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深入一线攻坚 “量体裁衣”帮扶 ——定西渭源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原标题:【脱贫攻坚奔小康】
深入一线攻坚 “量体裁衣”帮扶
——渭源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精准帮扶,让渭源乡村越来越美丽。(资料图)
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也能打工了。(资料图)
爱心人士向渭源县周华寨小学捐赠图书。(资料图)
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通讯员 刘爱君
渭源人民永远记得,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乡亲们,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渭源这个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省深度贫困县,向贫困发起了总攻!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渭源县将帮扶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集结总攻的兵力、吹响总攻的号角,采取超常规办法,尽锐出战、苦干实干,突出精准、聚焦质量,下足“绣花”功夫,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渭源县预计3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2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15.98%降至8.97%,是近年来减贫力度最大的一年。
更“细”——
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全新帮扶格局
54名帮扶干部,被黄牌警示;400多名帮扶责任人,被集中约谈……
因为帮扶工作不力,这两年,渭源县的帮扶干部陆续挨了板子。这些处理,让当地不少干部为之一震。
曾经在帮扶工作中,“走走过场”“装装样子”被少数驻村干部当作驻村帮扶的“潜规则”。
精准扶贫,必须将驻村帮扶打造成精准扶贫的“滴灌管道”。渭源县探索创新一系列机制,破解干部帮扶漂浮、脱贫脱节顽疾。
建立了一套全员覆盖的结对帮扶机制——
渭源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乡镇和村倾斜。由两名省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带头示范推动,4992名省市县乡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
建立了一套重心下沉的作战指挥机制——
攻坚,到一线去!渭源科学配置脱贫攻坚力量,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成立了县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了乡镇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组建了县乡两级驻村帮扶工作总队,所有村都配备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关口前移、一线调度、一线作战。
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全员培训机制——
着力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一套专题培训考试、会前测试和督查随机提问测试相结合的全员培训体系。先后组织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县乡帮扶责任人全员培训4期1.8万人次。
建立了一套责任明确的督查考核机制——
攻坚克难,最怕花拳绣腿,最忌光说不练。省市县帮扶单位帮扶计划落实怎样?帮扶成效怎样?都要定期在帮扶工作推进会上接受集中“面试”,查找短板、督促进度、开展满意度测评……
省直组长单位财政厅派出帮扶办干部定期蹲点调研,每周一督促、每月一调度,协调各帮扶单位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经常性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
县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对脱贫攻坚每周督查、每周通报、每月评比。好的授红旗,差的发黄牌,严格的督查问责倒逼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联乡包村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全覆盖签订帮扶责任书,落实责任清单。
干不好警示惩戒,干得好表彰奖励。渭源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这两年,共提拔交流扶贫攻坚一线干部424名,占提拔交流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层层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由此,渭源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帮扶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工作导向和浓厚的攻坚氛围。
更“准”——
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在一系列机制的保障和倒逼下,渭源县各级干部纷纷俯下身子,进村入户。但是,如何将帮扶措施落到人上、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呢?
长期患病的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贫困户常文巧做梦也没想到,她有了“家庭医生”。现在,县人民医院大夫马进连经常会送医上门,免费给她义诊。
常文巧能享受上城里人都觉得“高大上”的医疗服务,得益于渭源县在开展帮扶工作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突出“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和“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册一干部”的工作要求,“精准滴灌”,让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在认真完善落实“一户一策”过程中,渭源县深入分析重点难点,探索建立了“一册一卡一清单”政策落实体系。“一册”,即脱贫攻坚到村到户到人政策明白册,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一卡”,即到户到人产业扶贫及政策落实明白卡,让贫困户清楚掌握自己享受的扶贫政策,提高帮扶工作满意度;“一清单”,即到户到人产业扶贫及政策落实清单,通过清单式管理确保贫困群众应该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实到户。去年,渭源县制定完善了未脱贫户、需巩固提高脱贫户“一户一策”和“一册一卡一清单”13850户52549人。
借此,渭源建立了到户到人政策落实体系,让干部明白“怎么帮”、群众知道“怎么干”,引导各级干部积极投身帮扶事业。
不仅如此,渭源还建立了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体系。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精准帮扶。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增收渠道的贫困户,优先安排村级光伏电站等折股量化资产收益带动;对贫困程度较深、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双扶持措施;对贫困程度一般、生产能力较强的贫困户,采取折股量化和以奖代补两种形式,重点扶持发展种养产业。
精准帮扶,渭源还建立了补齐短板基础保障体系。现在,全县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D级危房全面消除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突出短板也逐步解决。县里创新开展了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全面落实“4+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了100%。
精准帮扶,如何让“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渭源建立了多元驱动产业增收体系。县里在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草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文化旅游、蔬菜、林果、光伏、电商等新兴富民产业,落实就业扶贫措施,推动形成了主导产业保收入、新兴产业拓渠道、就业扶贫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据测算,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达到3628.7元。
更“强”——
携手共奔小康,凝聚各界帮扶合力
除了干部帮扶,渭源县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让贫困户怀抱金鸡奔小康!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牵线搭桥下,2018年8月,北京德青源公司与渭源县合作,采用新型“产业滴灌扶贫”模式,打造蛋鸡养殖扶贫产业集群,推动贫困群众、贫困地区以及扶贫企业多方共赢。
自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协调引进的金鸡扶贫项目、天津红日药业生产线建设以及云南禾韵园艺花卉产业项目,直接带动渭源2万多贫困户受益,让他们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
开展对口帮扶以来,福州市和晋安区先后投入帮扶资金近6000万元,用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帮实扶,推动一个又一个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在渭源落地见效。
海归人员也加入到了帮扶渭源的大合唱中。2018年5月以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先后组织40多名海归人员,7次赴渭源考察,捐赠教学设备、医疗设施,签订产业、教育等帮扶协议,并帮助渭源北寨镇建成了扶贫车间、光伏农场等产业项目,为渭源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各尽其责、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多重力量的倾情参与,构建起了共同帮扶的大扶贫格局。有了这股强大动力的注入,渭源一定会彻底摆脱贫困,与全国同奔小康!
相关新闻
- 2019-01-07【脱贫攻坚奔小康】深入一线攻坚 “量体裁衣”帮扶——定西渭源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综述
- 2019-01-06【脱贫攻坚奔小康】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六套“组合拳”夯实脱贫帮扶工作
- 2019-01-06雒树刚在甘肃调研和出席有关活动时强调:深入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2019-01-06林铎在临洮调研时强调 拉开架势构建完备产业体系 确保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