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光好 植树播绿正当时
原标题:又是一年春光好 植树播绿正当时
春暖花开,会宁县干部群众在中川镇大墩梁义务植树。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常琦彪
连日来,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坪庄村的干部群众在荒山上植树。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史有东
会宁:春来添新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会宁处处生机盎然。沿着会师大道一路行驶,路旁山上沉寂了一冬天的树木已被唤醒,属于春天的新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加清晰,让人身心舒畅。
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的会宁县,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植被相对脆弱,林业生态综合治理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得益于近年来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县林草覆盖度达到了33.94%,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59%,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为了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3月中旬,会宁县今年的春季造林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起来。
来到新添堡乡道口至侯家川镇侯川段的247国道,只见一片繁忙的景象,会宁县林业局组织植树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植树。施工人员从运输车辆取下杨树、油松、云杉的树苗,往栽植区域运送。
“把树苗扶稳了再回填泥土,然后往上踩几脚,才能把树苗固定住。”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一边培土,一边细心地指导大家。
“我们这里开工已经七八天了,今年的造林面积是1000亩左右。”负责该区域造林绿化的工程负责人滕文栋介绍说,“因为温度尚低,地里还有些冻,开工的这几天主要在进行划线、打坑的前期准备工作。这几天大概栽了100亩左右。”
自从造林开始,每天早上7点,滕文栋便带领工人赶到造林点,晚上7点左右才完工。就这,每日还要开会总结,做好第二日的施工准备。“时间紧张,计划4月20日完工,那时候杨树就要发芽了。”滕文栋说。
在现场我们看到,工人为栽植好的树苗浇完水后,覆上一层地膜。“因为这里温度低,比较干旱,这样可以保墒提温,太阳一晒,更容易发芽。”滕文栋解答了我们心头的疑惑。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会宁县林业部门在整体规划时,对于树苗的间距也进行了调整。“去年,我们种植的株行距是2米乘3米,今年是3米乘3米,一亩地可以种74棵树,比去年稀疏一点,这样对树木的成长更加有利。”滕文栋说。
“7月左右就要进行验收,成活率要达到95%以上,没栽活的还要重新补栽。”滕文栋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每晚开会的时候要给工人一遍遍强调严把树苗质量,和栽植时的注意事项。”
3月中旬以来,在会宁县春季植树造林绿化现场,到处是这样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今年,全县计划造林12万亩,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城郊大环境绿化建设、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等。”会宁县林业局副局长何智荣介绍说,“我们还将以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为目的,持续抓好苹果、花椒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
安定:荒山坡变成金土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一年好处是初春。记者近日来到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马家岔村,放眼望去,层层梯田间,一排排返青的小树挺立其中,昂首迎接着明媚的春光。
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候,马家岔村贫困户孙孝这几天一直在自家地里忙着抢墒覆膜。他说,去年种在梯田里的饲草玉米取得了好收成,今年种起来就更有信心了。
孙孝以前也是一样的忙,家里的地和亲戚的地加起来37亩,都需要他来操持。37亩地啥都种,小麦、玉米、洋芋、燕麦、扁豆……窄地沟边全填满,可一年到头,土地带来的收入却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部分土地条件差,坡耕地多。
马家岔村位于安定区南部山区,海拔高,干旱少雨。村民的耕地大多是坡耕地、坡陡地,土质稀松,一刮风,风沙呛人,一下雨,庄稼冲毁。“辛劳一整年、未有一斗收”成为当地村民常年面临的无奈现实。
“以前铺地膜难,耕种难,收割也全得靠人背肩扛,小的架子车都很难拉进去,更别说是拖拉机、微耕机了。”孙孝摇摇头说道,“我们的地既不耐旱,也不耐涝,越来越瘠薄了。”
李家堡镇所在的东河流域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的困境,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33.25平方公里。2013年,东河流域被纳入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涉及凤翔镇、李家堡镇、宁远镇、团结镇、香泉镇、杏园乡等6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五年来,安定区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开发措施组装配套,整乡、整村、整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整体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截至目前,东河流域累计兴修梯田4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2.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71.5%。另外,东河流域还建成了40座淤地坝,5座小型水库。
