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白银市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纪实(下)

18-12-17 07:3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奏响高质量发展进行曲

  ——白银市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纪实(下)

  白银区打造的水川康养小镇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资料图)甘肃日报通讯员 宋秉棣

  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通讯员 宋秉棣

  去年以来,白银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重新审视市情、认识发展优势、把握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有色绿色齐头并进、农业工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融合提升,工业强市不松手、乡村振兴抓上手、生态旅游握紧手、开放开发携起手”的发展思路,加快培育新动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传统资源”到“新型资源”

  一直以来,白银依靠开采矿产资源来实现自身经济增长。随着60年的开发挖掘,白银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困境。

  白银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度挖掘新型资源,通过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资源企业,大力培育新动能,形成白银新的经济增长极。

  白银境内具有超大型凹凸棒石资源矿床,资源主要分布在靖远县高湾镇和会宁县土高山乡一带,资源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70%。

  11月9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段雪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挂牌成立,工作站团队将为凹凸棒高端开发利用把脉会诊、助力献智。这预示着白银资源开发应用产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白银市充分利用新型资源优势,积极邀请和引进高校专家、研发人员与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积极搭建“产、学、研、用”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加工应用凹凸棒石企业20多家,为凹凸棒石资源科学开发、有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为加速产业化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银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未来在专业人才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下,白银凹凸棒开发利用必然会大放异彩。”

  近年来,白银突破“唯工业”的思维定势和粗放式发展理念,依托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盐碱地开发治理,不断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力度,在沿黄灌区盐碱地养虾养蟹、种植茭白大获成功,在干旱区、荒漠区种植富含“硒元素”的西瓜、枸杞等农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环保效益,让昔日的“沉睡资源”变成了新的“发展动能”。

  从“灰色发展”到“绿色发展”

  多年开发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曾让铜城与“美丽”二字无缘;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排放“三废”不达标,一度使白银的天空“灰暗失色”。

  “如今,白银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天蓝了、水净了、空气也新鲜了,生活在这个城市,让人觉得越来越惬意了。”在西山公园散步的张彩雪女士欣喜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白银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置动能,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障,实施生态治理,使绿水青山产生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成为白银的“新名片”。

  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白银市坚持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着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白银”。

  注重发展生态产业,加快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传统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进行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围绕十大绿色生态产业,重点培育壮大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中医中药、通道物流等产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白银绿色发展崛起步伐。近年来,白银市高新区循环化改造项目累计完成26个、投资39.85亿元。

  着力构筑生态屏障,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生态屏障建设,着力打造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屏障和沿黄绿色生态产业带、金沟河等通黄河道观光绿化带、重点道路生态绿化带,推动形成“两屏三带”生态保障新格局。目前,全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3年累计营造林地面积1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53%。

  切实加强生态治理,聚焦工业点源治理、施工工地防尘、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防治举措,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最有颜值城市品牌。数据显示,2017年白银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白银市也因此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中德低碳生态示范试点城市和国家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

  从“传统农业”到“有机农业”

  今年,景泰县探索改良盐碱地2万多亩养殖碱水鱼、虾、蟹大获成功,实现产值7200万元,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聚宝盆”;会宁县在旱塬山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4.31万亩,优质蔬菜远销全国各地;在靖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蔬菜大棚里,自动卷帘机、自动测温测湿通风设备、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等蔬菜生产新设施一应俱全,“智慧农业”方兴未艾。

  长期以来,白银“瘦”之于山、“缺”之于水、“限”之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农业发展基础“先天不足”。但从黄河绿洲到旱塬山区,再到戈壁沙漠,条件迥异、生态多样、物种丰富的自然禀赋和光热资源足、昼夜温差大、水土污染程度轻的天然优势,又为白银现代农业发展鼓足了信心。

  近年来,白银市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有机”“绿色”上做文章,突出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大力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

  农业强不强,关键在品牌响不响。白银市突出品牌化,紧紧围绕九大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要求,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健康发展,全力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目前,全市在历届国家、省级“农交会”“绿博会”上获得金奖41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65个,认证面积达287.3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61.55%。实现了农产品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嬗变。

  突出规模化,突出沿黄高效农业示范带、高扬程灌区复合型农业经济区、旱作绿色农业经济区“一带两区”,引进高科技企业与当地优质农产品资源高位“嫁接”,引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建设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农产品整体水平。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龙头企业4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664家;瓜菜、果品、中药材、小杂粮、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6.8万亩、37.41万亩、57.44万亩、45万亩、101万亩,肉牛、肉羊和黑毛驴养殖分别达到18.6万头、495.1万只、6.03万头;共建成贫困村脱贫产业园和非贫困村特色产业园580个,覆盖702个行政村,入园农户达到6.2万户,带动贫困户3.2万户,让农产品在园区中实现了“华丽变身”。

  白银市还进一步突出现代化,建立完善“党政引导、龙头带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金融保险支持”的联动机制,用大农业、全产业链、集约化经营、“互联网+农业”等现代思维改造传统农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全力挖掘乡村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乡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127套,可追溯农产品达到60多万吨,基本涵盖主要农产品和生产区域;创建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68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4家;建成县乡村各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29个,实现村邮站乡镇、村覆盖率100%,农村网络交易额达到2.2亿元、同期增长73%,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精彩推荐

  • 【改革开放40年】“高贵”白银 科技创新正当时(组图) 【改革开放40年】“高贵”白银 科技创新正当时(组图)
  • 【改革开放40年】白银孵化技术企业 点滴汇聚“中国芯”(组图) 【改革开放40年】白银孵化技术企业 点滴汇聚“中国芯”(组图)
  • 【改革开放40年】高新农业再升级 这个冬季兰州新区草莓熟了(组图) 【改革开放40年】高新农业再升级 这个冬季兰州新区草莓熟了(组图)
  • 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建设暨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大学 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坛在兰州大学召开 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建设暨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大学 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坛在兰州大学召开
  • 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步行区(Ⅰ)期工程总平面方案公示 部分效果图曝出 兰州市动物园易地搬迁建设项目步行区(Ⅰ)期工程总平面方案公示 部分效果图曝出
  • 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 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部署 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 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部署
  • 重点区域设置灯组 主要路段布设灯饰 兰州主城区提前进行春节灯饰亮化 重点区域设置灯组 主要路段布设灯饰 兰州主城区提前进行春节灯饰亮化
  • 甘肃大型人文纪录片《古道崇信》审片会在兰召开 省委副秘书长梁和平出席(图) 甘肃大型人文纪录片《古道崇信》审片会在兰召开 省委副秘书长梁和平出席(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