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消除隐患点——白银会宁县开发式治理地质灾害纪实
原标题:【安全生活 安全生产 安全发展】
打好组合拳 消除隐患点
——会宁县开发式治理地质灾害纪实
近年来,会宁县祖厉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取得成效。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 锋
会宁县地形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壑纵横,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点多面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截至目前,全县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96处,分布在28个乡镇。
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将甘肃省列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省的政策机遇,巧用政策杠杆,放大治理效应,结合棚户区改造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本,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实施开发式综合治理的基本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城区地质灾害开发式综合治理路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通讯员 王锋
筑牢“责任链”
会宁县城区地处祖厉河中上游,整个县城被不稳定斜坡和7条泥石流沟包围,城区内祖厉河沿岸崩塌群长达12公里。近年来,会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为扭紧综合治理的“责任链”,会宁县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在健全责任制度、项目实施管理、督促检查、建立考核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针对祖厉河流域地质灾害线路长、居住人口密集、安全隐患突出、治理难度大的实际,该县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消除隐患、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工作原则,明确“影响项目施工的拆迁区域不清场、地质灾害项目不启动”的推进要求。
会宁县将创新贯穿于治理始终,秉持灾害治理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走开发式治理的路子,实行一次性规划、统一治理方案、逐年分步实施。县里注重目标可行性,对综合治理进行充分调查论证;注重安全防治性,有效消除地质灾害潜在隐患;注重连续整体性,使各部分工程实施后达到有机整合;注重综合效益提升,充分体现综合治理的最大效益;注重引领创新性,积极探索开发式治理模式。
牵住“牛鼻子”
在会宁县,崩塌滑坡灾害时有发生,不仅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尽快实施城区灾害治理工程,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刻不容缓。
2016年以来,会宁县在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中,按照“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旅游文化城市,走开发式治理路子,扩大综合社会效益”的总体思路,围绕旅游文化城市定位,与陇中区域性城市建设相结合;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立足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实际,通过治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与综合开发治理相结合,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多方整合资金开发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政策,及时推进影响工程施工的项目区域内拆迁安置工作。通过“四个结合”,有效推进了城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构建“大格局”
近年来,会宁县一批惠及民生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相继上马。2013年实施了会宁县城区寨子桥段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在此基础上,会宁县抢抓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机遇,相继组织实施了城区西湖庭院至热力公司段、文昌路至会宁二中段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为了加快推进综合防治进程,会宁县自筹资金1.03亿元,实施了寨子桥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二期、北城教育片区边坡防护工程等。项目的实施,确保了会宁二中至寨子桥北区域地质灾害的全面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了沿线居民、单位的安全。
会宁县城的综合防治工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式治理路子,社会综合效益充分显现。在治理工程中,县里将顶部防护墙设计为仿古青砖垛墙,并结合地形因势而建仿古式墩楼,坡面设置生物绿化图案,增加了文化内涵,达到了灾害治理构筑工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的充分协调。灾害治理项目完工后,将与县城祖厉河道城区段治理工程相映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红色旅游名城建设增添亮点。同时,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节约集约用地,充分利用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织密“保障网”
会宁县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旅游文化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优化紧密结合起来,打好地质灾害治理“组合拳”。对水、电、气、暖、房等基础设施落后,排污、排洪不畅,存有安全隐患的祖厉河周边600余户居民进行有效安置;通过地质灾害治理,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配套生态绿地22.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文昌路、滨河东路、寨子路、滨河西路、砚台路和兴业路,建成了状元府邸、颐园水景等10个住宅小区,建设水岸公园、文昌小学等。
通过项目的实施,会宁县缓解和消除了祖厉河沿线2万余人及10余家单位的安全隐患,安置棚户区居民600余户,配套建设生态绿地22.3万平方米、道路6条、住宅小区2个、公园2个、学校2所。2013年以来,会宁县共整理出建设用地1300余亩,已出让687亩,获得土地收益7.6亿元,共整合项目资金约10亿元,撬动民间资金约23.7亿元,原来支离破碎的河滩地得以高效利用,建成了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新发展第三产业47家,新增就业岗位168个。
会宁县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彻底改变了县城的环境面貌,营造了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使地质灾害隐患点变成了亮丽的风景线、产业的聚集线、发展的引领线。
相关新闻
- 2015-04-13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防治战略学术论坛将在兰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