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张掖:优化“软环境” 激发新活力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张掖:优化“软环境” 激发新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中国甘肃网4月7日讯 郝凯今年56岁,已是临近退休之年,可他却干劲十足,跟小伙子一样。“拿着双份工资,做着擅长的事业,工作状态也由被动变主动,当然浑身是干劲!”郝凯说。
如今的郝凯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张掖市农科院农业推广研究员,另一个则是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既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是民营企业老板,这样双重身份的实现,源自张掖市农科院一项新政策——“双向兼职”。
何为“双向兼职”?张掖市农科院规定,科技人员经自愿报名、院里审核、签订三方协议后在种业企业和院所之间“双向兼职”,在完成本院科研任务的基础上,由服务单位向院里缴纳每人每年2.5万元的技术服务费。他们既是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又是农业企业老总、员工或者技术顾问,与单位人员同等享有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此前,郝凯一直在农科院从事农业科研及推广工作。“双向兼职”政策实施后,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郝凯带领8名科技人员创办甘肃金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新品种研发,并将公司发展成为甘肃仅有的两家农业农村部认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之一,先后培育玉米新品种18个,成为省内培育玉米新品种最多的团队负责人。
如今在张掖市农科院,有着双重身份的人,远不止郝凯一个。截至目前,农科院共有37名科技人员“双向兼职”,占全院科技人员总数的58.7%。“可以说,全国平均每20粒杂交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是我院‘双向兼职’人员负责生产的,58.7%的‘双向兼职’人员占用全院30%的财政经费,却筹集着全院70%以上的科研经费,创造着全院90%以上的社会效益。”张掖市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说。
张掖市农科院在人才政策方面的大胆尝试,是张掖市创新人才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5年6月,张掖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城市。2018年11月,张掖市“双创”示范工作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在此基础上,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人才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路子。
“我们着力在优化‘软环境’上下功夫,坚持一手抓本土人才培养,一手抓高端人才引进,努力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
为此,张掖市坚持放权放活,解除束缚人才的“紧箍咒”,推动人才走进企业、成果走向市场。其中最大的创新举措就是破除人才身份限制,出台支持农业科技人才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服务管理办法,鼓励科技人才到园区、企业、乡村一线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全市2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并以技术入股、直接投资等形式领办联办经营实体110多个。同时,张掖市还积极打破人才评价局限,树立以品德、能力、实绩和贡献为主的评才导向,突出业内认可和行业评价,先后选拔省领军后备人才、市管拔尖人才、青年精英人才、“金张掖能工巧匠”等各类优秀人才1100多名,使一大批“民间高手”“草根精英”破土冒尖。
张掖市大力突破人才激励瓶颈,支持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自主制定激励措施、自主确定研究方向、自主转化科研成果,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激活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创新活力。坚持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举措,全方位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带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采取奖补并重吸引人才创业,出台“五免一补”“两补四奖”等“黄金19条”优惠政策,聚焦产业支持人才创新等,营造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