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文化旅游

以“广角视野”打造“甘肃之美” ——甘肃“旅游+非遗”融合发展调查

19-03-20 08:5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沈文刚

  原标题:以“广角视野”打造“甘肃之美” ——甘肃“旅游+非遗”融合发展调查

  本报记者 张栎

  作为旅游文化大省,甘肃兼具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优越的旅游发展条件。甘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从单一产业向综合产业转型升级。

  引导旅游文化消费从单一性低层次向综合性产业化发展,“旅游+非遗”在甘肃大有可为。

  非遗让旅游更有趣

  旅游与非遗融合,可以让非遗的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能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从而让游客能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地感知多彩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

  “那是一次难忘的旅游体验,非常有趣。”3月15日,记者采访了参加读者研学临夏之旅的刘美君小朋友,“以前不知道甘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算是长见识了。”

  临夏研学之旅,刘美君第一站去的是青韵砖雕坊。“老师告诉我们,砖雕师傅要经过和泥、制胚、晾晒、1000℃-1200℃的烧窑、装窑、磨砖、绘画、雕刻、安装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那些栩栩如生的砖雕。我们一开始还不以为然,参观时砖雕上的动物、花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后,我顿时就被折服了。”

  刘美君的妈妈告诉记者:“以前带孩子上过陶艺课,做出的成品似碗非碗,似盆非盆,能做出来就行。现在她上陶艺课,不光做得好,还琢磨着怎么在碗上雕一个花出来,进步真是不小。”

  “带队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砖雕的历史溯源、艺术特色、传承意义,然后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砖雕制作,不仅体验了砖雕制作的乐趣,也感受了制砖文化。”读者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中心主任裴天鹏说。

  刘美君的妈妈认为,这种体验,加深了孩子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非遗和旅游融合后,改变了传统被动的旅游经营方式,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变成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临夏州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砖雕、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核,临夏州的旅游产品逐渐丰富。2018年临夏州累计接待游客达2098.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

  旅游为非遗添活力

  在甘肃,“旅游+非遗”的融合如火如荼。从文县池哥昼手绘面具引人眼球,到庆阳香包走出国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滋养,让旅游更加有“趣味”。而旅游又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为非遗增添了“活力”。

  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将香包卖到国外的刘兰芳无人不晓。“以前等人上门买香包,现在坐在家里订单多得完不成。”在该镇的“义渠戎国”香包农民专业合作社香包体验店里,理事长刘兰芳盯着网上一批批的订单,很有成就感。

  从8岁起,刘兰芳便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香包绣制,现在已自行设计生产300余个香包系列,拥有20多项专利。作为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刘兰芳已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她认为,将古老的刺绣技法和现代的创意设计相结合,定能让庆阳香包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一次创意,来源于2014年在美国参加的中国主题年文化交流活动。看到美国人万圣节在南瓜上画人脸造型,便想到将秦腔脸谱绣在南瓜上。没想到秦腔脸谱南瓜香包在美国大受欢迎,他们不但接受秦腔文化、刺绣文化,而且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喜欢。”刘兰芳说。

  现在,刘兰芳在美国设立了庆阳香包展示点,也会受邀去美国开坛讲课。她的作品还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热播,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被义渠戎国的神秘色彩所吸引,义渠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子顿时成了游客想一探究竟的目的地。刘兰芳的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俨然成了游客体验刺绣技艺、定制刺绣产品的旅游商品创意园。

  目前,刘兰芳的示范基地内的庆阳仁民香包博物馆、刘兰芳传习所和陇东工匠工作室已成为读者出版集团文化旅游公司庆阳地区研学基地。每年还培训2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艺编织工作,目前累计有20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

  “旅游发展给非遗保护带来了内生动力,不仅留住了古老的刺绣手艺,更让义渠村充满了希望。核心技艺没有变、非遗内涵没有变,但表现形式随着游客需求和现代生活在变化。游客的到来,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多展示、互动、传播的空间,也让古老技法传承有了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撑。”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刘卫华说。

  融合打造深度美景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把多勋认为,旅游+非遗是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内容、学习非遗技艺,甚至可以参与到非遗表演、制作艺术品中,这对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意义深远。

  “传承保护过程中,善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才是最好的保护。旅游就是这种方式,让技艺得以传承,让美景赋予内涵。”把多勋说。

  省文旅厅下发的《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有新的要求。首先,是推进非遗的整体性、生产性保护。文旅厅将启动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公布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成一批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统工艺创意研发基地和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一批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和传习所。建设好国家级试点临夏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支持各市州建设非遗扶贫工坊,推进“非遗+扶贫”工作。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为重点,持续组织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销活动,拓宽非遗作品销售渠道。

  同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能力,完成甘肃省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办好“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搭建非遗传播融媒体平台。组织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丝路记忆》非遗展演、西北五省区传统戏剧(秦腔)会演,积极参加全国性非遗节会,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探索传统手工艺业振兴机制,让非遗融入现实生活,通过‘旅游+非遗’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甘肃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再加入各自的非遗元素,变得更具特色与魅力。旅游与非遗的融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旅游场景,展现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刘卫华说。

精彩推荐

  • 城市管理宣传日 兰州小学生体验城管工作 城市管理宣传日 兰州小学生体验城管工作
  • 兰州市举办首届“3·19”城市管理宣传日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兰州市举办首届“3·19”城市管理宣传日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天水麦积区发展休闲农业助农增收(图) 天水麦积区发展休闲农业助农增收(图)
  • 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下月起动工 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下月起动工
  • 总投资3321亿元 今年兰州106个市列重大项目发布 总投资3321亿元 今年兰州106个市列重大项目发布
  • 【脱贫攻坚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出门走上水泥路”甘肃省6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 【脱贫攻坚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出门走上水泥路”甘肃省6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研究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有关工作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 研究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有关工作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图)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