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牛羊蔬菜”铺富路——会宁县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见闻

19-02-18 14:56 来源: 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通讯员:王瑞

  “我不仅贷到了8万元的信用贷款,还贷上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有了13万元的发展资金,我对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会宁县中川镇中川村贫困户马尚元告诉记者,借助乡政府给他家制定的“全膜玉米+养殖”的脱贫方式,今年他家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513元,人均高达5625元,轻松跃过贫困线。脱贫攻坚中,会宁县按照“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一户一策”落实,聚焦肉牛、肉羊、蔬菜三大扶贫产业,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突出创新建品牌,努力构建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4年以来,通过奖补资金的落实推动,在产业扶贫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养牛达到16.8万头,养羊达到312万只。目前,家家户户的生活随着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全面推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牵着牛儿奔小康

  48岁的李俊国是会宁县丁家沟镇沈屲村的贫困户,全家4口人,儿子在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女儿读大学。李俊国夫妇常年在家务农,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传统的种植业,日子过得很拮据。

  2017年,帮扶干部得知李俊国的家庭情况后,主动与其结对子,察户情、定思路,谋产业、促增收,针对李俊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养牛致富的路子。 随后,李俊国跟随同村肉牛养殖户前往张掖市考察了肉牛养殖产业,并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基础母牛2头,家里的基础母牛养殖量达到了5头。同时,按照县上的产业奖补政策,他还领取了引牛补助资金1万元,产业达标奖补资金2500元。

  享受了政策扶持的李俊国抓住县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技术的机会,通过学习精细化养殖、肉牛快速育肥、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做到了科学饲养和管理。

  今年年底,李俊国给自己算了一笔收入账,出售2头牛犊收入1.2万元,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等基础产业收入0.7万元,年人均收入达4750元,脱贫没有一点问题。与李俊国同村的杨克勤,也因养牛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今年70岁的杨克勤家里有7口人,3个孙子有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3个孙子每年读书花费就得4万元。

  家里的钱从哪里来?杨克勤和儿子开始探索养殖产业致富的路子,父子俩利用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开始养牛。“我通过不断学习,学会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购买配料为辅的科学配制饲料,学会了给基础母牛接生,3年来,我养殖的牛犊从未发生过病死现象。”杨克勤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他家养殖肉牛12头,仅养牛一项他家年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

  据会宁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该县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依托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模式,全县肉牛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东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肉牛养殖集中区,发展起了11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和98个肉牛养殖规模村,全县肉牛产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

   养着羊儿发羊财

  赵映峰是会宁县刘家寨子镇深度贫困村后沟村村民,现年43岁的他,已是当地的肉羊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

  据介绍,赵映峰一家3口人,耕地少、缺乏致富产业,加之前几年儿子上大学花费比较大,仅以务农收入作为家庭开支,其生活可以说是捉襟见肘。2013年,赵映峰被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多次前往赵映峰家,与他交流商量,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他家以肉羊养殖为脱贫致富的产业。”帮扶干部告诉记者。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后,赵映峰依托帮扶政策,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湖羊21只,其中种公羊1只,开始发展养殖业。    为提高肉羊养殖水平,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派技术人员采取“定期定时”的科技帮扶措施,为其提供饲料、育肥、防疫、繁殖等肉羊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羊出栏效益。“我饲养的湖羊一年最少能产50个羊羔,毛收入最少能达到3.2万元。”赵映峰说,多亏了帮扶干部的支持与帮助,养殖湖羊收益非常好,他将组建合作社和养殖家庭农场,带动其他村民致富。

  “我们要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抢抓机遇,扩大养殖规模,专研科学养殖,大力发展合作社和养殖家庭农场,实现共同富裕。”采访中许多农民如是说。李玉帮是后沟村南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也是依靠养羊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政府补贴1万元,自己掏了6000元,从去年5月份购买羊只,目前已经养了33只羊,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6万元。”李玉帮告诉记者,他以前没有做过养殖业,在帮扶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已经学会了好多养殖知识,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会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据了解,会宁县在肉羊产业发展方面,重点与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按照“20+1”的引种模式(20只基础母羊配1只种公羊)和“2+1+0.4”(贫困户贷款2万元、扶贫资金配股1万元、贫困户自筹0.4万元)的筹资模式,推行“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产业扶贫模式,努力建设全省肉羊全产业链示范县。

  蔬菜大棚生财道

  长期以来,玉米和马铃薯是会宁县传统种植的基础产业,但受土地产出率、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单纯依赖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会宁县大胆创新,突破发展,积极推动“一亩田向一亩园”转变,不断壮大高原夏菜产业,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种植,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冬日,走进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坪村塑料大棚蔬菜基地,棚内温暖潮湿,莲花菜、娃娃菜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以前,我们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如今发展起了种植各种蔬菜的蔬菜大棚,年收入达到了3万余元,再加上其它小杂粮种植收入,脱贫致富是绝对没有问题了。”袁坪村民王琪高兴地说。

  今年,袁坪村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组建成立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流转权入股进社,每亩可得200元保底分红,以后采取“收益分红+保底分红”的方式逐年增加收入。同时,引进龙头企业,负责蔬菜育种、技术服务及市场包销,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据了解,2018年,会宁县投入塑料大棚建设资金1.8亿元,配套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0万元,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面积达1.5万亩3万座,露地等其他种植形式达8.5万亩。按贫困户户均承包4座塑料大棚的指标,3万座塑料大棚总共覆盖贫困户7000多户。全县蔬菜年产量达34.4万吨,销售收入6.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会宁实现产业达标、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重要新生力量。

  记者感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没有产业支撑,很难脱贫;缺乏产业带动,增收难以持续。会宁县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全县上下齐心努力,攻坚克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抒写了“牛羊蔬菜”铺富路的脱贫攻坚华章,这片黄土地因此变得生机勃勃、润泽诱人。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有会宁儿女勤劳智慧的孜孜打拼,这片昔日干旱贫瘠但又沧桑厚实的黄土地必将决战决胜、圆梦小康!

精彩推荐

  • 金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召开 王建太主持并讲话 常守远杨建武参加 金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召开 王建太主持并讲话 常守远杨建武参加
  • 金昌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王建太主持并讲话 杨建武参加 金昌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王建太主持并讲话 杨建武参加
  • 王建太在金昌市2018年度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大会上强调 坚决扛稳扛牢抓党建政治责任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王建太在金昌市2018年度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大会上强调 坚决扛稳扛牢抓党建政治责任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 强化政务 贴近民生——中国甘肃网PC端首页全新改版上线 强化政务 贴近民生——中国甘肃网PC端首页全新改版上线
  • 图解:古诗词中的元宵怎能这么美! 图解:古诗词中的元宵怎能这么美!
  •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举行正月十三瞻佛节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举行正月十三瞻佛节
  • 闹元宵 猜灯谜 喜迎元宵兰州举行三场大型灯谜活动 闹元宵 猜灯谜 喜迎元宵兰州举行三场大型灯谜活动
  • 天水举办春祭伏羲大典 天水举办春祭伏羲大典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