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通渭:筑起金色“粮仓”奔小康
通讯员 赵世军
初夏时节,穿行于通渭县山乡原野,一垄垄银色地膜包裹的层层梯田犹如一条条玉带,在阳光照耀下缠绕在田野山间,一片片膜面上的农作物舒叶拔节、绿意盎然,在千山万壑中编织着丰收的希望。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通渭县立足县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探索和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2011年,通渭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09年、2012年、2013年3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昔日的“缺粮大县”一跃成为全省86个县市区中排名前五的产粮大县。
“我家从吃‘供应粮’到‘种粮大户’,让我深切感受到了粮食高产要靠科技扶持,农民增收离不开政策引导,农民种地也有‘钱’途。”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的襄南镇东坪村农民孙爱红深有感触地说。1990年以前,他家一直以种小麦为主,但每亩产量也就两三百斤,而且产量不稳,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基本上靠外出打工的收入支撑着。2009年,他听说县上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取得了可喜的集雨保墒增产效果,山地玉米单产量能达560公斤,与水川地单产相当。2010年,他以每亩40元的价格租下了100亩山地开始种全膜玉米,种了两年,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2012年又流转土地400亩,当年种植全膜玉米600亩,收了60多万斤玉米,纯收入40多万元。今年种植800多亩玉米,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产量可达100万斤以上。
据通渭县农技中心主任王旭军介绍,这几年农民家里存粮多,基本都能吃三五年。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等富民利民政策的深入实施,市场意识逐渐在农民的脑海里“扎根发芽”,对土地的投入算起了“经济账”,大部分地块用来种玉米、中药材、小杂粮、果蔬等经济作物,其中发展果品基地18万亩、花椒12.9万亩、金银花7万亩,年种植全膜作物75万亩以上,推广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种植效益迅速提高,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大县科学协调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新路。
相关新闻
- 2019-05-27定西渭源:种下人参果 勇走致富路
- 2019-05-27定西临洮: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盛世助脱贫
- 2019-05-27唐晓明:加快补齐短板 全力冲刺清零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2019-05-27渭武高速定西岷县境内各竜隧道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