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让大漠变绿洲 向沙漠要效益
(通讯员 吴璐)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端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属典型的荒漠干旱气候区,三面环沙,风大沙多,土地总面积1.88万平公里,其中荒漠化土地达18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为了抗击风沙,保护家园,多年来,金塔县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和压沙活动,使全县35%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让荒漠穿上绿装,戈壁树木成林。
眼下,正值金塔县进入了风沙季,这几天,县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穿梭于各个风沙口,对今年的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现场进行谋划和安排。“今年全县的人工压沙还是主要围绕城西防护林带进行,主要采取砾石压沙,草方格压沙,黏土压沙这几种方式,每年增长上一部分,这样下去以后,通过逐年的努力,金塔的两座水库的进沙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县治沙站副站长赵清民说。
据统计,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压沙治沙,全县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18个风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彻底结束了全县沙进人退的历史。金塔县沙漠森林公园在60年前,还是全县最大的风沙口,但如今这里的胡杨树已经长得密密麻麻,胡杨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亩,形成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成了身负盛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回想起当年参加了义务植树的场景,如今又义务当起护林员的陈元业老人,说起这一变化,无限感慨。“原来我还是个娃娃的时候,这就是个沙滩,真是没想到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金塔县潮湖林场护林员陈元业说。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金塔县已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主动向沙漠要效益,逐步走出了一条“沙里淘金、多业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投资最大的民间资本荒漠化治理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已顺利完成了12万亩梭梭林种植计划,今年的种植任务也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为了吸引资金支持,继续扩大梭梭林带建设,打造荒漠性的野生中药材基地,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对接,争取了“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
“今年,我们和蚂蚁森林合作种植了总共是450万穴,大约是40540亩,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完成种植是一万亩过一点,完成了今年全年任务的20%左右,”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何长海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亿元种植梭梭31万亩的项目,已经完成了40%。项目完成后,将使金塔县累计造林面积增加76%,可以让处于沙漠边缘的鼎新镇造林面积扩大近5倍。
同样,生态效益也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日益凸显。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嫁接的肉苁蓉也快到了获取收益的时候。“我们现在就是嫁接了一万亩地的苁蓉,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公斤大概30到50元左右,保守估计30元左右,一亩地最保守产量可以达到100公斤,一万亩地就是100万公斤,从明年开始卖的话,最保守的收入应该在3000万左右,”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何长海说。
满目荒凉成往昔,青山绿水今犹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目前金塔县境内林地面积已达到143万亩,人工和生物治沙6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2%,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连续20年实现了“双缩减”,形成了防风林网交错,经济林果镶嵌,绿色通道纵横的生态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