2018年9月,东河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最后一个实施区域——雷家门项目区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也正是在去年,孙孝家的17亩坡陡地、坡耕地全部被推平拓宽。他在14亩地里种上了玉米,去年雨水好,地力得到调整恢复,饲草玉米每亩产量在3吨左右。牧草价格又高,一年下来,仅是玉米一项,他就挣了1.2万元,家里也顺利脱了贫。
“梯田就是好呀,蓄水保墒,土地产量高,种了就能保收成,而且山头也更绿了,环境也越变越好,刮风也不会再‘吃土’了。”孙孝笑着说道。
近年来,东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断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林草植被得到保护恢复,野外放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东河流域已完成造林11.6万亩,种草9.7万亩。
现在的东河流域,山上的荒坡都栽上了侧柏、山毛桃,沟道旁则栽种了沙棘、柠条。曾经光秃秃的山头被层层的绿色紧紧包围,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金土地,群众生产生活劲头更足了。
甘谷:人忙春意浓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春到暖日和风,山间人影匆匆。时下,沿甘谷县境内的天定高速公路筛儿沟流域举目四望,山间一个个鱼鳞坑星罗棋布,刚刚栽植的油松经过春雨的滋润,吐露着勃勃生机。
“天气渐暖,新一轮的绿化工作也拉开了序幕。”甘谷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马恩福告诉记者,连日来,甘谷县抢抓造林绿化黄金时节,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和专业造林工程队员,在310国道甘谷段、天定高速公路磐安红沟门、筛儿沟流域、新兴镇孙家坪等地,紧锣密鼓开展造林绿化各项工作。
“这个项目规划面积7100亩,计划栽植各类苗木43.72万株,目前已栽植各类苗木18万株。”马恩福说,去年以来,甘谷县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为目标,以天定高速公路沿线山坡绿化和310国道绿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业各项改革,全力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累计完成各类造林3.2万亩。
“绿化要遵循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马福恩说道,为此,甘谷县不仅规划建设县域内天定高速沿线绿色生态长廊,还计划打造渭河北岸浅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指着面前的大山,一位当地林草局的干部告诉记者,在低处栽植百日红、丁香、木槿等花灌木,在荒山荒坡栽植油松、云杉、侧柏、火炬等乔木,在田面栽植花椒经济林……如今的绿化工程不仅要达到绿化效果,还要兼顾美化效果,甚至在山间营造出不同季节的香味。
刨树坑、栽树、填土……一场春雨过后,甘谷县大庄镇苏家湾村里,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场面。忙碌的工人们在县林草局干部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工作。能在植树绿化开始前下一场雨,简直是绿化工人们梦寐以求的美事,大伙儿不禁赞叹:“天道酬勤,春雨这是赶来帮咱了!”
绿色渐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脱贫攻坚也从中获取了“绿色助力”。去年,甘谷县积极发展以花椒、核桃、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不断改善贫困村人居生态环境,配合乡村两级落实精准扶贫生态护林员劳动报酬,整合林果业项目,启动实施安远镇2个贫困村乡村绿化工程,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以乡村公路绿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为目标,助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来干,今年政府鼓励大家种花椒,请来专业的公司,要在镇里建成1万亩花椒园。”苏家湾村村民孙建军加入栽植队,在家门口搞绿化,还能赚到钱。他告诉记者:“加入栽植队后,不仅能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栽植自家的花椒苗,每天还能有60元的务工收入,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栽植效果非常好。”
栽一棵树不难,活一窝苗才是关键。甘谷县坚持“个体承包、项目管理、栽管并举、提高两率”的工作思路,公开招标实力强的造林公司,以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两年管理的造林模式,全程派驻林业技术人员现场监工,严把苗木、整地、浸坑、栽植、浇水、铺膜等造林关口,层层落实造林管理责任,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栽植绿化工程的质量一点都不敢马虎。”在礼辛镇造林点,记者邂逅了甘肃华莹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虹,她告诉记者,公司今年承揽了2个造林点项目。作为该地绿化工程的承包业主,从正月初八开始,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个点上监督工程质量,“一定得确保栽植成活率。”
据了解,今年以来,甘谷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道路绿化相结合,以礼辛柏林董岘3000亩点、天定高速沿线新兴筛儿沟流域绿化和310国道公路绿化工程为重点,计划完成各类营造林工程11万亩,其中营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目前,已完成各类造林1.7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87万株,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公路绿化33.3公里。
相关新闻
- 2019-04-12众人植树树成林兰州青年植绿护绿在行动
- 2019-04-11共青团兰州市委开展植树活动 助力“都会城市 精致兰州”建设
- 2019-04-11临泽倪家营镇:志愿者们植树忙
- 2019-04-11甘肃临潭:植树添绿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