉度假、健康养老等项目的开发,完成投资4亿多元,向市场化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但是,面对政策的变化,毋庸讳言,省城乡发展集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017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后,省城乡发展集团新的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接过改革发展的接力棒,他们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越是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在他们看来,机遇,并非尽指有利条件,很多时候往往蕴藏在矛盾、困难、风险、挑战之中。挑战积聚,压力袭来,既凸显困难,也潜伏机遇。国家政策的倒逼,省委省政府的期望,成了省城乡发展集团全面向市场化转型的全新机遇。

  如果只讲客观、说困难,只会更加被动。省城乡发展集团下定决心,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紧紧围绕高质量、快速度、好效益,以这个又好又快又高的发展目标,开启“二次创业”的新征程,用创造性的工作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破解难题,擦亮了名字里的“发展”这个招牌。

  转型

  改革的是企业,触动的是灵魂。思想上能否破冰,决定着行动上能否突围。

  省城乡发展集团究竟该去向何方?

  不能一味依赖政府!省城乡发展集团最先想到的是“转型”二字。

  第一,发展定位的转型。他们全力拥抱创新,将过去单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代建主体,转变为政府资本孵化器、银行信贷稳压器、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发展商“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由此,他们开始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即“融资投资与建设运营相结合、政府公益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通俗地说,就是干好政府的事,挣好市场的钱,也就是产融结合、政企合作。

  第二,全面顺利完成了政府平台存量债务的转型。

  第三,管控模式的转型。在子公司的管理上,成功构建了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集团公司本部按照中国投资行业、国有投资企业的模式,确定了“战略规划、决策指挥、运营管控和人力资源配置”四个中心的职能定位。集团公司和8个子分公司实行独立核算、各自当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结构,完成了母子公司管理架构的构建。

  第四,主导产业的转型。思想的解放,全新的定位,让省城乡发展集团得以闯出一条新路,打开一片新天地。现在,他们在原有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房地产业务基础之上,以及市场化项目和市场化业务方面,形成了三大产业板块。

  基础设施产业板块。省城乡发展集团充分发挥在投资建设领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优势,以基础设施开发公司和建融实业公司为平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和开辟新的发展领域,致力于城乡公共设施、绿色建筑材料、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市政设施运营管理等业务。

  城市服务产业板块。省城乡发展集团以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和城市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保障房公司、棚改公司、建设开发公司、置业公司为平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在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商品房的开发运营方面,开展租赁和经营业务。同时,大力发展以房地产金融和房产租赁、置业担保等新型业务,着力发展城市养老服务、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业务。

  乡村振兴产业板块。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城乡发展集团及时设立乡村振兴公司,在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温泉度假、田园综合体等方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的路子,顺利地实现了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转向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乡村振兴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第五,企业制度的转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将省城乡发展集团由一个行政化的公司转变为现代化的企业。他们构建了新型的政企关系。由过去的保障房业务、棚户区改造代建回购业务,转向建立PPP等新型的政企合作模式,与省内各个市州进行业务沟通、洽谈,先后与8个市州建立了新的业务关系。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认真落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以“有效董事会”为目标深化了企业改革,并且构建了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薪酬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党建、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三维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第六,融资平台的退出。省城乡发展集团正式退出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平台,标志着债务融资的瓶颈被打破,所有国有企业适用的融资工具,都可以在集团畅通无阻。

  提速

  奔着问题去、撸起袖子干。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使省城乡发展集团跃上新平台、焕发新风采,成功地实现了市场化转型,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近两年以来,省城乡发展集团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城市服务和乡村振兴三大产业板块谋篇布局,产业发展春潮涌动,风生水起。

  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康养、旅游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打好“山水牌”“气候牌”“文化牌”。省城乡发展集团在天水兴建了养老基地示范项目,搭上康养产业发展的“快车”。

  千亩花海芬芳吐艳,田园农庄采摘果蔬……现在,在兰州市榆中县,省城乡发展集团建设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昔日穷村变“花海”,乡村振兴走上新路径。省城乡发展集团不断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现在他们将夏河县香告村、敦煌市五墩村一一打造成全省旅游示范村,吟唱出一曲别样的田园诗歌。

  原有的房地产业务也有了新的探索。省城乡发展集团在武威、白银、临夏的房地产基础上,开始了租赁业务,并积极探索闲置厂房、空置房产的整体性收购和租赁业务。产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房产+”的模式已经形成。

  省城乡发展集团还创新保障房回购模式。近两年采取“资金+资产+股份”的模式回收保障房代建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锐意创新,转型提速。这两年,激发出活力的省城乡发展集团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他们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与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等相关市州形成了新的产业合作,谋划、建设、储备了10多个项目,投资体量将达到100亿元以上,涉及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健康养老、温泉度假、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多个业态,作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有效填补了甘肃省的发展空白。

  敢闯敢试,有赖于党的领导把舵定向。如今,省城乡发展集团形成了抓党建、促业务的“1乘X大于1”的党建工作理念,形成了“为人民美好生活补短板,为新兴产业发展作导向”的双为发展理念,形成了有效董事会模式,形成了“333”扶贫开发模式,形成了“六入工作法”基层党建模式,形成了三维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同向、同频、效率、效能、敬业、专业的职业操守,形成了“政治导向、问题导向、业绩导向、实干导向、口碑导向”的企业工作导向。同时,形成了产融结合、城乡融合、人才强企、项目强企、阶段性持有和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

  文化是企业的DNA,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7年努力,省城乡发展集团在风雨兼程中,倾力打造出了“守正出新”的企业精神,即守道德之正、守法纪之正、守言行之正,出理念之新、效率之新、形象之新。

  “虚功”实做,春风化雨,形成了省城乡集团发展的软实力,进而成为企业文化力和品牌影响力,让集团风正帆悬。

  如今,省城乡发展集团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展望未来,省城乡发展集团一定会不忘初心、聚焦主业、发挥优势、服务大局,继续不断解放思想,打开发展闸门,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在市场“熔炉”中百炼成钢,书写出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七夕新风尚 同心度鹊桥 七夕新风尚 同心度鹊桥
  • 2019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在甘南举行 2019牦牛乳产业发展论坛在甘南举行
  • 甘肃省法院召开全省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审判经验交流会(图) 甘肃省法院召开全省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第二次联席会议暨审判经验交流会(图)
  • 兰州:婚姻登记融入七夕元素 诵诗描扇更具仪式感 兰州:婚姻登记融入七夕元素 诵诗描扇更具仪式感
  • 武山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武山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 武山县首批标准二维码门牌安装工作正式启动 武山县首批标准二维码门牌安装工作正式启动
  • 武山县召开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筹备动员会 武山县召开2019天水·武山蔬菜博览会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筹备动员会
  • 成少平主持召开宝兰客专东岔汽车站班线车辆运营协调会 成少平主持召开宝兰客专东岔汽车站班线车辆运营协调会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