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民勤县:黑山村的改厕故事
原标题:黑山村的改厕故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通讯员 姜新文
民勤县重兴镇黑山村位于石羊河畔,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红崖山水库建成蓄水整体搬迁而成。一直以来,村民使用的都是旱厕,一个土圈一个坑,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寒风刺骨。
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普惠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乡村振兴道路上必须跨过的一道坎。然而在黑山村,“厕所革命”的推进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刚开始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没那么讲究,所以大家都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村民陈国友说。
鉴于此,黑山村充分征求农户意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厕所革命的好处。同时,组织群众代表观摩邻近村庄集中展示的8种厕型,号召村干部、党员带头打造改厕“样板”。
“通过宣传改厕的意义和补贴政策、组织实地观摩、干部带头改厕,村民的思想观念逐渐实现了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黑山村党支部书记香江元说。
黑山村的“厕所革命”坚持因户施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结合农户庭院布局,对结构老化的进行拆旧建新,牢固的进行保留改建。让群众自主选择改厕模式和设备,对比了解设备性能质量,选优使用。“政府主要搞好宣传发动、技术指导工作,唱主角的还是农民。每2个社安排1个安装技术服务队,在供货企业的指导下全程参与设备安装,及时发现和处理遇到的问题。”重兴镇镇长邱玉英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黑山村按照“户申请、镇自验、县验收”的程序,对农户厕所进行逐一验收,特别将冬季使用、防止异味、拆除旱厕作为验收合格的硬性标准。
村民董占瑞告诉记者:“3月我们的厕所通过验收,4月县里就把2000元的补贴打到卡上了。我算了一下,改厕设备和劳务等费用都够了。”
“厕所革命”不仅是建设与资金投入问题,做好后续粪污处理,才能保障正常使用。黑山村的村民手中都有一张名片,只要拨打名片上的电话,排污车就会在约定的时间主动上门服务,既省时又方便,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点赞。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