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县:“扶贫车间”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原标题:“扶贫车间”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
本报通讯员 刘玉玺
近日,伴着一路春色,笔者走进了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的扶贫车间总部,在这里,工作人员操作着近百台电动缝纫机忙个不停,缝制衣领、衣袖、裤腿、腰边……有些正忙着打版、裁剪、缝纫……一件件工装按流水线生产方式被加工成成品服装整齐地堆放到墙角,一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展现在记者面前。
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扶贫车间总部去年正式挂牌并投入运营。主要以制衣加工、手工编织生产为主,起初车间内满员生产,一片繁忙的景象。春节过后,由于部分工人认为工资比外出务工低,出现了暂时的员工短缺现象。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县人社局、尖山乡和腾达公司积极沟通,改进了管理模式,采取“保底+计件”的方式计算工人薪酬,及时破解了出现的问题,目前车间发展向好,蒸蒸日上。
贫困妇女变身“产业工人”
“截至目前,文县已建成扶贫车间31家、扶贫车间总部1家,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去年以来,在文县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下,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县妇联、县人社部门与尖山乡一同努力,积极与天水市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衔接,建成河口新村扶贫车间,让贫困村妇女立马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照顾家庭、上班挣钱“两不误”。同时,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分片区明确扶贫车间发展方向,让扶贫车间生根发芽,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据了解,2018年6月,文县组织骨干力量和县内龙头企业负责人,赴天水市甘谷县学习借鉴扶贫车间建设先进经验。9月中旬,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再次考察调研,与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9月21日,文县与腾达公司合作创建的陇南市首家“扶贫车间”在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建成运营。目前,在临江片区依托甘谷县腾达公司建设了以制衣、编织为主的“扶贫车间”8家,在尖山乡河口新村建成了“扶贫车间”总部1家,辐射带动桥头、天池、梨坪、舍书、口头坝等乡镇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在石坊、城关片区依托纹党参等中药材主产区,建成了以中药材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扶贫车间6家。
与此同时,文县还积极采取“引进一批、带动一批、扶持一批”的办法,秉持让“扶贫车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理念,正在其他乡镇加紧建设“扶贫车间”,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为2019年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摘帽战奠定坚实基础。
家门口实现就业稳增收
“以前除了照顾孩子,我其他什么事都干不了,心里很着急。现在,扶贫车间建到村头,我可以边干活边照顾孩子,而且实行按件计算工资,每天就能拿到120元,每月能挣个3000多元,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啦。”正在忙碌的巩菊艳说。
“能干活总比闲着强。”说起当前的工作生活状态,赵小艳十分满意。尽管党和政府对她实施了困难救助,但她还是更愿意多干一些。
“感谢省教育厅的帮扶,自从我们从兰州培训回来,技术更加娴熟了,产品质量也更高了,拿到的工资也比以前多很多。”陈燕说。
“我们企业的入驻,可以为更多留守在家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河口新村扶贫车间负责人表示,制衣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将车间建到村里,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难题,也能让留守群众更加灵活地就业,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脱贫攻坚重点靠产业,关键在就业。让扶贫车间健康发展,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尖山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及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深耕细作,加强扶贫车间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同时,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延伸产业链条,拓宽订单来源,在长效运行上狠下功夫,不断推进扶贫车间发展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