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酒泉

将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处 ——肃州区铧尖镇“三变”改革搭上农旅融合快车

19-05-14 09:14 来源:酒泉日报 编辑:沈文刚

  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近两年,肃州区铧尖镇借助“三变”改革机遇,将资源、资金向特色农业聚集,向带动产业发展成效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聚集,把广大农户增收的意愿和努力凝聚在一起,发挥近郊优势,充分利用湿地资源,把“三变”改革与乡村休闲旅游深度融合,让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处。

  两年来,“三变”改革让铧尖镇实现了股份相聚、产业相融、群众连心,搅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厚植了潜力。

  本报记者 王 荣  通 讯 员 岳莉萍

  盘活资源激发动力

  位于铧尖镇小沙渠村5组的酒泉市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是铧尖镇“三变”改革的“先锋”。如今,该合作社经过9年的发展已吸纳社员78户(土地入股26户、资金入股52户),成为铧尖镇特色农业发展的顶梁柱。

  4月12日,记者见到了该合作社负责人郑庭彦。郑庭彦是土生土长的铧尖人,2009年,他利用积攒多年的农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开始“倒腾”农副产品,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10年,顺应农村发展趋势,郑庭彦勇挑大梁,在铧尖镇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注册了酒泉市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

  小沙渠村临城靠路,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设施较好,但由于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加上信息不畅,一直是增产不增收。

  2014年,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合作社发展目标逐渐清晰起来。郑庭彦大胆投入,搭建10座钢架大棚,全部种植芹菜,当年收益40万元,这让他信心倍增。看到效益后,很多农户逐渐打消了疑虑。

  2015年,合作社再接再厉,又搭建了4座温室、1座连体棚,新建了30座钢架大棚,丰富了蔬菜种植种类。这一年,郑庭彦的收益达到了80万元,合作社吸纳了52户农户,规模持续扩大。

  以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入社,年末按效益分成,是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制定好的运营方式。这些年,合作社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开辟发展途径,做到了靠市场运行、凭制度办事,形成了联结紧密、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2018年,着眼“三变”改革,合作社开始进一步探索促农增收的最优模式。

  “村民当股东,自己创利润,给自己打工,这才是‘变’的根本。”小沙渠村党支部书记沈建军说。

  为了解决大棚资源浪费、亩均收益低等问题,合作社采用了“村集体、合作社筹资+农户酬劳”的发展模式。

  “村上、合作社建棚,签订3年内不准挪棚、弃棚合同,农户申请获批后,免费种植,收益自理。采取了这种模式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更高,种植也更加精细,亩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郑庭彦说。

  “这种方式也成为我们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沈建军告诉记者,在申请钢架大棚的时候,村上会优先考虑贫困户,让他们不再“等、靠、要”,而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摘掉贫穷的帽子,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也打消了扶贫倾斜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

  如今,小沙渠村以合作社为先锋引领协同发展,形成了西边钢架大棚“一片银”、东边日光温室“一片白”的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

  “这两年,其他村的农户种植积极性也很高,说明群众很认可这样的发展方式。农户的思维转变了,改革工作也就更好推进了。”沈建军说。

  专业引领保驾护航

  今年52岁的小沙渠村3组村民康生泉也是“三变”改革的受益者。2013年,康生泉搭建简易拱棚种植蔬菜,利用近郊销售便捷优势,提高了收入。后来,他和妻子又在合作社的指导下,丰富了种植品种,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我搭建的钢架大棚是普通的,一座成本6000元左右。现在,村上和合作社搭建的钢架大棚规格高,一座成本一万多元,免费提供给我们种。我抓住机会申请了两座。”康生泉说。

  这些年,合作社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营机制,扩大种植规模,壮大绿色瓜菜产业,发展钢架大棚150座,带领群众走上了增产增收的路子。

  “过去,我们自己育苗种植,蔬菜品质无法保证,有时候就赔了。现在,合作社先筛选试种三十多个品种,我们再种,卖得好,挣得多。”康生泉说。

  近年来,合作社从农户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提供信息、资金、技能等服务。在资金支持上,合作社通过农村信用联社,为社员申请贷款20万元。在科技培训上,合作社安装电视机、电脑等办公设施,购买了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光盘等,建立了农技知识宣传专栏和培训室,为社员普及科技知识提供了场所。同时,邀请肃州区蔬菜中心、乡农技推广中心专家为社员开展农技知识讲座,并到大棚内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综合调控、无害化控制等技术组装,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在物资供应上,合作社将生产资料供应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统一购进优质棚膜、肥料等物资,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为社员节省了支出。为了继续扩大规模,合作社广辟门路,多途径销售。今年,合作社积极与甘肃佛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发展订单农业,签订辣椒种植合同2500亩,育苗1200万株。与此同时,合作社积极种植高原夏菜,落实高原夏菜订单面积200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有了‘三变’改革的好政策和合作社的服务帮助,我们种地也种出了新成就。”“三变”改革让康生泉每年的收入达到了10万元。

  农旅融合精致发展

  在脱贫致富路上,小沙渠村种植户王建国走的是采摘路线,他种的梨瓜备受青睐,每到上市时,基本抢购一空。“现在,乡村旅游越来越热,周末、节假日来游玩的市民特别多,大家一边游玩观景,一边体验采摘,乐趣无穷。”王建国说。

  近年来,铧尖镇抢抓小沙渠村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开启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新科技运用+新品种展示+新型农民培育+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铧尖镇经管站站长王金龙说:“铧尖镇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由绿源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现有入股社员20户。近年来,铧尖镇抢抓全区建设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有利时机,先后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连体温室、双面拱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2018年,借助小沙渠村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采取‘合作社+党建+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果蔬产业,引进果蔬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尝试栽植了火龙果、无花果等热带特色水果,效果不错。”

  “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园的不断精致,为下一步镇上建成集观光、休闲、采摘、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金龙说。

  改革无穷期,探索未止步。今年,铧尖镇还通过新建、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百亩日光温室小区,进一步引进新设备,推广新技术,为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民培育、乡村旅游发展再添动力。

  “目前,新建温室已全部完成墙体搭建,扣棚种植20座。改造温室已全部完成缓冲间改造、墙体加固提升和扣棚种植。”王金龙说。

精彩推荐

  • 杨英福:“中国胃镜之父” 杨英福:“中国胃镜之父”
  • 备战十年金昌男子车林平 冲刺珠峰 备战十年金昌男子车林平 冲刺珠峰
  • 【爱国情 奋斗者】为梦起舞 让爱延伸——乡村舞者金淑梅的故事(图) 【爱国情 奋斗者】为梦起舞 让爱延伸——乡村舞者金淑梅的故事(图)
  • 户籍新政发力——甘肃四年新增248万“城里人” 户籍新政发力——甘肃四年新增248万“城里人”
  • 甘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兰举行专题学习会 林铎欧阳坚等出席 孙伟主持并讲话 甘肃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兰举行专题学习会 林铎欧阳坚等出席 孙伟主持并讲话
  • 兰州肽谷·多肽技术项目合作论坛在兰举行 拟打造千亿生物产业集群(组图) 兰州肽谷·多肽技术项目合作论坛在兰举行 拟打造千亿生物产业集群(组图)
  • 余建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强化责任担当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图) 余建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强化责任担当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图)
  • 余建深入敦煌市基层公安机关宣讲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图) 余建深入敦煌市基层公安机关宣讲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