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找对好路子 过上好日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甘南卓尼
原标题:【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找对好路子 过上好日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卓尼
一座座极具民族特色的农家别院近在眼前,一条条鹅卵石铺成的村道错落有致。12月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
就在两年前,这个小村子还是“土墙土炕土房子,黑灯瞎火找路子”的光景。用村民们的话来说,当时要是谁家没有个手电筒和泥鞋,晚上都没法出门。
博峪村坐落在卓尼县大峪沟景区附近,长期以来,距离大峪沟20公里、处在通往景区必经之路的博峪村却是一个贫穷的“落后村”。
“过去村里随处可见乱丢的垃圾,房前屋后也堆满了垃圾,没有自来水,没有硬化路,没有资金,没有产业,甚至连手机信号都难寻。”木耳镇副镇长宁齐告诉记者。
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找对精准滴灌的“药方”?
变化,源于一个对症下药的好“药方”。
2015年,甘南州发起全域旅游无垃圾的“环境革命”,卓尼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博峪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村庄生态魅力为特色,将博峪村打造成乡村旅游助推精准脱贫样板村,引导群众打生态牌、吃旅游饭、走致富路。
博峪村通过项目投资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筹资2503.5万元对全村136户民房进行了风貌改造,并结合自然生态、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新建休闲文化广场、村内道路硬化、太阳能照明路灯安装、房前屋后绿化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品质,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环境好了,村子美了。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博峪村两委班子开始打造以“农家乐”“藏家乐”乡村旅游景点、观光休闲营地等为载体的旅游产业。
“以前我是跑运输的,每月起早贪黑,除去基本开支,只能剩下两三千元。”58岁的村民周吉换说,自从村里开始打造乡村旅游样板村,他就在家里开办了一家“农家乐”,今年旅游旺季,每月纯利润都在万元以上。周吉换没有想到,两年时间,他们家从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村民李世民也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开业3年多,他的“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仅2017年一年,纯收入就达到了16万元。他深刻地感受到,是博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发展“红利”。“我经营过小卖部,开过班车,但既能顾家,又能赚钱的生意,这是头一次,不是我会做生意,是我遇上了好时代。”李世民激动地说。
穷山沟里能搞起旅游,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今年7月,博峪村启动了“三变”试点改革项目,在村里开工建设“诺尔丹二号营地”,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据介绍,这一项目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项目+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省发改委旅游扶贫项目资金,引进企业投资经营,并将村集体土地进行折股量化入股,在博峪村建设拥有25座营地木屋、旅游商品体验店、儿童游乐为一体的营地。项目建成运营后,将整体提升乡村旅游品位档次,全村群众将通过资源入股按照占股比例分红,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全村老百姓尝到“三变”带来的甜头。
一项项“量身定制”的特色旅游产业慢慢产生了效益,一个个关乎民生的短板逐渐被补齐。宁齐介绍说,截至目前,博峪村共有“农家乐”“藏家乐”13户,每户年均收入9万元;村里建设的旅游景点5家,年均收入20万元。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博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的70户317人下降到今年的2户9人,昔日的贫困户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现在博峪村的旅游产业还处于试运行阶段,不过效益已经逐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生态+产业+旅游’的文章,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吸引更多游客,让群众依靠富民产业过上好日子。”木耳镇镇长陈继荣充满信心地说。
相关新闻
- 2018-12-04【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天气冷了,日子“暖”了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甘南合作
- 2018-12-03马廷礼在甘南调研时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维护藏区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 2018-11-30胡焯在甘南临夏调研时强调 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 2018-11-28甘南卓尼启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建设专项巡查