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叶问。”
甄子丹的《叶问》系列电影,让这句标志性的开场白广为人知,也让从前无人问津的咏春拳成为了潮流。
在兰州咏春拳馆毅咏堂内,馆长宋知毅正带领着他的徒弟练拳,在这里释放着属于咏春的光彩。
宋知毅,咏春拳武者,6岁习武,至今已22年,练习咏春拳11年。
看着武打明星李小龙电影长大的宋知毅心里一直有个功夫梦。
“小时候看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觉得功夫很厉害。”长拳、散打、跆拳道,习武前十年,宋知毅学习了各种中外功夫,经过刻苦的训练练就了优异的身体素质。
2005年,宋知毅正式开始接触咏春拳。
“一直想学习咏春,但当时在西北,身边没有人会咏春,我先学习的传统武术。后来,我还是决定南下佛山,找师父学咏春。”
佛山,功夫之城。咏春,南拳武术,发轫于清。得名于开山宗师——严咏春。武术名家梁赞,沿袭严咏春一脉,于佛山设馆立派,收徒授艺,咏春自此生根,扬名立万。
初到佛山的宋知毅人生地不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刚到佛山,也听不懂粤语,磕磕绊绊找到了四家拳馆的电话,给前两家打电话都无人接听,我当时心都凉了半截,但还想再试试,第三个电话终于接通了,我在电话里表明了学拳的想法,对方说让明天再来,我当时等不及了,当晚就去了拳馆,不过也算有幸,就在那里,我遇到了恩师张红山师父。”
“起初,师父让我在拳馆专门做接待,但我觉得,从西北一千九百多公里跑去佛山,是去学功夫的,还因这件事和师父有一点争执。我只能挤着时间去练功夫。后来,我想了个主意,把头发剃光,刮掉其中一个眉毛,这个样子没法见人,我就可以专心练功了。师父还笑着说小宋是一个‘怪人’。”
在佛山学习咏春拳的八年时间里,宋知毅从不缺课,每天的训练大概八小时以上,回到家中每天还对着木桩勤练不辍。
“在那个年纪,喜欢一样东西就应该去坚持,我怕等以后上了岁数后悔。”回忆起当年的学武之路,宋知毅满脸的自豪。
摊、掌、膀、伏、抌、捶,左右手交错出拳,动如脱兔、快如闪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练咏春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手法快捷,刚柔相济,瞬间爆发力非常强,拳路灵活,连消带打,攻守同期。”宋知毅说。
2013年,宋知毅回到家乡,在兰州开办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拳馆——毅咏堂,面向社会公开收授徒弟。
“现在弟子有39名。最小的6岁,最大的45岁。”
在众多弟子中,有一位来自加拿大学员,他说他之所以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功夫,就是因为他想了解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他想来了解中国人,想知道这个诞生巨星李小龙的国家是怎样的?他说他学到的功夫是一种文化。
“弟子们对于中国功夫的一些看法也让我受益,我也在想功夫也是需要去开枝散叶,怎样把中国功夫中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除了在兰州开咏春拳馆外,宋知毅还应邀到武警某部开办咏春培训班,教授官兵学习咏春拳。平时,还到兰州一些学校推广咏春文化,教小学生学习咏春。
在2018年中,宋知毅就参与了五所学校的咏春课程教学,“每所学校在3000人师生以上,大致有15000人的传播,有400人直接参与课程。咏春虽然在甘肃这边的学习氛围并是不会很浓,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传授武术时,宋知毅总是反复向习武者强调:“传统武术只有一个宗旨:止戈为武。我们学习咏春拳是为了弘扬中国武术,学习武术精神,推广咏春,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而不是为了打架,为了耀武扬威。”
他说,希望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要从内心真正理解中国功夫所传达的道理,而不仅仅只看到功夫表面的技艺,因为这才是中国功夫的魅力所在。
习武多年,宋知毅心中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武术,不再是对抗的依仗,而是变成了心中的一股信念。
“这些年,我学到了“不怕打不贪打”、“不卑不亢”的精神,习武绝非试图以暴制暴,而是通过习武让对方意识到我方的强大,从而达到止戈和强身修身的目的。把这些道理运用到生活和职场中,心境自然就会沉稳平和。”宋知毅说起了他的静心之路。
“传承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我觉得教授功夫应该是秉着一种奉献的精神。我也觉得是一个终身的事业。”宋知毅说,习武二十多年来,他被武术教化,又教化了更多人。
从学拳到教拳,在这个过程中宋知毅学到了踏实与坚持。咏春门内有谚语云:“念头正,终身正。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现在咏春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们在一起,学习咏春、探讨人生。
看着宋知毅优雅的身段和干净的拳风,相信他会更加的向着自己的梦想靠拢。
本网记者 彭晓姣 实习生 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