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贫困“硬骨头” ——永昌县红山窑镇红山窑村巩固脱贫成果速写
原标题:啃下贫困“硬骨头” ——红山窑镇红山窑村巩固脱贫成果速写
2013年底,永昌县红山窑镇红山窑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366人,是永昌县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是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硬骨头”。而到2018年,该村已成功退出了贫困村的序列。
近日,记者走进红山窑村,被村里巩固脱贫成果的场景感染着——
母牛喜添丁
“我们家的牛刚刚生小牛娃了,快来看啊!”5月30日上午,当记者跟随村干部刚走进红山窑村扶贫养殖小区时,六社村民陈开寿抑制不住兴奋,逢人就报喜讯。
陈开寿乐得合不拢嘴,拉着大家直奔牛舍,指着正在吃奶的小牛犊说:“快看,就是这个小家伙,刚刚生的,看它长得多壮实,值7000多元呢。”
母牛生小牛,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对陈开寿而言,这头小牛却给他带来了希望。陈开寿是村里刚刚脱贫的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今年初,村里投资165万元修建了扶贫养殖小区,按照“公建民租、循环使用”的运营模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小区发展规模养殖业,陈开寿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借了钱,租了场地、买了牛,就怕不好养,养不活。”陈开寿说,“今天母牛下仔,心里石头终于落地了。”
扫帚车间促增收
清晨8点,雷玉莲便赶往村头的扫帚生产车间。
这个车间是红山窑镇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芨芨草资源,联合有关企业共同筹建的扶贫车间,生产扫帚,预计年产值达80余万元,让雷玉莲等3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扫帚生产工序大多已实现机械化,雷玉莲们的工作相对简单,劳动强度也不大。
红山窑村村委会主任李长峰告诉记者,这些工人们在家门口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拿到70元左右的工钱,工作时间自由,按天计酬,大家对这种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工资待遇表示满意。
雷玉莲说,现在孩子们都去外面打工赚钱了,剩下的只有一些年纪大,出不了大力气的人。来这个扶贫车间上班,一个月可以挣2000多块钱,解决了家里的很多难事。
啃下贫困“硬骨头”
打工赚钱还有分红
中午,漫步在红山广场,缕缕酒香飘来,沁人心脾。记者循着酒香不觉来到广场旁边的厂房外,抬头看去,“双创孵化基地”几个字映入了眼帘。
李长峰介绍说,该基地是村里配合镇政府完成的富民产业孵化基地,是集窑文化体验馆,胡麻油压榨透明流水线,打毡、洗粉条作坊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展销、电商为一体的参观接待点和创业创新点,现由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并经营。
走进厂房内,浓浓酒香扑鼻而来,酿酒蒸笼上冒着腾腾热气,一股清澈的青稞酒缓缓流进酒缸,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宏正忙着分装青稞酒。
说起酿酒,赵志宏头头是道:“我采用的是传统土法酿酒工艺,利用红山窑村出产的青稞、小麦、大麦等酿制,口感烈而不辣,卖得可好了。”
赢口碑不忘助乡邻,赵志宏招收了村里十几个贫困村民来上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钱赚。赵廷芳就是其中一员,他说:“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可以赚2000多元,而且村上分红,每年分下来又有不少,现在日子好过多了。”
红山窑镇副镇长赵永昌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10月,镇上将财政拨付的20万元入股到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村上按9%的年利率享受分红,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5万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