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我省“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空气质量地表水质均优于国考目标
中国甘肃网12月2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吕晟君)今年以来,我省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12月2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孙玉龙就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
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阶段性优于国考目标
据介绍,今年我省出台了多个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及方案,方案中部分重点工作已逐步开展,如在提标改造、并网拆除和清洁能源改造等方面,已淘汰整治燃煤锅炉2974台12485蒸吨;建成优质煤炭集中配送一级市场97个、二级市场1827个,14个市州所在城市基本建成优质煤炭集中配送和监管体系;完成城乡居民土灶、土炕和小火炉清洁能源改造共33万户;持续加大餐饮油烟综合治理力度,完成3万余家餐饮单位油烟治理;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共注销淘汰各类老旧货车15447辆。
截至11月底,我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3%,阶段性优于国家年度目标(82%)10.3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19.5%,阶段性优于国家年度目标(较2015年下降7%)12.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总体趋于稳定。
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优于国控指标
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已建设完成了27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稳步推进省内跨境联合监测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提前1个月进行整治,完成了国家要求的11个地级地表水型水源地存在的45个环境问题;认真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督促兰州、天水、张掖、平凉4市完成了17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重点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33亿元,支持8个市州10个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截至11月底,全省38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有36个断面达到考核目标,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优于三类的断面比例)为94.7%(国家要求达到89.5%),优于国家约束性指标5.2个百分点,无劣五类国考断面(国家要求控制在2.6%以内),18个国家重点监管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为100%,35个地下水国家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国家要求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34.2%),1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按期整治完成;4类水体水质均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整体呈稳中趋好态势。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安全
有效指导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摸清污染底数,稳步推进土壤状况详查,目前已完成样品采集、制备、流转、分析检测工作,正在开展数据分析和成果集成。强化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加强日常监管,筛选确定并发布175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和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强化部门联动,会同农业农村、粮食等部门共同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努力保障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安全,使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目前,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孙玉龙说,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020年,我省要初步建成环境风险应急预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与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同时,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关新闻
- 2018-12-11甘肃省工信厅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 22项重点举措全力推动“蓝天保卫战”
- 2018-11-26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落幕 甘肃蓝天救援队喜获金奖
- 2018-11-14兰州频频出招共保蓝天
- 2018-11-09兰州市“节能降耗保卫蓝天”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